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土壤修复技术

> 土壤的强还原处理方法与流程

土壤的强还原处理方法与流程

979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丹阳市珥陵镇嘉仙果蔬专业合作社  
2023-09-18 14:42:59

一种土壤的强还原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壤处理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的强还原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化肥和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以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为特征的化学农业已经而且仍然将会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发挥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化肥、农药使用,导致氮肥利用率下降,而且环境负面影响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耕地板结、土壤酸化、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因大量施肥和不合理轮作等原因,设施蔬菜地种植3-5年后士壤即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表现为土壤硝态氮积累、酸化、次生盐渍化以及微生物区系恶化,土传病害频发及连作障碍等,导致蔬菜大幅度减产,菜农收益的下降,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可持续性生产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土壤的强还原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散热性能电机机壳

步骤一:建立强还原土壤环境:在夏季高温休闲期,在发生连作障碍的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易降解有机物料,并淹水,在短期内创造强还原土壤环境;

步骤二:选取7种常见的有机物料;分别为:作物秸秆、经过一定程度发酵处理的有机肥及沼渣、绿肥和4类畜禽粪便;

步骤三:设置4个有机物料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低量组、中量组、高量组,所述中量组的有机物料为生产实际中的施用量范围;

步骤四:设置2个处理时间;分别为:15天和30天,每一处理3次重复;筛选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有机物料、确定适宜的施用量范围和强还原处理的适宜时间;

步骤五:在实验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1-2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有机物料,建立田间示范点,进行大田实验;

步骤六:每种有机物料设4个用量水平,同时设置1个不淹水对照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每隔2天测定无机氮、硫酸根、p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ch4、n2o、h2s排放;处理前后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别是土传病原微生物数量和活性;

步骤七:处理后,种植蔬菜作物,测定生长过程中作物的形态指标,重点观测蔬菜产量和品质;参照试验结果,制定明确处理技术标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的4类畜禽粪便分别为成年猪粪便、成年牛粪便、成年鸡粪便和成年羊粪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的所述高量组是比所述中量组多50%,所述低量组比所述中量组少5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中的4个用量水平与所述步骤三中的用量水平相同;分别为:对照组、低量组、中量组和高量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七中的作物的形态指标分别为株高、叶面积和根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七种植蔬菜作物过程中,需要检测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杂草的生长量和群落结构、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统计农药和除草剂用量;并以此为基础,验证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和土传病害的效果,验证其化肥减施增效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土壤的物理性质分别为:团聚体、含水量、温度;所述化学性质分别为ph、电导率、无机氮、有机质、土壤呼吸、有效磷、有效钾,所述生物性质分别为真菌、细菌、放线菌的含量和相对比例、特别是病原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优点1:本发明以系统论为指导方针,应用生态学方法,创造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有效地消除土壤酸化、次生盐溃化以及土传病害,同时建立合理的施肥管理模式,发展生态、循环的蔬菜生产模式,以巩固修复效果,实现设施蔬菜地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优点2:建立基于“强还原处理方法”土壤处理的设施农业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减肥30%。

优点3:建立基于“强还原处理方法”土壤处理的设施农业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减药40%。

优点4:建立基于“强还原处理方法”土壤处理的设施农业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实现设施菜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每亩每年农资成本降低1000元,每亩每年增收2000-3000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壤的强还原处理方法,

步骤一:建立强还原土壤环境:在夏季高温休闲期,在发生连作障碍的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易降解有机物料,并淹水,在短期内创造强还原土壤环境;

步骤二:选取7种常见的有机物料;分别为:作物秸秆、经过一定程度发酵处理的有机肥及沼渣、绿肥和4类畜禽粪便;

步骤三:设置4个有机物料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低量组、中量组、高量组,中量组的有机物料为生产实际中的施用量范围;

步骤四:设置2个处理时间;分别为:15天和30天,每一处理3次重复;筛选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有机物料、确定适宜的施用量范围和强还原处理的适宜时间;

步骤五:在实验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1-2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有机物料,建立田间示范点,进行大田实验;

步骤六:每种有机物料设4个用量水平,同时设置1个不淹水对照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每隔2天测定无机氮、硫酸根、p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ch4、n2o、h2s排放;处理前后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别是土传病原微生物数量和活性;

步骤七:处理后,种植蔬菜作物,测定生长过程中作物的形态指标,重点观测蔬菜产量和品质;参照试验结果,制定明确处理技术标准。

步骤二中的4类畜禽粪便分别为成年猪粪便、成年牛粪便、成年鸡粪便和成年羊粪便;步骤三中的高量组是比中量组多50%,低量组比中量组少50%;步骤六中的4个用量水平与步骤三中的用量水平相同;分别为:对照组、低量组、中量组和高量组;步骤七中的作物的形态指标分别为株高、叶面积和根系;步骤七种植蔬菜作物过程中,需要检测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杂草的生长量和群落结构、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统计农药和除草剂用量;并以此为基础,验证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和土传病害的效果,验证其化肥减施增效效果;土壤的物理性质分别为:团聚体、含水量、温度;化学性质分别为ph、电导率、无机氮、有机质、土壤呼吸、有效磷、有效钾,生物性质分别为真菌、细菌、放线菌的含量和相对比例、特别是病原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

本发明以系统论为指导方针,应用生态学方法,创造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有效地消除土壤酸化、次生盐溃化以及土传病害,同时建立合理的施肥管理模式,发展生态、循环的蔬菜生产模式,以巩固修复效果,实现设施蔬菜地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建立基于“强还原处理方法”土壤处理的设施农业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减肥30%;建立基于“强还原处理方法”土壤处理的设施农业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减药40%;建立基于“强还原处理方法”土壤处理的设施农业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实现设施菜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每亩每年农资成本降低1000元,每亩每年增收2000-3000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的强还原处理方法,建立强还原土壤环境:在夏季高温休闲期,在发生连作障碍的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易降解有机物料,并淹水,在短期内创造强还原土壤环境;选取7种常见的有机物料;分别为:作物秸秆、经过一定程度发酵处理的有机肥及沼渣、绿肥和4类畜禽粪便;设置4个有机物料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低量组、中量组、高量组;本发明以系统论为指导方针,应用生态学方法,创造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有效地消除土壤酸化、次生盐溃化以及土传病害,同时建立合理的施肥管理模式,发展生态、循环的蔬菜生产模式,以巩固修复效果,实现设施蔬菜地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强;李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丹阳市珥陵镇嘉仙果蔬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8.08.30

技术公布日:2019.01.22
声明:
“土壤的强还原处理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