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沉积沉淀法制备氨氧化催化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飞速发展,机动车人均保有量在不断增加,移动源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更加严重。氮氧化物(no
x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仅占机动车保有量9.1%的柴油车,排放的no
x
约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0%以上。针对柴油车尾气no
x
,目前多采用nh3?
scr技术进行治理,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入过量的尿素以实现较高的no转化率,nh3/no的比值小于1(≈0.90
–
0.95),因此会造成未反应的氨(nh3)的泄露现象。为了解决大气环境no
x
污染问题,各国的柴油车尾气排放标准也更为严格。将于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简称国
ⅵ
)数据表明,重型柴油机no
x
排放限值要求相比国
ⅴ
加严了70%。为满足日趋严格的柴油车no
x
排放标准,应用nh3?
scr技术则会投加更多尿素产生nh3来还原no
x
,因此未反应的逃逸nh3量也越来越多。同时,国
ⅵ
标准首次将nh3纳入排放限值范围(10ppm)。因此,控制柴油车尾气nh3排放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任务。
3.对于重型柴油车而言,其尾气处理多倾向采用egr+doc+dpf+scr的组合后处理系统。为解决scr催化剂产生的nh3泄露问题,一般在scr装置下游安装asc(ammonia slip catalyst)催化装置,利用氨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nh3?
sco)对逃逸nh3进行治理,其核心在于nh3?
sco催化剂的设计。柴油车尾气中逃逸nh3含量较低,所需asc催化剂体积小,则相较于scr催化剂空速更大。同时,尾气中也存在较高浓度的o2和水蒸气。柴油车冷启动阶段尾气温度<200℃,cdpf设备的出现降低了对催化剂热稳定性的要求,但目前仍需被动再生辅助,尾气温度可达600℃以上。目前,新型的nh3?
sco催化剂的设计面临以下挑战:1)nh3具有较低的起燃温度(<300℃)下,无需外部加热;2)将低浓度nh3(<500ppm)选择性转化为n2;3)在高浓度水蒸气下的足够稳定性;因此,研发具有低温活性好、温度窗口宽、n2选择性高及稳定性优异
声明:
“基于沉积沉淀法制备氨氧化催化剂的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