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剧增,水环境污染问题和水质型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2020年7月,国家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工业用水1217.6亿m3,占用水总量的20.2%。目前水质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已成为工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仅仅通过控制用水量的节水方式会更加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O3-BAC工艺可以解决单纯O3对有机物矿化度不高,生成的中间产物导致COD浓度超标的问题。Du等研究发现采用O3-BAC工艺对含有溴酸盐、甲醛和AO的黄河水进行深度处理,可将溴酸盐和甲醛的质量度分别控制在10μg/L和20μg/L以下,AOC最高去除率达到63.25%。因此,该工艺对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有着较高的去除能力,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难降解废水的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领域。
1、O3-BAC工艺原理
O3-BAC是一种将O3氧化降解COD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功能,与生物活性炭吸附、截留和微生物降解功能相结合的工艺。
O3是一种氧化性很强的氧化剂,可以直接氧化去除水体中大部分一般性污染物,但对有机物的氧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除味、脱色和消毒。
O3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主要存在O3的直接氧化和·OH的间接氧化2种形式。O3的氧化反应速率较慢,反应具有选择性,因此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较低;·OH的氧化能力相比O3更强且没有选择性,该过程受到水体的pH值、有机物质的组成、催化剂和抑制剂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这2种形式的氧化过程几乎同时存在,均可矿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或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去除部分COD的同时提高水体的可生化性。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其中半径在2nm以下的小孔表面积能够占到单位质量活性炭总面积的95%以上,中孔半径在2~100nm的可占总面积的5%以下,小孔和中孔丰富程度决定了其对水体中各类有机物的吸附能力。由于其丰富的多孔结构,使得表面易于附着微生物,并逐渐形成生物膜结构,即生物活性炭(BAC)。BAC既有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同时也具有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两者可协同作用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
研究表明,BAC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除了受微生物相关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空床停留时间
声明:
“废水深度处理O3-BAC工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