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液分离室、油水分离室、控制仪、传送装置和输液管;所述固液分离室包括电机、支板、一号气缸、离心桶、对接杆、支耳和二号气缸;在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外侧底端中心设置电机;在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内部底端设置支板,且支板与电机连接;在所述支板的上端中心设置一号气缸;在所述一号气缸的上端设置离心桶,且离心桶与一号气缸之间通过对接杆连接;在所述对接杆的底端一侧设置支耳;所述支耳与离心桶之间通过二号气缸连接;在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左侧设置传送装置;在所述固液分离室的侧壁上设置控制仪;在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右侧设置油水分离室,且固液分离室与油水分离室之间通过输液管连接;所述控制仪与固液分离室、油水分离室、传送装置之间电连接;
所述离心桶包括外桶、内桶、固定座和容置室;在所述外桶的内部设置内桶,且外桶与内桶之间通过固定座固定,并且外桶与内桶之间形成容置室;在所述外桶和内桶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滤孔,且内桶上的滤孔大于外桶上的滤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室包括内胆、净化器、漏孔、电磁阀、油水感应器、出油口和出水口;在所述油水分离室的内部设置内胆,且内胆的侧壁与油水分离室的侧壁重合;在所述内胆的底端设置漏孔;在所述内胆的内部设置电磁阀;在所述油水分离室的顶端设置净化器;在所述油水分离室的右端设置出油口;在所述出油口处设置油水感应器;在所述油水分离室的底端设置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的内部设置加热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能够散发出紫外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桶与对接杆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二号气缸与离心桶之间也为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桶呈倒圆台状。
说明书: 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离心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背景技术[0002] 城市餐饮服务业迅速发展,导致餐厨垃圾大量产生,垃圾中含有大量高浓度植物油脂废水。而此类含有污水不同于含烃类石油废水,因为油脂经过高温处理和剧烈搅拌、混
合,其在废水中的成分和存在形式较为复杂。该种废水直接排放到城市生活污染管网,油脂
容易黏附在管壁上易使管道堵塞,且难以疏通,给城市市政管理部门造成巨大负担。若油脂
废水直接排放至
污水处理厂,不仅会造成氧化池内充氧困难,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使处理
负荷降低,出水水质变差;而且是一种资源浪费。一方面,常用的重力隔油法往往只能将粒
径较大的上浮油与水分离,且分离效果不好,油脂层不集中,还会产生恶臭,取油还不方便;
而气浮法去除溶解油等效果较差,这两种常用的方法往往不能高效分离油脂,有些处理设
备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大,处理费用高;另一方面,油和水分离识别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液垃圾不易分离,且分离不彻底,并且分离之后不易倾倒的问
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其包括:固液分离室、油水分离室、控制仪、传送装置和输液管;所述固液分离室包括
电机、支板、一号气缸、离心桶、对接杆、支耳和二号气缸;在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外侧底端中
心设置电机;在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内部底端设置支板,且支板与电机连接;在所述支板的上
端中心设置一号气缸;在所述一号气缸的上端设置离心桶,且离心桶与一号气缸之间通过
对接杆连接;在所述对接杆的底端一侧设置支耳;所述支耳与离心桶之间通过二号气缸连
接;在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左侧设置传送装置;在所述固液分离室的侧壁上设置控制仪;在所
述固液分离室的右侧设置油水分离室,且固液分离室与油水分离室之间通过输液管连接;
所述控制仪与固液分离室、油水分离室、传送装置之间电连接。
[0005] 优选的是,所述油水分离室包括内胆、净化器、漏孔、电磁阀、油水感应器、出油口和出水口;在所述油水分离室的内部设置内胆,且内胆的侧壁与油水分离室的侧壁重合;在
所述内胆的底端设置漏孔;在所述内胆的内部设置电磁阀;在所述油水分离室的顶端设置
净化器;在所述油水分离室的右端设置出油口;在所述出油口处设置油水感应器;在所述油
水分离室的底端设置出水口;
[0006] 优选的是,所述离心桶包括外桶、内桶、固定座和容置室;在所述外桶的内部设置内桶,且外桶与内桶之间通过固定座固定,并且外桶与内桶之间形成容置室;在所述外桶和
内桶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滤孔,且内桶上的滤孔大于外桶上的滤孔;
[0007] 优选的是,在所述传送装置的内部设置加热棒;[0008] 优选的是,所述净化器能够散发出紫外光;[0009] 优选的是,所述离心桶与对接杆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二号气缸与离心桶之间也为活动连接;
[0010] 优选的是,所述离心桶呈倒圆台状;[0011] 优选的是,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左上角向下倾斜30度,且与离心桶相配合。[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电机带动离心桶做离心运动,把离心桶内餐厨垃圾中的水分甩出;接着通过一号气缸上升把离心桶顶出固液分离室,
然后再通过二号气缸把离心桶向左顶90度,使桶内的垃圾倾倒在传送带上给运输走。
附图说明[0013] 图1是本发明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的示意图;[0014] 图2是本发明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倾倒垃圾的示意图;[0015] 图3是离心桶的结构示意图;[0016]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固液分离室;11、电机;12、支板;13、一号气缸;14、离心桶;141、外桶;142、内桶;143、固定座;144、容置室;15、对接杆;16、支耳;17、二号气缸;2、
油水分离室;21、内胆;22、净化器;23、漏孔;24、电磁阀;25、油水感应器;26、出油口;27、出
水口;3、控制仪;4、传送装置;5、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 请参阅附图1至3,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固液分离室1、油水分离室2、控制仪3、传送装置4和输液管5;所述固液分离室1包括电机11、支板12、一号气缸13、离心桶14、对接杆15、
支耳16和二号气缸17;在所述固液分离室1的外侧底端中心设置电机11;在所述固液分离室
1的内部底端设置支板12,且支板12与电机1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支板12的上端中心
设置一号气缸13;在所述一号气缸13的上端设置离心桶14,且离心桶14与一号气缸13之间
通过对接杆15连接,并且离心桶14与对接杆15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0019] 本装置通过电机11转动带动一号气缸13转动,同时带动离心桶14转动,把离心桶14内的垃圾中的水分甩出。所述离心桶14呈倒圆台状,便于把离心桶14内的垃圾排出;所述
离心桶14包括外桶141、内桶142、固定座143和容置室144;在所述外桶141的内部设置内桶
142,且外桶141与内桶142之间通过固定座143固定,并且外桶141与内桶142之间形成容置
室143;在所述外桶141和内桶14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滤孔,且内桶142上的滤孔大于外桶141
上的滤孔;当离心桶14在做离心运动时,离心桶14内的垃圾有的穿过内桶142上的滤孔,此
时通过外桶142进一步阻隔了垃圾,并且通过外桶141上的滤孔把液体排出,并且把垃圾留
在容置室143内,最后卸下清理。
[0020] 在所述对接杆15的底端一侧设置支耳16;所述支耳16与离心桶14之间通过二号气缸17连接,且二号气缸17与离心桶14之间也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所述固液分离室1的左侧
设置传送装置4,在传送装置4的内部设置加热棒;通过加热棒把传送装置4上的垃圾进一步
风干,然后传送出去进行加工。在所述固液分离室1的侧壁上设置控制仪3。
[0021] 在所述固液分离室1的右侧设置油水分离室2,且固液分离室1与油水分离室2之间通过输液管5连接;所述控制仪3与固液分离室1、油水分离室2、传送装置4之间电连接;通过
控制仪3控制电机11的转动,气缸的升降,电磁阀24、净化器22的开关和传送带4的运行。
[0022] 所述油水分离室2包括内胆21、净化器22、漏孔23、电磁阀24、油水感应器25、出油口26和出水口27;在所述油水分离室2的内部设置内胆21,且内胆21的侧壁与油水分离室2
的侧壁重合,并且内胆21的底端距离油水分离器2的底端为5—10厘米;在所述内胆21的底
端设置漏孔23,便于油水进入,也便于阻止液体中的固体进入内胆21;在所述内胆21的内部
设置电磁阀23,通过电磁阀23可以吸收油水中的小杂质;在所述油水分离室2的顶端设置净
化器22,净化器22能够散发出紫外光,通过紫外光可以对油水进行杀菌消毒;在所述油水分
离室2的底端设置出水口27;在所述油水分离室2的右端设置出油口26;在所述出油口26处
设置油水感应器25,通过油水感应器25来感应水的位置,当水的位置过高要通过出油口26
排出时,油水感应器25就会感应到然后传给控制仪3,控制仪3就会打开出水口26,把液体排
出。
[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声明:
“餐厨垃圾固液离心分离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