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方法[1]
传统的血管支架大多用医用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钴铬合金等惰性金属制作,植入人体后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2,3]
为了避免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可降解金属心血管支架材料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作心血管支架[4]
但是,镁合金心血管支架的降解速率过高
镁合金的合金化、特殊成型工艺和表面改性,可提高其耐蚀性
镁合金的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有化学转化涂层[5,6]、阳极氧化涂层(微弧氧化涂层)[7,8]等
用不同的表面改性手段制备的防护涂层,其性能不同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较多,有聚外消旋乳酸(PDLLA)[9]、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10]、聚左旋乳酸(PLLA)[11]、聚己内酯(PCL)等
可降解聚合物在人体内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低分子量聚合物,然后水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2]
可降解聚合物对人体的影响较小,因此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不仅可用作可降解心血管支架基材,还可用作心血管支架表面的可降解涂层材料
等离子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表面改性技术,用粒子(电子、离子和中性原子)激发、电离或破坏反应物分子产生一系列蚀刻、聚合、交联和其他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效应,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性能[13]
其主要原理是:用处于低压状态的气体(如氧气、氮气、氩气等)分子通过辉光放电冲击材料表面,在表面生成新的活性官能团,从而改变其性能[14]
目前,等离子技术已应用于聚丙烯[15]、碳纤维等材料表面的改性
本文使用可降解聚合物——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防护涂层,采用等离子技术改变涂层材料的表面性能,对比分析等离子处理前后防护涂层的微观形貌、表面浸润性、耐蚀性,以及细胞的增殖和粘附性能
1 实验方法1.1 实验用材料和防护涂层的制备
实验用AZ31镁合金圆片状基体的直径为10 mm,化学成分列于表1
将AZ31镁合金棒材线切割成厚度为4 mm的样品圆片,然后分别用400#、800#、1000#、1200#、1500#和2000#的水磨砂纸打磨使其表面光滑且呈现金属光泽
将打磨好的样品放入无水乙醇中并置于超声清洗器中辅助清洗,吹干后在干燥条件下保存
Table 1
表1
表1AZ31镁合金的化学成分
Table 1Chemical com
声明:
“等离子处理对医用镁合金表面聚合物防护涂层的影响”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