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制的含钪铝合金主要有Al-Mg和Al-Zn-Mg系[1~5],以及Al-Li和Al-Cu系[6, 7]
关于Sc微合金化,研究得最多也最透彻的是Sc和Zr复合微合金化,解析了Al3Sc和Al3(Scx,Zr1-x)粒子的作用机制和结构模型
Sc和Zr复合微合金,目前正实现工业应用和产业化
由于Sc的价格较为昂贵,聂祚仁[8, 9]课题组研究了Er和其它元素(Zr/Ti等)的微合金化,发现Er微合金化使铝合金的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其作用机制和粒子的析出模型与Sc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对Sc和Ti微合金化,许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10~12]
潘清林[13]等的研究发现,Sc、Ti复合对晶粒有较强的细化作用,使合金板材的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王旭等[14]研究了Sc、Zr、Ti复合添加对Al-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发现在合金中析出了大量Al3(Sc1-xZrx)、Al3(Sc1-xTix)和Al3(Sc1-x-yZrxTiy)沉淀相,使晶粒细化和合金力学性能提高
这些文献的结果表明,Sc、Ti复合使铝合金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Al3(Sc1-x,Tix)等粒子的作用
本文研究不同退火态的Al-Mg-Sc-Ti铸态合金中粒子的析出行为
1 实验方法
采用水冷铜模激冷铸造技术制备Al-Mg-Sc-Ti,名义化学成份列于表1
熔炼试验合金时用活性熔剂保护
实验用原材料,有纯铝、纯镁及Al-Sc和Al-Ti等中间合金
Table 1
表1
表1合金的名义化学成分
Table 1Content of the alloy (mass fraction, %)
Alloy
Mg
Sc
Ti
Al
Al-Mg-Sc-Ti
5.5
0.25
0.04
Bal.
用透射电镜TECNAI G220(加速电压为200 KV)观测试样的形貌
样品的制备:先用机械预减薄至约100 μm,再在MTP-1型电解双喷减薄仪上进行最终减薄和穿孔(电解液配方:25 mL硝酸+75 mL甲醇),电流约为55 m
声明:
“Al-Mg-Sc-Ti合金中Al3(Scx,Ti1-x)粒子的析出行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