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包括搅拌腔(11),所述搅拌罐(1)上设置有进料口(12)和能够启、闭的出料口(13),所述进料口(12)与所述出料口(13)均与所述搅拌腔(11)相连通;
所述搅拌罐(1)内设置有搅拌机构和加湿系统,所述加湿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罐(1)内的补液腔(14)和启闭机构(2),所述补液腔(14)上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11)相连通的出液孔(151),所述启闭机构(2)用于控制出液孔(151)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内固定有隔断套筒(15),所述搅拌罐(1)内侧壁与所述隔断套筒(15)外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补液腔(14);
所述搅拌罐(1)靠近所述进料口(12)的一端设置有进液腔(16),所述进液腔(16)与所述补液腔(14)相连通;
所述进液腔(16)连通有输液管(3),所述输液管(3)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源(4),所述第一驱动源(4)用于将所述搅拌罐(1)外部的液体运输至所述进液腔(1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16)内侧壁上开设有排液条孔(171),所述排液条孔(171)靠近进料口(1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机构(2)包括第一启闭件(21)、第二启闭件(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启闭件(21)滑动的驱动组件(23);
所述第一启闭件(21)滑动设置于所述补液腔(14)内,用于控制所述补液腔(14)与所述出液孔(151)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二启闭件(22)滑动设置于出液孔(151)内侧壁内,用于控制所述出液孔(151)与所述搅拌腔(11)之间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3)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腔(11)底部的弹性凸片(231)、滑动设置于所述搅拌罐(1)内的驱动推杆(232)和抵推块(233),所述抵推块(233)连接于所述弹性凸片(231)下方;
所述驱动推杆(232)一端与所述第一启闭件(21)相连接,所述抵推块(233)靠近所述驱动推杆(232)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面(2331),所述导向面(233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启闭件(21)朝远离所述弹性凸片(231)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内还设置有第一复位件(24),所述第一复位件(24)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推杆(232)朝靠近所述弹性凸片(231)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杆(5)和驱动所述搅拌杆(5)转动的第二驱动源(6),所述搅拌杆(5)上固定有搅拌臂(51),且所述搅拌臂(5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启闭件(22)朝滑动的驱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启闭件(22)上固定有联动块(221),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臂(51)上的抵接条(52),所述抵接条(52)用于与所述隔断套筒(15)内侧壁相抵;
所述抵接条(52)上开设有供所述联动块(221)容纳的卡接槽(521),所述卡接槽(521)内侧壁上设置有阻尼垫(5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出液孔(151)内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启闭件(22)滑动的滑槽(152),所述滑槽(152)与所述第二启闭件(22)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件(7),所述第二复位件(7)能够使得第二启闭件(22)复位。
10.一种混凝土搅拌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3)下方转动设置有导料斗(8)。
说明书: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以及搅拌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搅拌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以及搅拌系统。背景技术[0002] 混凝土搅拌机所搅拌得到的物料均匀度高,搅拌质量好,搅拌速度快,大大的提高搅拌效率,还适合各种物料的搅拌,适用于多种类型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具有非常使用的性能,且拥有广泛的用途。是混凝土搅拌领域不可或缺的建筑设备。[0003] 混凝土搅拌机在搅拌作业完成后,若未能进行及时清理,未能被排出混凝土搅拌罐内的混凝土余料内的水分容易蒸发,使得混凝土余料固化后粘附在搅拌罐内侧壁上,早后续的搅拌罐清洁中会加重清洁负担。发明内容[0004] 为了降低混凝罐内残余混凝土发生固化的可能性,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包括搅拌腔,所述搅拌罐上设置有进料口和能够启、闭的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搅拌腔相连通;
所述搅拌罐内设置有搅拌机构和加湿系统,所述加湿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罐
内的补液腔和启闭机构,所述补液腔上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相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启闭机构用于控制出液孔的启、闭。
[00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料口将待物料加入搅拌腔内,搅拌机构对物料进行搅拌,使得物料混合均匀成为混凝土;搅拌灌内设置补液腔,在补液腔内加入水,当操作人员不能对搅拌罐内残留混凝土进行及时清洁时,启闭机构将出液管道开启使得补液腔与搅拌腔相连通,使得位于补液腔内的水沿搅拌腔内侧壁流入搅拌腔内,润湿粘附于搅拌腔内侧壁上的混凝土后流入搅拌腔底部,能够降低残留于搅拌腔内的混凝土的固体浓度,降低混凝土内水分蒸发而固化于搅拌腔内侧壁上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搅拌腔的清洁难度。[0006] 可选的,所述搅拌罐内固定有隔断套筒,所述搅拌罐内侧壁与所述隔断套筒外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补液腔;所述搅拌罐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补液腔相连
通;
所述进液腔连通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用
于将所述搅拌罐外部的液体运输至所述进液腔内。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断套筒的设置使得搅拌罐内形成补液腔,第一驱动源将搅拌罐外部的水运输至进液腔内,进液腔与补液腔相连通,进入进液腔内的水继续流入补液腔内,从而实现了补液腔内的水分补充。[0008] 可选的,所述进液腔内侧壁上开设有排液条孔,所述排液条孔靠近进料口设置。[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液条孔的开设便于向搅拌腔内加入水分,且排液条孔靠近进料口设置,当排液条孔排水时,在靠近进料口处形成除尘水幕,当操作人员从进料口相搅拌腔内倒入物料时,除尘水幕的设置对进料口处进行除尘,以降减少进料口处的扬尘,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0010] 可选的,所述启闭机构包括第一启闭件、第二启闭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启闭件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启闭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补液腔内,用于控制所述补液腔与所述出液孔之
间的连通;所述第二启闭件滑动设置于出液孔内侧壁内,用于控制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搅拌腔之间的连通。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启闭件滑动使得补液腔与出液孔之间相连通的同时,第二启闭件也需滑动使得出液孔与搅拌腔之间相连通才能完全开启出液孔,使得补液通道内的水得以进入搅拌腔内,为粘附在搅拌腔内侧壁上的残余混凝土进行水分补充,从而预防搅拌腔内侧壁上的混凝土在搅拌腔内粘接。[0012]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腔底部的弹性凸片、滑动设置于所述搅拌罐内的驱动推杆和抵推块,所述抵推块连接于所述弹性凸片下方;所述驱动推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启闭件相连接,所述抵推块靠近所述驱动推杆的一
侧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启闭件朝远离所述弹性凸片的方向移动。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腔内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弹性凸片处于受压状态,第一启闭件封堵于进液通道处;当搅拌腔内的混凝土排出后,弹性凸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连接于弹性凸片上的抵推块竖直向上移动,在抵推块移动过程中,驱动推杆在导向面的作用下组件朝远离弹性凸片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补液腔与出液孔相连通。[0014] 可选的,所述搅拌罐内还设置有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推杆朝靠近所述弹性凸片的方向移动。[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腔内再次填入物料时,弹性凸片,抵推块竖直相下移动,驱动推杆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朝靠近弹性凸片的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便于重复使用。[0016] 可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杆和驱动所述搅拌杆转动的第二驱动源,所述搅拌杆上固定有搅拌臂,且所述搅拌臂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启闭件朝滑动的驱动件。[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源驱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上的搅拌臂随搅拌杆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对搅拌腔内物料的搅拌,使得物料混合均匀以得到混凝土。搅拌臂上设置有驱动第二启闭件滑动的驱动件,当搅拌腔内的混凝土排出后,第一启闭件滑动,使得出液孔与补液腔相连通,搅拌杆继续转动,使得位于搅拌臂上的驱动件驱动第二启闭件滑动,使得出液孔与搅拌腔相连通,以实现补液腔与搅拌腔之间的连通。[0018] 可选的,所述第二启闭件上固定有联动块,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臂上的抵接条,所述抵接条用于与所述隔断套筒内侧壁相抵;所述抵接条上开设有供所述联动块容纳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侧壁上设置有阻
尼垫。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臂转动过程中,第二启闭件上的联动块卡接于抵接条的卡接槽内,在阻尼垫的作用下,抵接条带动联动块一起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启闭件滑动以开启进液通道使得不补液腔内的水得以流入搅拌腔内;当第二启闭件滑动至行程末端后,联动块从卡接槽内脱离,不易对搅拌臂的正常旋转造成阻碍。[0020] 可选的,出液孔内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启闭件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二启闭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能够使得第二启闭件复位。[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启闭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滑动至行程末端后,联通凸起从卡接槽内脱离,第二启闭件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滑动回初始位置,从而断开出液孔与搅拌腔之间的连通,实现对搅拌腔内的间断补水的功能,以降低出液孔的排水速率。[0022]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可选的,所述出料口下方转动设置有导料斗。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口下方转动设置有导流斗,当出料口排出混凝土时,混凝土沿导料斗排出;转动导料斗的角度,可改变混凝土的流向,便于将混凝土排放至作业区域内。[0024]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本申请的搅拌罐内设置有加湿系统,操作人员不能对搅拌罐内残留混凝土进行
及时清洁时,启闭机构将出液管道开启使得补液腔与搅拌腔相连通,使得位于补液腔内的水沿搅拌腔内侧壁流入搅拌腔内,润湿粘附于搅拌腔内侧壁上的混凝土,降低残余混凝土粘结于搅拌腔内的可能性;
2.本申请在搅拌罐进液腔内侧壁上开设有排液条孔,且排液条孔靠近进料口设
置,当排液条孔排水时,能够在靠近进料口处形成除尘水幕;
3.本申请中在出料口下方转动设置导料斗,转动导料斗的角度,可改变混凝土排
出时的流向,便于将混凝土排放至作业区域内。
附图说明[0025]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显示出料口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隔离圆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显示第二启闭件具体结构的搅拌罐局
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1、搅拌罐;11、搅拌腔;12、进料口;13、出料口;14、补液腔;15、隔断套筒;151、出液孔;152、滑槽;153、出料管道;16、进液腔;17、隔断圆板;171、排液条孔;172、连接管;18、进料托斗;19、阻水环;2、启闭机构;21、第一启闭件;211、封闭堵头;22、第二启闭件;221、联动块;23、驱动组件;231、弹性凸片;232、驱动推杆;2321、驱动杆;2322、驱动推块;233、抵推块;2331、导向面;24、第一复位件;25、施力弹簧;26、密封环;3、输液管;4、第一驱动源;5、搅拌杆;51、搅拌臂;52、抵接条;521、卡接槽;522、阻尼垫;53、铲料板;54、连接杆;6、第二驱动源;7、第二复位件;8、导料斗;9、支脚;10、堵料板。具体实施方式[0027]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8] 实施例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参照图1和图2,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
搅拌罐1,搅拌罐1外侧壁上焊接有支脚9,支脚9对搅拌罐1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罐
1具体设置为空心圆柱体状,搅拌罐1内同轴固定有隔断套筒15,且隔断套筒15靠近支脚9的一端封闭,使得隔断套筒15内形成搅拌腔11,隔断套筒15外侧壁与搅拌罐1内侧壁之间形成补液腔14。
[0029] 搅拌罐1外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12,进料口12与搅拌腔11相连通,且进料口12处固定有进料托斗18,进料托斗18于进料口12相对的侧壁朝远离进料口12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进料托斗18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将物料沿进料口12倒入搅拌腔11内。[0030] 参照图3和图4,搅拌罐1内固定有隔断圆板17,隔断圆板17外圆周侧壁与搅拌罐1内侧固定连接,且隔断圆板17于搅拌罐1内侧壁之间形成进液腔16,且进液腔16位于补液腔14上方。隔离圆板上开设有排液条孔171,且排液条孔171靠近进料口12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排液条孔171具体设置为圆弧状。
[0031] 参照图1和图,3,进液腔16连通有输液管3,且输液管3与搅拌罐1外部相连通,输液管3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源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源4具体设置为水泵。第一驱动源4将外部的水通过输液管3运输至进液腔16内。进入进液腔16内的水从排液条孔171中流入搅拌腔11内,并在靠近进料口12处形成除尘水幕,以减少进料口12处进料时的扬尘。
[0032] 参照图1和图3,进液腔16与补液腔14之间安装有连接管172,连接管172的两端分别与进液腔16和补液腔14相连通。进液腔16上连通有输液管3,且输液管3与搅拌罐1外部相连通;进液腔16内的水沿连接管172进入补液腔14内,使得补液腔14内充满水。隔断套筒15上开设有出液孔组,出液孔组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出液孔151,出液孔151的孔径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出液孔组具体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出液孔组绕搅拌罐1轴线均匀分布。[0033] 参照图2和图5,搅拌罐1内设置有控制出液孔151启、闭状态的启闭机构2,启闭机构2包括滑动设置的第一启闭件21、第二启闭件22,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启闭件21滑动的驱动组件23。第一启闭件21为滑动设置于补液腔14内的第一启闭板,第一启闭件21位于排液孔组一侧,且第一启闭件21上固定有与出液孔151一一对应的封闭堵头211。驱动组件23能够驱动第一启闭件21朝远离隔断套筒15的方向滑动,封闭堵头211滑出出液孔151,使得补液腔14与出液孔151相连通。[0034] 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23包括固定于隔断套筒15底部的弹性凸片231和固定于弹性凸片231下方的抵推块233,弹性凸片231靠近抵推块233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穿过隔断套筒15的封闭端与弹性凸片231固定连接。抵推块233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搅拌罐1内,抵推块233上设置有倾斜导向面2331。第一启闭件21靠近抵接推块的一端固定有驱动推杆232,导向面2331朝远离驱动推杆232的方向向上倾斜。当搅拌罐1内装有物料时,弹性凸片231受到物料的压力发生形变,此时抵推块233位于驱动推杆232下方,第一启闭件21的封闭堵头211位于出液孔151内。当搅拌罐1内的物料排出后,弹性凸片231恢复原状,从而驱动抵推块233向上移动,抵推块233的导向面2331与驱动推杆232相抵,驱动推杆232在导向面2331的作用下朝远离抵推块233的方向移动,使得封闭堵头211从出液孔151内脱离。使得补液腔14内水得以流出补液腔14。[0035] 为了提高弹性凸片231的复位强度,在弹性凸片231与隔断套筒15之间固定有若干施力弹簧25,在本实施例中,施力弹簧25具体设置有四个。[0036] 参照图2和图3,隔断套筒15的封闭端同轴固定有阻水环19,且阻水环19远离隔断套筒15的一端与搅拌罐1内侧壁固定。驱动推杆232包括驱动杆2321和驱动推块2322,且驱动杆2321沿第一启闭件21穿过阻水环19后与驱动推块2322固定连接。驱动推块2322与阻水环19之间固定有第一复位件24,第一复位件24具体设置为弹簧,且第一复位件24套设于驱动杆2321上。当弹性凸片231再次受压时,第一复位件24逐渐从压缩状态恢复原状,并推动驱动推杆232朝靠近抵推块233的方向移动,使得封闭堵头211再次回到出液孔151内。以降低混凝土未排出时,补液腔14内水向搅拌腔11流入的可能性。[0037] 阻水环19外侧壁上固定有密封环26,且密封环26与驱动杆2321一一对应;密封环26套设于驱动杆2321上,以降低水流入阻水环19内侧的可能性。
[0038] 参照图2和图5,出液孔151内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52,第二启闭件22为滑动设置于出滑槽152内的第二启闭板。当第二启闭件22滑出滑槽152时能够将出液孔151封闭,当第二启闭件22滑入滑槽152内时,能够使得出液孔151与搅拌腔11连通。滑槽152内设置有第二复位件7,第二复位件7具体设置为弹簧。当第二启闭件22在外力作用下滑入滑槽152后,第二复位件7能够驱动第二启闭件22从滑槽152内滑出,以封闭出液孔151。[0039] 参照图2和图5,混凝土搅拌机还包括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同轴穿设于搅拌罐1内的搅拌杆5和固定于搅拌罐1外侧壁上的第二驱动源6,第二驱动源6与搅拌杆5固定连接。搅拌杆5上固定有搅拌臂51,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臂51沿搅拌杆5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三个,且相邻搅拌臂51之间间隔120°。第二启闭件22靠近搅拌杆5的一侧固定有联动块221,搅拌臂51远离搅拌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为抵接条52,抵接条52上开设有与供联动块221卡接的卡接槽521,卡接槽521内粘接有阻尼垫522,以增大联动块221与抵接条
52之间的摩擦。
[0040] 参照图2和图5,当搅拌腔11内的混凝土排后,弹性凸片231会恢复原状,驱动第一启闭件21滑动使得补液腔14与出液孔151相连通。第二驱动源6驱动搅拌杆5转动时,抵接条52随搅拌臂51移动至联动块221处,联动块221卡接于卡接槽521内实现与抵接条52的连接,并随抵接条52的转动而滑动;第二启闭件22在联动块221的作用下滑入滑槽152内,使得出液孔151与搅拌腔11连通,以完全打开出液孔151使得出液腔内的水沿搅拌腔11内侧壁流入搅拌腔11内,从而润湿搅拌腔11内的残余混凝土。搅拌杆5继续转动使得联动块221从卡接槽521内脱离,第二启闭件22在第二复位件7的作用下滑动,再次关闭进料通道,从而实现间断性排水。
[0041] 参照图1和图3,搅拌罐1远离进料口12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13,隔断套筒15上设置有出料管道153;出料管道153一端与搅拌腔11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出料口13处,出料管道153的设置得以将搅拌腔11内的混凝土排出搅拌罐1外。搅拌罐1外侧壁上焊接有安装块靠近出料口13设置,且安装块上插接有堵料板10,堵料板10覆盖于出料口13处以控制出料口
13的启、闭。为了便于将搅拌腔11内的混凝土排尽,在弹性凸片231周侧设置有铲料板53,且铲料板53底端与搅拌腔11内侧壁相抵。在本实施例中,铲料板53与搅拌臂51一一对应设置。
铲料板53靠近搅拌杆5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杆54,连接杆54与搅拌杆5固定连接。排料时,搅拌杆5转动,带动铲料板53将搅拌腔11内的混凝土推出搅拌腔11。
[0042] 本申请实施例1还公开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系统,混凝土搅拌系统内包括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搅拌机。[0043]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混凝土搅拌机的实施原理为:启动第一驱动源4,将水运输至进液腔16内,进液腔16内的水一部分进入补液腔14内,一部分从排液条孔171排出,在进料口12处形成除尘水幕。将待搅拌物料从进料口12全部倒入搅拌腔11内,此时弹性凸片231受压,第一启闭件21上的封闭堵头211封堵住出液孔151。随后启动第二驱动源6,当排入搅拌腔11内的水达到搅拌所需的量后,关闭第一驱动源4。搅拌机构将待搅拌物料混合完毕后即可得到混凝土,关闭第一驱动源4,将堵料板10从安装块上抽出,以排出混凝土。当出料口13处不再有混凝土排出后,再次启动第一驱动源4,使得搅拌杆5转动一圈,使得混凝土尽可能排出。弹性凸片231不再受压后恢复原状,使得第一启闭件21滑动,封闭堵头211从出液孔
151内滑出。随后关闭堵料板10,使搅拌杆5继续转动带动抵接条52旋转。抵接条52沿搅拌腔
11内侧壁旋转的过程中,带动第二启闭件22滑动,使得补液腔14与搅拌腔11得以间断性连通,补液腔14内的水进入搅拌腔11内,以提高搅拌腔11内残余混凝土的含水量,降低残余混凝土在搅拌腔11内壁粘接的可能性。
[0044]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1和图2,混凝土搅拌机的出料口13下方设置有导料斗8。搅拌罐1底部固定有限位轴,导料斗8一端套设于限位轴上并与限位轴转动连接,导料斗8朝远离搅拌罐1的方向向下倾斜。排料时,可转动导料斗8的方向以改变混凝土的排出流向。
[0045] 本实施例还公开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系统,混凝土搅拌系统内包括实施例2中的混凝土搅拌机。[0046]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混凝土搅拌机以及搅拌系统”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