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个端面;
吸附框架,所述吸附框架位于所述吸附腔内,所述吸附框架用于填装活性炭,所述吸附框架包括上下排列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具有第一吸附区,所述第二框架具有第二吸附区,所述第三框架具有第三吸附区,所述第三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且在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方向,所述第三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后,所述第三框架左边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边框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边框连接;
所述第一吸附区、所述第二吸附区和所述第三吸附区均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第一框架的左边框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边框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二框架的左边框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边框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三框架的左边框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三框架的上边框和下边框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吸附区和所述第二吸附区的进气口朝向所述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上边框与所述吸附腔的上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框架的下边框与所述吸附腔的下壁密封连接,所述吸附框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吸附腔的前后壁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吸附框架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导风板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边框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边框密封连接,所述导风板具有上导风面和下导风面,所述上导风面从所述导风板的上端向所述进风口延伸,所述下导风面从所述导风板的下端向所述进风口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吸附框架,多个所述吸附框架沿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方向依次排列,相邻所述吸附框架密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的前侧壁设有多个安装口和安装门,所述安装口朝向所述吸附框架的前端部,所述安装门设于所述安装口,所述安装门与所述前侧壁密封旋转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还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位于所述吸附框架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吸附层的周缘与所述吸附腔的内侧壁密封连接。
说明书: 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背景技术[0002] 目前在化工、油漆、印刷等行业伴随产生有大量的有机废气,若是直接向大气排放势必会造成严重过的环境污染,故而需要首先吸收净化后才可向大气中排放;而在废气处
理过程中,活性炭可以吸收废气中的甲醛、笨、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废气,故而活性炭吸
附床设备被广泛运用在废气处理领域,然而目前大多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在对废气进
行处理的过程中,废气从设备的左右两端经过,中间气流的流向单一,不能与活性炭颗粒充
分的接触,故而存在接触不均,净化不彻底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
的左右两个端面;
[0005] 吸附框架,所述吸附框架位于所述吸附腔内,所述吸附框架用于填装活性炭,所述吸附框架包括上下排列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具有第一吸附区,
所述第二框架具有第二吸附区,所述第三框架具有第三吸附区,所述第三框架位于所述第
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且在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方向,所述第三框架位于所述
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后,所述第三框架左边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下
边框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边框连接;
[0006] 所述第一吸附区、所述第二吸附区和所述第三吸附区均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第一框架的左边框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边框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二
框架的左边框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边框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三框架的
左边框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三框架的上边框和下边框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吸附
区和所述第二吸附区的进气口朝向所述进风口。
[0007]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的上边框与所述吸附腔的上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框架的下边框与所述吸附腔的下壁密封连接,所述吸附框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吸附腔的前后
壁密封连接。
[0008] 可选地,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吸附框架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导风板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边框和所述第二
框架的上边框密封连接,所述导风板具有上导风面和下导风面,所述上导风面从所述导风
板的上端向所述进风口延伸,所述下导风面从所述导风板的下端向所述进风口延伸。
[0009] 可选地,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吸附框架,多个所述吸附框架沿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方向依次排列,相邻所述吸附框架密封连接。
[0010] 可选地,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的前侧壁设有多个安装口和安装门,所述安装口朝向所述吸附框架的前端部,所述安装门设于所述安装口,所述安装门与所述前侧壁
密封旋转连接。
[0011] 可选地,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还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位于所述吸附框架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吸附层的周缘与所述吸附腔的内侧壁密封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吸附腔内设置上下排列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第三框架,三个框架对应三个吸附区,每个吸附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朝向不同,首先废气
在单个吸附区内需要改变气流方向才能到达下一个吸附区,故而在单个吸附区内废气在改
变流动方向时能够和位于吸附区内的活性炭充分接触,故而提高了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而
另一方面,第一吸附区的出气口朝下,第二吸附区的出气口朝上,而第三吸附区的进气口朝
向水平,因此从第一吸附区和第二吸附区流出的废气气流方向相反,经过相遇接触后废气
再次混合,然后再次改变方向进入第三吸附区,经过气流混合改变方向进入第三吸附区后,
再次改变方向从第三吸附区的上下两个出气口流出,通过不断的改变废气流动的方向,废
气重新混合,从而使废气与活性炭接触的更加均匀、更加充分,因此充分提高了卧式活性炭
吸附床设备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2为图1中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中吸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0016] 附图标号说明:[0017]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100 壳体 110 吸附腔
111 进风口 112 出风口
120 吸附框架 121 第一框架
122 第一吸附区 123 第二框架
124 第二吸附区 125 第三框架
126 第三吸附区 127 进气口
128 出气口 130 导风板
131 第一导风面 132 第二导风面
140 吸附层
[001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1]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
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002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具有吸附腔110,所述吸附腔110具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所述进风口111和所
述出风口112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左右两个端面;吸附框架120,所述吸附框架120位于所述
吸附腔110内,所述吸附框架120用于填装活性炭,所述吸附框架120包括上下排列的第一框
架121、第二框架123和第三框架125,所述第一框架121具有第一吸附区122,所述第二框架
123具有第二吸附区124,所述第三框架125具有第三吸附区126,所述第三框架125位于所
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123之间,且在所述进风口111至所述出风口112方向,所述第三
框架125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21和所述第二框架123之后,所述第三框架125左边框的上下两
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121的下边框和所述第二框架123的上边框连接;所述第一吸附区
122、所述第二吸附区124和所述第三吸附区126均设有出气口128和进气口127,所述第一
框架121的左边框设有所述进气口127,所述第一框架121的下边框设有所述出气口128,所
述第二框架123的左边框设有所述进气口127,所述第二框架123的上边框设有所述出气口
128,所述第三框架125的左边框设有所述进气口127,所述第三框架125的上边框和下边框
设有所述出气口128,所述第一吸附区122和所述第二吸附区124的进气口127朝向所述进风
口111。
[0024]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大体呈长方体形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废气从进风口111进入吸附腔110,经过净化后从出风口112流出;吸附腔110
内设有吸附框架120,吸附框架120分成三部分:位于上方的第一框架121、位于下方的第二
框架123,位于中间的第三框架125,第一框架121、第二框架123上下位置一致,第三框架125
与第一框架121、第二框架123山下错位,沿进风口111至出风口112方向,第三框架125位于
第一框架121和第二框架123之后,三个框架均具有吸附区,三个吸附区内装填有活性炭,废
气进入三个吸附区后,与活性炭接触从而被吸附净化;第一吸附区122和第二吸附区124的
进气口127均朝向进风口111,第一吸附区122的出气口128朝下,第二吸附区124的出气口
128朝上,废气从进风口111进入吸附腔110后,分别从第一吸附的进气口127和第二吸附区
124的进气口127进入吸附框架120,进入第一吸附区122的废气在第一吸附区122内改变流
动方向,与活性炭颗粒接触最后从第一吸附区122的出气口128流出,进入第二吸附区124的
废气在第二吸附区124内改变流动方向,与活性炭颗粒接触最后从第二吸附区124的出气口
128流出,第一吸附区122和第二吸附区124的出气口128向对,故而从第一吸附区122流出的
废气和从第二吸附区124流出的废气相遇后混合,继而再从第三吸附区126的进气口127进
入第三吸附区126,第三吸附区126的出气口128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三框架125的上下两边
框,混合后的废气进入第三吸附区126与活性炭接触后最后从上下两个出气口128流向出风
口112。
[002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吸附腔110内设置上下排列的第一框架121、第二框架123及第三框架125,三个框架对应三个吸附区,每个吸附区的进气口127和出气口128
的朝向不同,首先废气在单个吸附区内需要改变气流方向才能到达下一个吸附区,故而在
单个吸附区内废气在改变流动方向时能够和位于吸附区内的活性炭充分接触,故而提高了
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而另一方面,第一吸附区122的出气口128朝下,第二吸附区124的出气
口128朝上,而第三吸附区126的进气口127朝向水平,因此从第一吸附区122和第二吸附区
124流出的废气气流方向相反,经过相遇接触后废气再次混合,然后再次改变方向进入第三
吸附区126,经过气流混合改变方向进入第三吸附区126后,再次改变方向从第三吸附区126
的上下两个出气口128流出,通过不断的改变废气流动的方向,废气重新混合,从而使废气
与活性炭接触的更加均匀、更加充分,因此充分提高了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的净化效果。
[0026] 进一步,请结合参照图1、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121的上边框与所述吸附腔110的上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框架123的下边框与所述吸附腔110的下壁密
封连接,所述吸附框架12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吸附腔110的前后壁密封连接。具体地,吸
附框架120的上下边框以及前后端分别通过密封条与吸附腔110的上下壁面和前后壁面密
封连接,从而进入吸附腔110的废气全部需要经过吸附框架120后才能从出风口112流出,故
而进入吸附腔110内的废气都能够进入吸附区被吸附净化,进而提高了废气的吸附率。
[0027] 进一步,请结合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还包括导风板130,所述导风板130位于所述吸附框架120靠近所述进风口111的一侧,所述导
风板130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121的下边框和所述第二框架123的上边框密封连
接,所述导风板130具有上导风面和下导风面,所述上导风面从所述导风板130的上端向所
述进风口111延伸,所述下导风面从所述导风板130的下端向所述进风口111延伸。延具体
地,导风板130为三面体,其中一个面与第一框架121和第二框架123密封连接,第一导风面
131和第二导风132面从进风口111分别向上下两端伸,从而废气从进风口111进入吸附腔
110后,沿两个导风面分别流向第一吸附区122和第二吸附区124,进而开始吸附净化。
[0028] 进一步,请结合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吸附框架120,多个所述吸附框架120沿所述进风口111至所述出风口112方向
依次排列,相邻所述吸附框架120密封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三个吸附框架120,
三个吸附框架120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相邻的两个吸附框架120前一个的第三吸附框架120
的右边框与后一个吸附框架120的第一框架121的和第二框架123密封连接,从而,废气可以
不断的上下改变方向、混合穿过三个吸附框架120,从而进行充分的吸附净化,提高吸附净
化率。
[0029] 进一步,请结合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还包括吸附层140,所述吸附层140位于所述吸附框架120和所述出风口112之间,所述吸附层
140的周缘与所述吸附腔110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具体地,所述吸附层140设置为长方体形
状,其上下前后四个面均与吸附腔110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经过吸附框架120的废气进一
步被吸附层140吸附净化,进一步提高吸附净化率。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
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声明:
“卧式活性炭吸附床设备”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