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含硫尾气回收装置

含硫尾气回收装置

401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12-26 15:27:08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道、反应炉、硫冷凝器、捕集器和焚烧炉,捕集器和焚烧炉采用管道连接,捕集器用于把硫冷凝器中没有完全液化的气态硫进一步液化后储存,管道包括U型连接管道,U型连接管道包括第一竖向管道、第二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第二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位于管道的下游位置,第二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的连接处附近的设置有积硫处理装置,积硫处理装置包括集液槽和液硫罐,集液槽设置在管道的底部,集液槽用于把气体中的硫液化后进行暂时储存,液硫罐用于存储液态硫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槽和液硫罐之间设置有第一积液竖向管道、第一积液横向管道、第二积液竖向管道、硫封器、第二积液横向管道;液化后的硫以及硫化物依次沿着集液槽、第一积液竖向管道、第一积液横向管道、第二积液竖向管道、硫封器、第二积液横向管道进入到液硫罐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积液横向管道和第二积液横向管道以1?3度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积液竖向管道、第一积液横向管道、第二积液竖向管道、硫封器、第二积液横向管道均采用双层管设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之间通入高温蒸汽,内管内流通液化后的硫以及硫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槽的外侧设置有加热腔体,高温蒸汽通入加热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槽连接高温蒸汽入口,高温蒸汽入口处连接蒸汽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积液竖向管道的初始段设置有第一夹套阀,第一积液横向管道末尾段设置有第二夹套阀,第一积液横向管道还设置有压力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冷凝器还连接两个反应器,用于进一步使得含硫尾气转化成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炉连接供热蒸汽给反应炉加热,提高硫的转化率。

说明书: 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背景技术[0002] 含硫尾气为化工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尾气,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氨气等有害气体。尾气若其直接排入大气,则会造成大气污染。含硫尾气经过反应炉、硫冷凝器的处

理后,仍然还有部分气化硫和其他硫化物,硫磺回收装置在硫冷凝器后一般设置捕集器捕

捉过程气中的硫磺蒸汽,使其聚集成小液滴回收。该设备即可提高硫回收率也可减少硫蒸

汽进入焚烧炉,降低尾气排放。目前使用较多的捕集器形式为丝网结构,其捕集效果在实际

运行中存在捕集效果差的问题,无法搜集全部的气态硫。气态硫在后续管路的输送过程中

因温度变低而部分液化。在管路的实际布局过程中,若采用直线管道,则液化硫沿着管道自

流。若遇到障碍等必须采用U型管路的情形,气体硫会手冷变成液态硫并堆积在U型管的底

部,尤其是底部的转角处会堆积大量的液态硫,造成管路的堵塞。为解决该问题,笔者重新

设计过程气管线,在过程气管线上设置集液槽,靠液硫重力将积硫引流至硫封罐,保证运行

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气体硫变成液态硫堆积在U型管道内的含硫尾气回收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道、反应炉、硫冷凝器、捕集器和焚烧炉,捕集器和焚烧炉采

用管道连接,捕集器用于把硫冷凝器中没有完全液化的气态硫进一步液化后储存,管道包

括U型连接管道,U型连接管道包括第一竖向管道、第二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第二竖向管道

和横向管道位于管道的下游位置,第二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的连接处附近的设置有积硫处

理装置,积硫处理装置包括集液槽和液硫罐,集液槽设置在管道的底部,集液槽用于把气体

中的硫液化后进行暂时储存,液硫罐用于存储液态硫回收。

[000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集液槽和液硫罐之间设置有第一积液竖向管道、第一积液横向管道、第二积液竖向管道、硫封器、第二积液横向管道;液化后的硫以

及硫化物依次沿着集液槽、第一积液竖向管道、第一积液横向管道、第二积液竖向管道、硫

封器、第二积液横向管道进入到液硫罐中

[000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积液横向管道和第二积液横向管道以1?3度向下倾斜。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积液竖向管道、第一积液横向管道、第二积液竖向管道、硫封器、第二积液横向管道均采用双层管设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

和内管之间通入高温蒸汽,内管内流通液化后的硫以及硫化物。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集液槽的外侧设置有加热腔体,高温蒸汽通入加热腔体内。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集液槽连接高温蒸汽入口,高温蒸汽入口处连接蒸汽阀。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积液竖向管道的初始段设置有第一夹套阀,第一积液横向管道末尾段设置有第二夹套阀,第一积液横向管道还设置有压力表。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硫冷凝器还连接两个反应器,用于进一步使得含硫尾气转化成硫。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反应炉连接供热蒸汽给反应炉加热,提高硫的转化率。

[0013]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针对设置有U型连接管道的管道进行修改,在U型管道第二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的连接处附近的设置有积硫处理装置,积硫处理装置包括集液槽和液

硫罐,气体硫液化形成的液态硫流入集液槽内,最终由液硫罐进行储存,避免了液态硫在U

型管的底部堆积而导致堵塞排气管道。

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积硫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17]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道1、反应炉2、硫冷凝器3、捕集器4和焚烧炉5。进气管道1内包含由硫化氢和氨气等污染气体。反应炉2用于

把硫化物化学反应形成气体硫。硫冷凝器3用于把气体硫变成液态硫进行回收。捕集器4用

于把未完全液化的气体硫进一步变成液态硫进行回收。焚烧炉5用于把没有过滤完全的污

染气体进行燃烧,进一步降低对空气的污染。捕集器4和焚烧炉5采用管道连接,捕集器4用

于把硫冷凝器3中没有完全液化的气态硫进一步液化后储存,管道包括U型连接管道6,U型

连接管道6包括第一竖向管道61、第二竖向管道62和横向管道63,第二竖向管道62和横向管

道63位于管道的下游位置,第二竖向管道62和横向管道63的连接处附近的设置有积硫处理

装置7,积硫处理装置7包括集液槽8和液硫罐9,集液槽8设置在管道的底部,集液槽8用于把

气体中的硫液化后进行暂时储存,液硫罐9用于存储液态硫回收。液化硫全部流入集液槽8

和液硫罐9,避免了U型管路的堵塞。

[0018] 集液槽8和液硫罐9之间设置有第一积液竖向管道11、第一积液横向管道12、第二积液竖向管道13、硫封器14、第二积液横向管道15;液化后的硫以及硫化物依次沿着集液槽

8、第一积液竖向管道11、第一积液横向管道12、第二积液竖向管道13、硫封器14、第二积液

横向管道15进入到液硫罐9中。硫封器14用于把排入的气体和液体分离,即用于分离出液态

硫。第一积液横向管道12和第二积液横向管道15以1?3度向下倾斜。使得液态硫可以自动沿

着管道进入到下个装置。第一积液竖向管道11、第一积液横向管道12、第二积液竖向管道

13、硫封器14、第二积液横向管15道均采用双层管设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之间

通入高温蒸汽,内管内流通液化后的硫以及硫化物。保持内管的温度持续的为持续的高温

状态,防止液态硫凝结。集液槽8的外侧设置有加热腔体16,高温蒸汽通入加热腔体16内。保

持内管的温度持续的为持续的高温状态,防止液态硫凝结。集液槽8连接高温蒸汽入口,高

温蒸汽入口处连接蒸汽阀17。第一积液竖向管道11的初始段设置有第一夹套阀18,第一积

液横向管道12末尾段设置有第二夹套阀19,第一积液横向管道12还设置有压力表20。第一

夹套阀18用于控制集液槽8内的液态硫是否进入到第一积液竖向管道11内。第二夹套阀19

用于控制第一积液竖向管道11、第一积液横向管道12内的液态硫是否排入到第二积液竖向

管道13、硫封器14中。压力表20用于检测第一积液竖向管道13、第一积液横向管道14内的液

态硫的数量。硫冷凝器3还连接两个反应器21,用于进一步使得含硫尾气转化成硫。反应炉2

连接供热蒸汽给反应炉2加热,提高硫的转化率。

[0019]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含硫尾气回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

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声明:
“含硫尾气回收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