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焚烧炉出渣处相连的换热塔(1),换热塔(1)顶部为呈漏斗状的进料连接管(11),底部为漏斗状收缩的出料管(12),出料管(12)上设阀门;所述换热塔(1)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为落料室(13)、换热室和暂存室(14),换热室内设有圆筒状与换热塔(1)内壁固定连接的换热套筒(2);所述换热套筒(2)上方设有相抵接的刮扫单元;所述换热套筒(2)中部竖直设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换热通道(21),换热套筒(2)底部一侧设有贯穿换热塔(1)的保温套管(22),保温套管(22)内设有两根分别与换热套筒(2)连通的主输送管(23);所述主输送管(23)和换热套筒(2)内流通有换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塔(1)上部设有位于换热套筒(2)上方的热交换夹层(5),热交换夹层(5)一侧设有与主输送管(23)对应的次输送管(51);所述热交换夹层(5)和次输送管(51)内流通有换热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扫单元包括位于换热塔(1)外侧壁的支撑座(31)、设于支撑座(31)上方的驱动电机(32)、位于换热套筒(2)上方的支撑架(6)和转动设于支撑架(6)下方与换热套筒(2)顶部抵接的刮料刷板(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2)上方设有主动轮(33),支撑架(6)中部下方转动设有转动轴(35);所述转动轴(35)上设有从动轮,主动轮(33)和从动轮均为皮带轮,其通过皮带(3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35)下方设有用于安装刮料刷板(3)的连接块(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筒(2)下方设有一对可转动开闭的挡板(4),挡板(4)相对应处设有驱动挡板(4)转动的驱动单元(41);所述驱动单元(41)两侧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杆(42),支撑杆(42)固定设置在挡板(4)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筒(2)的顶部为从外向内逐渐降低的盆地结构。
说明书: 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背景技术[0002]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对这些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甚至对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0003] 焚烧是目前世界上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有效降低了垃圾的固体体积,而且焚烧过程中还能产生各种附属能源进行利用。[0004] 垃圾焚烧炉炉渣产量约占入炉垃圾量的20%,数量巨大,进入排渣井时仍含有丰富热量;高温炉渣从炉内直接进入除渣机排掉,造成热量浪费,还会使除渣机内的水蒸发至炉内,影响锅炉效率;对炉渣热量进行余热回收,不但节约了能源,还能提高锅炉效率。[0005] 现有专利CN217899888U,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发电系统的炉渣余热利用装置,它包括固设于垫板(1)上的左支架(2)和右支架(3),垫板(1)上且位于左支架(2)和右支架(3)设置有液压滑台(4),底板(5)焊接于移动台(16)的顶表面上;弯管(8)一端口从上往下延伸于炉渣储槽(7)内,且延伸端上焊接有纵向设置的管道(9),两个管道(9)之间焊接有多根支管(10),位于左侧的弯管(8)的另一端口处连接有水泵(11),位于右侧的弯管(8)的另一端口伸入于回收槽(12)内;顶板(6)的底表面上固设有多个升降油缸(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极大提高炉渣利用率、操作简单。[0006] 但是,上述专利其任然存在炉渣与换热器接触面积小,且接触时间短的问题,从而导致炉渣中的热量并不能被充分且高效的回收利用,任然存在热量损失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大与炉渣换热接触面积且延长接触时间,确保能充分且高效的回收热,减少能源浪费的优点。[000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与焚烧炉出渣处相连的换热塔,换热塔顶部为呈漏斗状的进料连接管,底部为漏斗状收缩的出料管,出料管上设阀门;所述换热塔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为落料室、换热室和暂存室,换热室内设有圆筒状与换热塔内壁固定连接的换热套筒;所述换热套筒上方设有相抵接的刮扫单元;所述换热套筒中部竖直设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换热通道,换热套筒底部一侧设有贯穿换热塔的保温套管,保温套管内设有两根分别与换热套筒连通的主输送管;所述主输送管和换热套筒内流通有换热介质。[0009] 前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中,所述换热塔上部设有位于换热套筒上方的热交换夹层,热交换夹层一侧设有与主输送管对应的次输送管;所述热交换夹层和次输送管内流通有换热介质。[0010] 前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中,所述刮扫单元包括位于换热塔外侧壁的支撑座、设于支撑座上方的驱动电机、位于换热套筒上方的支撑架和转动设于支撑架下方与换热套筒顶部抵接的刮料刷板。[0011] 前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中,所述驱动电机上方设有主动轮,支撑架中部下方转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皮带轮,其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下方设有用于安装刮料刷板的连接块。[0012] 前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中,所述换热套筒下方设有一对可转动开闭的挡板,挡板相对应处设有驱动挡板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两侧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杆,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挡板下方。[0013] 前述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中,所述换热套筒的顶部为从外向内逐渐降低的盆地结构。[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换热套筒的换热塔与焚烧炉的出渣口处相连,使得焚烧炉排出的炉渣直接落入换热塔中,炉渣通过换热套筒中的换热通道下落的同时与换热套筒内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有效回收炉渣中的热量;[0015] 换热套筒通过设置呈圆筒状,其中部开设有用于通过炉渣的换热通道,从而扩大了换热介质与炉渣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量,换热效率更高;[0016] 同时,通过在换热套筒底部加设可开闭的挡板,对炉渣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延长炉渣与换热套筒的接触时间,提高换热时间,提高换热量;[0017] 通过加设带刮料刷板的刮扫单元,对换热套筒顶部进行刮扫,防止炉渣堆积堵塞;[0018] 通过加设热交换夹层,起到辅助换热的作用,充分回收炉渣中的热量,减少能源浪费。[0019]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大与炉渣换热接触面积且延长接触时间,确保能充分且高效的回收热,减少能源浪费的优点。附图说明[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套筒的俯视图;[0022] 图3是图1中A处放大图。[0023] 附图中的标记为:1?换热塔,11?进料连接管,12?出料管,13?落料室,14?暂存室,2?换热套筒,21?换热通道,22?保温套管,23?主输送管,3?刮料刷板,31?支撑座,32?驱动电机,33?主动轮,34?皮带,35?转动轴,36?连接块,4?挡板,41?驱动单元,42?支撑杆,5?热交换夹层,51?次输送管,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0025] 实施例。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构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与焚烧炉出渣处相连的换热塔1,换热塔1顶部为呈漏斗状的进料连接管11,底部为漏斗状收缩的出料管12,出料管12上设阀门;换热塔1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为落料室13、换热室和暂存室14,换热室内设有圆筒状与换热塔1内壁固定连接的换热套筒2;换热套筒2上方设有相抵接的刮扫单元;换热套筒2中部竖直设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换热通道21,换热套筒2底部一侧设有贯穿换热塔1的保温套管22,保温套管22内设有两根分别与换热套筒2连通的主输送管23;主输送管23和换热套筒2内流通有换热介质。[0026] 换热塔1上部设有位于换热套筒2上方的热交换夹层5,热交换夹层5一侧设有与主输送管23对应的次输送管51;热交换夹层5和次输送管51内流通有换热介质;[0027] 换热套筒2内的换热介质和热交换夹层5中的换热介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0028] 如图3,刮扫单元包括位于换热塔1外侧壁的支撑座31、设于支撑座31上方的驱动电机32、位于换热套筒2上方的支撑架6和转动设于支撑架6下方与换热套筒2顶部抵接的刮料刷板3。[0029] 驱动电机32上方设有主动轮33,支撑架6中部下方转动设有转动轴35;转动轴35上设有从动轮,主动轮33和从动轮均为皮带轮,其通过皮带34转动连接;转动轴35下方设有用于安装刮料刷板3的连接块36。[0030] 换热套筒2下方设有一对可转动开闭的挡板4,挡板4相对应处设有驱动挡板4转动的驱动单元41;驱动单元41两侧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杆42,支撑杆42固定设置在挡板4下方;驱动单元41采用市面上常见的转动开闭驱动设备即可,其通过驱动支撑杆42转动从而带动挡板4旋转,实现开闭。
[0031] 换热套筒2的顶部为从外向内逐渐降低的盆地结构。
声明:
“垃圾焚烧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