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V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

V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

444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12-27 10:27:08
权利要求书: 1.一种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风分离器(3)、高压回收管线(4)、低压回收管线(9)、回收总管线(8)和高压缓冲罐(10);

所述旋风分离器(3)的进口端连通CM气体的回收端,所述旋风分离器(3)的出口端连接有高压回收管线(4)和低压回收管线(9),所述高压回收管线(4)和所述低压回收管线(9)出口端汇集后连通所述回收总管线(8)的进口端,所述高压回收管线(4)上靠近所述回收总管线(8)处设有高压回收自控阀(7);所述低压回收管线(9)上还设有间歇压缩机(6);

所述回收总管线(8)的进口端还连通有一条低压管路(13),所述低压管路(13)的一端连接连续压缩机(5),所述连续压缩机(5)连接低压缓冲罐(14),所述低压管路(13)、所述高压回收管线(4)和所述低压回收管线(9)均汇集后连接所述回收总管线(8)的进口端,所述回收总管线(8)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高压缓冲罐(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合釜(1)和高压出料槽(2);所述高压出料槽(2)和所述聚合釜(1)连接后的共同出口端汇集至所述旋风分离器(3)的进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碱洗塔(11),所述碱洗塔(11)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回收总管线(8)的出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总管线(8)上还并联有备用管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管路和所述低压回收管线(9)汇集后形成第二共用管路,所述高压回收管线(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共用管路和所述回收总管线(8)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釜(1)、高压出料槽(2)、旋风分离器(3)、高压回收管线(4)、连续压缩机(5)、间歇压缩机(6)、高压回收自控阀(7)、回收总管线(8)、低压回收管线(9)、高压缓冲罐(10)和碱洗塔(11)互相之间的通路均通过管线连接,并在连接处采用法兰和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3)上还设有氮气置换管路(12),所述氮气置换管路(12)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3)的进口端。

说明书: 一种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氯乙烯工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背景技术[0002] 在工业上,聚氯乙烯E线聚合项目,CMM经聚合釜聚合后生成聚氯乙烯树脂,但是CMM聚合后仍然有17%未参与反应的CM气体(氯乙烯),而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比空气重,有一种麻醉性的芳香气味,它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为4?22%,在氧气中的爆炸范围为3.6?72%,如果一旦外泄,都是及其危险的,遇到外界火源时,会引起爆炸起火,因此对于未参与反应的CM气体(氯乙烯)需要进行回收。[0003] 但是CM气体在高压回收的过程中,容易在管线内形成自聚物,置换管线时,容易发生的氯乙烯泄漏,人员中毒,环境污染,遇静电着火爆炸的事故。发明内容[0004]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CM气体在高压回收的过程中,容易在管线内形成自聚物,置换管线时,容易发生的氯乙烯泄漏,人员中毒,环境污染,遇静电着火爆炸的事故,实现了在高压回收管线上靠近回收总管线处设有高压回收自控阀,低压回收时,高压回收管线上的高压回收自控阀关闭,由于高压回收自控阀靠近回收总管线,连续压缩机将装置区内所有的低压CM气体加压后回收至高压缓冲罐,进入高压回收管线上的CM气体较少,就能避免CM气体在高压回收管线内部形成自聚物,解决置换管线时,不容易发生氯乙烯泄漏引起的人员中毒,环境污染,遇静电着火爆炸的事故。[00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包括旋风分离器、高压回收管线、低压回收管线、回收总管线和高压缓冲罐;[0006]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端连通CM气体的回收端,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连接有高压回收管线和低压回收管线,所述高压回收管线和所述低压回收管线出口端汇集后连通所述回收总管线的进口端,所述高压回收管线上靠近所述回收总管线处设有高压回收自控阀;所述低压回收管线上还设有间歇压缩机;[0007] 所述回收总管线的进口端还连通有一条低压管路,所述低压管路的一端连接连续压缩机,所述连续压缩机连接低压缓冲罐,所述低压管路、所述高压回收管线和所述低压回收管线均汇集后连接所述回收总管线的进口端,所述回收总管线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高压缓冲罐。[000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聚合釜和高压出料槽;所述高压出料槽和所述聚合釜连接后的共同出口端汇集至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端。[000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碱洗塔,所述碱洗塔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回收总管线的出口端。[001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所述回收总管线上还并联有备用管线。[001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低压管路和所述低压回收管线汇集后形成第二共用管路,所述高压回收管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共用管路和所述回收总管线的连接处。[001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聚合釜、高压出料槽、旋风分离器、高压回收管线、连续压缩机、间歇压缩机、高压回收自控阀、回收总管线、低压回收管线、高压缓冲罐和碱洗塔互相之间的通路均通过管线连接,并在连接处采用法兰和螺栓连接。[001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风分离器上还设有氮气置换管路,所述氮气置换管路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端。[001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00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了CM气体首先经旋风分离器旋分分离后气相进入高压缓冲罐,此操作为高压回收操作,CM气体的回收端压力低于0.35MPa时,连续压缩机对低压的CM气体进行加压后再次输送至高压缓冲罐,在CM气体进入高压缓冲罐时,由于连续压缩机和高压回收自控阀的距离较近,所以在高压回收自控阀在关闭时,连续压缩机所在的低压管路上的气体进入到高压回收管线的气体较少,不会形成聚合,而当CM气体的回收端压力大于0.35MPa时,打开高压回收阀,通过高压回收管线经过回收总管线进入高压缓冲罐进行缓冲,此时由于高压回收管线内部的气体是流动的,聚合也会相应的减少或者消失,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CM气体在高压回收的过程中,高压管线内不容易形成自聚物,置换管线时,不容易发生的氯乙烯泄漏,人员中毒,环境污染,遇静电着火爆炸的事故。附图说明[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7]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的示意图。[0018] 图标:1?聚合釜;2?高压出料槽;3?旋风分离器;4?高压回收管线;5?连续压缩机;6?间歇压缩机;7?高压回收自控阀;8?回收总管线;9?低压回收管线;10?高压缓冲罐;11?碱洗塔;12?氮气置换管路;13?低压管路;14?低压缓冲罐。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002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包括旋风分离器3、高压回收管线4、低压回收管线9、回收总管线8和高压缓冲罐10;[0022] 旋风分离器3的进口端连通CM气体的回收端,旋风分离器3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共用管路,第一共用管路分流形成一条高压回收管线4和一条低压回收管线9,高压回收管线4和低压回收管线9出口端汇集后连通回收总管线8的进口端,高压回收管线4上靠近回收总管线8处设有高压回收自控阀7;低压回收管线9上还设有间歇压缩机6;第一共用管路可以只需要占用旋风分离器3上的一个出口,就可以利用这一个出口分成多路,节省管路。[0023] 回收总管线8的进口端还连通有一条低压管路13,低压管路13的一端连接连续压缩机5,连续压缩机5连接低压缓冲罐,低压管路13、高压回收管线4和低压回收管线9均汇集后连接回收总管线8的进口端,回收总管线8的出口端连接高压缓冲罐10。[0024] 通过上述方案,旋风分离器3是将气固分离后有两部分回收形式,气相进入高压缓冲罐10中,当CM气体的回收端压力大于0.35MPa时,打开高压回收自控阀7,通过高压回收管线4经过回收总管线8进入高压缓冲罐10进行缓冲,由于高压回收管线4内部的气体是流动的,自然会减少聚合,而CM气体的回收端上的压力小于0.35MPa时,此时启动间歇压缩机6,将CM气体加压后通过低压回收管线9经过回收总管线8进入高压缓冲罐10进行缓冲,此时低压回收管线9有部分低压气体流向高压回收管线4内,而且还有一条低压管路13在流向回收总管线8时,也会流向高压回收管线4内,当高压回收管线4不工作时,即高压回收自控阀7关闭,而在连续压缩机5工作时,连续压缩机5是将装置区内所有的低压CM气体加压后回收至高压缓冲罐10,由于高压回收自控阀7靠近总回收管线8,高压回收自控阀7关闭时,CM气体流向高压回收管线4内的量较少,从而不易产生聚合,能避免CM气体在高压回收管线内部形成自聚物,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置换管线时,不容易发生氯乙烯泄漏引起的人员中毒,环境污染,遇静电着火爆炸的事故。

[0025] 可选的,还包括聚合釜1和高压出料槽2;高压出料槽2和聚合釜1连接后的共同出口端汇集至旋风分离器3的进口端。由聚合釜1和高压出料槽2用于回收CM气体。[0026] 可选的,还包括碱洗塔11,碱洗塔11的进口端连接回收总管线8的出口端。高压缓冲罐10的CM气体压力大于0.4MPa,通过自压进入碱洗塔10进行去除CM气体中的酸性杂质,进一步优化CM气体质量。[0027] 可选的,回收总管线8上还并联有备用管线。备用管线可以在回收总管线8出现破损时作为备用,也能防止气体泄漏,快速关闭破损管路,走备用管线的管路。[0028] 可选的,低压管路和低压回收管线9汇集后形成第二共用管路,高压回收管线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共用管路和回收总管线8的连接处。这样可以使得多个管路之间的交集相对较少,连接方便。[0029] 可选的,聚合釜1、高压出料槽2、旋风分离器3、高压回收管线4、连续压缩机5、间歇压缩机6、高压回收自控阀7、回收总管线8、低压回收管线9、高压缓冲罐10和碱洗塔11互相之间的通路均通过管线连接,并在连接处采用法兰和螺栓连接。法兰螺栓连接强度高,紧密性好。[0030] 可选的,旋风分离器3上还设有氮气置换管路12,氮气置换管路12连接旋风分离器3的进口端。由于氮气是惰性气体,通过氮气置换管路12给旋风分离器3上通入氮气,可以将CM气体等有毒有害介质快速赶走。

[00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工作时,CM气体由聚合釜1和高压出料槽2回收后首先经旋风分离器3分离后气相进入回收高压缓冲罐10,当聚合釜1和高压出料槽2出口端压力低于0.35MPa时,启动间歇压缩机6对CM气体进行加压后再次输送至高压缓冲罐10,低压回收时,高压回收管线4为不工作状态。而当聚合釜1与高压出料槽2上压力大于0.35MPa时,打开高压回收阀7,通过高压回收管线4经过回收总管线8进入高压缓冲罐10进行缓冲;另外还有低压管路13内的气体,经过连续压缩机5将系统低压缓冲罐14的低压CM气体加压后回收至高压缓冲罐10,间歇压缩机6是将来自高压出料槽2和聚合釜1的CM气体加压后通过低压回收管线9加压后流向回收总管线8,最后高压缓冲罐10的CM气体压力大于0.4MPa,通过自压进入碱洗塔10进行去除CM气体中的酸性杂质,进一步优化CM气体质量。[0032]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003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声明:
“VCM气体高压回收系统”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大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