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

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

778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扬州天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3-12-27 11:08:0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水塔(4),脱水塔(4)的输入端设置有预处理机构,脱水塔(4)的输出端连通有焚烧炉(5),焚烧炉(5)的输出端连通有主风机(6),主风机(6)的输出端连通有烟囱(7);

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第一吸收塔(2)和第二吸收塔(3),第一吸收塔(2)和第二吸收塔(3)结构相同,第一吸收塔(2)包括塔体(21),塔体(21)的一侧的底部开设有进气端(22),塔体(21)的顶部开设有出气端(23),塔体(21)上位于进气端(22)的上方开设有进液端(24),塔体(21)的底部开设有出液端(25),塔体(21)的另一侧安装有循环机构(26),第一吸收塔(2)的出气端(23)与第二吸收塔(3)的进气端(22)连通,第二吸收塔(3)的出气端(23)与脱水塔(4)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循环机构(26)包括循环泵(261)和喷淋管(262),循环泵(261)的输入端与塔体(21)的底部连通,喷淋管(262)位于塔体(21)内,并且喷淋管(262)的输入端与循环泵(261)的输出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21)内靠近出口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除沫网(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机构还包括除尘机构(1),除尘机构(1)包括仓体(11),仓体(11)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12),仓体(11)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14),进气口(12)与厂区氰酸酯生产线的有机废气出口相连通,仓体(1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袋笼(15),袋笼(15)的外侧套设有布袋,仓体(11)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圆孔,圆孔与袋笼(15)相适配,袋笼(15)的上端搭接在仓体(11)的上顶面,仓体(11)的顶部还安装有喷吹机构(16);

所述喷吹机构(16)包括气包(161)和喷嘴(162),气包(161)与除尘机构(1)的仓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气包(16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若干喷嘴(162),喷嘴(162)与袋笼(15)一一对应,且喷嘴(162)正对袋笼(15)的轴心,喷嘴(162)与气包(161)之间安装有脉冲阀门,仓体(1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灰斗(18),灰斗(18)的上端与仓体(11)内部连通,灰斗(18)的下端开设有出灰口(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11)内袋笼(15)呈交错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18)的上端与仓体(11)之间安装有网孔板(1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11)内部靠近进气口(12)侧固定安装有若干均流板(13)。

说明书: 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背景技术[0002] 氰酸酯的工业生产中包括三种有机溶剂,甲苯、三乙胺和异丙醇,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处理,因此,大量的有机溶剂会挥发产生挥发性有机废气(OCs)。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排放,一方面会污染厂区环境,对相关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有机溶剂的挥发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进行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处理。[0003] 目前,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破坏性的方法,如焚烧法、催化燃烧法;另一类是非破坏性方法,如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为了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对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回收处理是一种趋势,另外在氰酸酯树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有机物的挥发点较为分散,如果采用在某一挥发点对对应的有机挥发物进行收集,会提升挥发物收集难度与成本,因此,最简单的方式是先对有机挥发物进行收集,然后再对混合气体进行处理回收,但是多种有机物难以相互分离。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06] 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包括脱水塔,脱水塔的输入端设置有预处理机构,脱水塔的输出端连通有焚烧炉,焚烧炉的输出端连通有主风机,主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烟囱;[0007] 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结构相同,第一吸收塔包括塔体,塔体的一侧的底部开设有进气端,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端,塔体上位于进气端的上方开设有进液端,塔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液端,塔体的另一侧安装有循环机构,第一吸收塔的出气端与第二吸收塔的进气端连通,第二吸收塔的出气端与脱水塔的输入端连通;[0008] 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循环泵和喷淋管,循环泵的输入端与塔体的底部连通,喷淋管位于塔体内,并且喷淋管的输入端与循环泵的输出端连通。[0009] 上述结构中,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的结构相同,但是内部的吸收液不同,第一吸收塔内部的吸收液为盐酸,第二吸收塔内部的吸收液为去离子水,厂区氰酸酯生产线的有机废气中含有甲苯、三乙胺和异丙醇等,其中,第一吸收塔用于吸收三乙胺,利用三乙胺易溶于盐酸的特性,而异丙醇和甲苯微溶于盐酸,利用第一吸收塔实现分离三乙胺的目的,第二吸收塔用于吸收异丙醇,利用异丙醇易溶于去离子水的特性,而甲苯不溶于水,利用第二吸收塔实现分离异丙醇的目的,通过循环机构,提高了吸收液的吸收效率。[0010]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内靠近出口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除沫网。[0011] 上述结构中,设置除沫网的目的是将有机废气中夹带的雾沫去除。[0012] 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机构还包括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仓体,仓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仓体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进气口与厂区氰酸酯生产线的有机废气出口相连通,仓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袋笼,袋笼的外侧套设有布袋,仓体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圆孔,圆孔与袋笼相适配,袋笼的上端搭接在仓体的上顶面,仓体的顶部还安装有喷吹机构;[0013] 所述喷吹机构包括气包和喷嘴,气包与除尘机构的仓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气包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若干喷嘴,喷嘴与袋笼一一对应,且喷嘴正对袋笼的轴心,喷嘴与气包之间安装有脉冲阀门,仓体的底部安装有若干灰斗,灰斗的上端与仓体内部连通,灰斗的下端开设有出灰口。[0014] 进一步地,所述仓体内袋笼呈交错分布。[0015] 上述结构中,厂区氰酸酯生产线的有机废气中含有大量粉尘等大颗粒杂质,有机废气经进气口进入除尘机构内,有机废气经过交错分布的袋笼后,有机废气内的粉尘等大颗杂质经布袋的阻挡而停留在布袋的表面,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此处间隔可根据各个厂区有机废气内粉尘含量而定,此处设定的时间间隔即为喷吹机构的脉冲频率,通过控制喷吹机构的脉冲阀门的启动和关闭,即实现将高压气体输送至喷嘴,再经由喷嘴将高压气体喷射至袋笼内的目的,高压气体会引起袋笼外侧附着的粉尘等大颗粒杂质的脱落,脱落的粉尘等大颗粒杂质由仓体底部的灰斗收集,再经出灰口排出,做固废进行处理。[0016] 进一步地,所述灰斗的上端与仓体之间安装有网孔板。[0017] 上述结构中,设置网孔板能够防止灰斗内粉尘翻滚。[0018] 进一步地,所述仓体内部靠近进气口侧固定安装有若干均流板。[0019] 上述结构中,进气口内侧的均流板能够保证有机废气能够均匀地分散到整个仓体内。[00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2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中,首先通过脱水塔、焚烧炉、主风机和烟囱的串联,有机废气经焚烧炉的焚烧处理后转化为二氧化碳等非空气污染物,经由烟囱排出,实现了有机废气的尾端处理。[0022] 然后,本实用新型在尾端处理之前还设置有预处理机构,首先是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第一吸收塔内通过盐酸吸收三乙胺,第二吸收塔内通过去离子水吸收异丙醇,通过设置循环机构,提高了吸收液的吸收效率,即提高了三乙胺和异丙醇的浓缩效率,吸收液经过简单的处理即可得到三乙胺和异丙醇产品,实现了氰酸酯生产原料的回收利用。[0023] 最后,预处理机构还包括除尘机构,除尘机构通过设置交错分布的袋笼,提高了除尘机构对有机废气中的粉尘等大颗粒杂质的阻挡,再通过喷吹机构,实现粉尘等打啊颗粒杂质的脱出,设置除尘机构能够防止粉尘等大颗粒杂质污染后续装置,同时有助于提高后续三乙胺和异丙醇的提纯效率。附图说明[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机构的主视图;[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机构的侧视图;[002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机构的俯视图(去除喷吹机构);[0029]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0030]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0031] 1、除尘机构;11、仓体;12、进气口;13、均流板;14、出气口;15、袋笼;16、喷吹机构;161、气包;162、喷嘴;17、网孔板;18、灰斗;19、出灰口;2、第一吸收塔;21、塔体;22、进气端;

23、出气端;24、进液端;25、出液端;26、循环机构;261、循环泵;262、喷淋管;27、除沫网;3、第二吸收塔;4、脱水塔;5、焚烧炉;6、主风机;7、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33] 请参阅图1?图5所示,一种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包括除尘机构1、第一吸收塔2、第二吸收塔3、脱水塔4、焚烧炉5、主风机6和烟囱7。[0034] 除尘机构1包括仓体11,仓体11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12,仓体11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14,进气口12与厂区氰酸酯生产线的有机废气出口相连通,仓体11的内部交错分布有若干袋笼15,袋笼15的外侧套设有布袋,布袋的材质可选择芳纶、涤纶和芳纶,本实施例中选用的布袋材质为芳纶,本实施例中布袋的规格选用Φ133*2000mm的圆形布袋,仓体11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圆孔,圆孔与袋笼15相适配,袋笼15的上端搭接在仓体11的上顶面,仓体11的顶部还安装有喷吹机构16,喷吹机构16包括气包161和喷嘴162,气包161内充满压缩空气,气包161始终与厂区的空压机通过管道连通,始终保证气包161内气压恒定,气包161与除尘机构1的仓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气包16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若干喷嘴162,喷嘴162与袋笼15一一对应,且喷嘴162正对袋笼15的轴心,喷嘴162与气包161之间安装有脉冲阀门,通过控制脉冲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喷嘴162对布袋的脉冲喷吹,仓体1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灰斗18,灰斗18的上端与仓体11内部连通,灰斗18的下端开设有出灰口19,灰斗18的上端与仓体11之间安装有网孔板17,设置网孔板17能够防止灰斗18内粉尘翻滚,仓体11内部靠近进气口12侧固定安装有若干均流板13。

[0035] 第一吸收塔2和第二吸收塔3的结构相同,但是内部的吸收液不同,第一吸收塔2内部的吸收液为盐酸,第二吸收塔3内部的吸收液为去离子水,第一吸收塔2包括塔体21,塔体21的一侧的底部开设有进气端22,塔体21的顶部开设有出气端23,塔体21上位于进气端22的上方开设有进液端24,塔体21的底部开设有出液端25,塔体21的另一侧安装有循环机构

26,循环机构26包括循环泵261和喷淋管262,循环泵261的输入端与塔体21的底部连通,喷淋管262位于塔体21内,并且喷淋管262的输入端与循环泵261的输出端连通,设置循环机构

26有助于提高第一吸收塔2和第二吸收塔3的吸收效率,塔体21内靠近出口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除沫网27,设置除沫网27的目的是将有机废气中夹带的雾沫去除。第一吸收塔2的进气端22和除尘机构1的出气口14通过管道连通,第二吸收塔3的进气端22与第一吸收塔2的出气端23通过管道连通。

[0036] 脱水塔4和焚烧炉5,脱水塔4用于有机废气脱水,焚烧炉5选择旋转RTO焚烧炉5,脱水塔4的输入端与第二吸收塔3的出气端23通过管道连通,脱水塔4的输出端与焚烧炉5的输入端连通。通过焚烧炉5将吸收后的有机废气进行焚烧处理,利用有机废气可以氧化燃烧的特性,将有机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等,实现有机废气的全处理。[0037] 主风机6和烟囱7,主风机6作为整个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的主要动力来源,主风机6设置在焚烧炉5的后端,保证前端装置内始终处于负压操作,保证了前端装置操作的安全性,主风机6的输入端与焚烧炉5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主风机6的输出端与烟囱7连通,本实施例中由于厂区烟气中有机废气含量较低,焚烧炉5焚烧后产生的废气温度较低,因此直接通过主风机6排放至后续烟囱7内,若某厂区有机废气浓度高,可以将焚烧炉5产生的高热气体通过余热锅炉等余热回收系统进行热量回收,经回收后的废气再排放至烟囱7。[0038]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0039]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述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声明:
“氰酸酯生产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