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其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上方设置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后部顺次设置有第二烟道、第三烟道、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所述第二烟道、第三烟道、水平烟道均位于所述焚烧炉正上方,所述第三烟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前蒸发器,所述水平烟道内设置有后蒸发器,所述尾部烟道内从上之下顺次设置有一组空预器和三组省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连接有支撑钢架,所述炉膛、第二烟道、第三烟道、水平烟道均连接悬吊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烟道的前墙共用所述炉膛的后墙,所述第三烟道的前墙共用所述第二烟道的后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上部与所述炉膛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膨胀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烟道与所述尾部烟道之间通过第二膨胀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预器卧式布置且外表面镀有搪瓷层。
说明书: 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背景技术[0002] 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型化到大型化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目前往超小型化发展,但是现有的余热锅炉结构设置占用空间大,难以满足超小型化需求。发明内容[0003] 为了解决现有余热锅炉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其结构布置紧凑,占用空间小,满足超小型化需求。[0004]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其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上方设置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后部顺次设置有第二烟道、第三烟道、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所述第二烟道、第三烟道、水平烟道均位于所述焚烧炉正上方,所述第三烟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前蒸发器,所述水平烟道内设置有后蒸发器,所述尾部烟道内从上之下顺次设置有一组空预器和三组省煤器。[0005]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连接有支撑钢架,所述炉膛、第二烟道、第三烟道、水平烟道均连接悬吊机构;[0006] 所述第二烟道的前墙共用所述炉膛的后墙,所述第三烟道的前墙共用所述第二烟道的后墙;[0007] 所述焚烧炉上部与所述炉膛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膨胀节连接;[0008] 所述水平烟道与所述尾部烟道之间通过第二膨胀节连接;[0009] 所述空预器卧式布置且外表面镀有搪瓷层。[0010]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炉膛、第二烟道、第三烟道结构布置紧凑,均设置于焚烧炉正上方,利用第三烟道内的前蒸发器和水平烟道内的后蒸发器来降低烟气进入尾部烟道时的温度,最后经过空预器和省煤器得到预期的排烟温度,大大降低了占用空间,满足了超小型化需求。附图说明[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 见图1所示,一种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其包括焚烧炉,焚烧炉内设置有焚烧炉排1,焚烧炉上方设置有炉膛2,炉膛2后部顺次设置有第二烟道3、第三烟道4、水平烟道5和尾部烟道6,第二烟道3、第三烟道4、水平烟道5均位于焚烧炉正上方,第三烟道3的入口处设置有前蒸发器7,水平烟道5内设置有后蒸发器8,尾部烟道6内从上之下顺次设置有一组空预器9和三组省煤器10。[0013] 焚烧炉连接有支撑钢架11,采用的是支撑结构,炉膛2、第二烟道3、第三烟道4、水平烟道5均采用悬吊结构,尾部烟道6采用支撑结构。[0014] 第二烟道3的前墙共用炉膛2的后墙,第三烟道4的前墙共用第二烟道3的后墙,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0015] 焚烧炉上部与炉膛2下部之间通过第一膨胀节12连接,水平烟道5与尾部烟道6之间通过第二膨胀节13连接,用于吸收膨胀差。[0016] 空预器9卧式布置且外表面镀有搪瓷层,可有效的防止腐蚀。[0017] 需要被焚烧的垃圾通过料仓进入焚烧炉内,垃圾在焚烧炉排1上进行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炉膛2,在炉膛2内部经过辐射换热后炉膛2出口烟温降低至850℃以下,烟气通过第二烟道3继续降低烟温,随后进入第三烟道4。第三烟道4入口布置有前蒸发器7,当烟气通过前蒸发器7后烟温可以快速降低,但是此时的烟气温度仍然在500℃以上。为了保证进入尾部烟道6的烟气温度足够低,在水平烟道5布置了后蒸发器8,烟气经过此受热面后烟温降到了450℃以下,进入尾部烟道6。[0018] 尾部烟道6内布置空预器9的主要目的用于加热焚烧所需的助燃风,将风温由140℃加热至240℃;同时在烟、空气换热的过程中将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最终在空预器9的出口后得到所预期的排烟温度。
声明:
“超小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