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包括烧结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炉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组件(2),烧结炉本体(1)的两端套接设置有烧结组件(3),烧结炉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净化组件(4);
所述烧结组件(3)包括设置在支撑组件(2)上端一侧的固定卡环(31),固定卡环(31)的一端设置有旋转电机(32),旋转电机(32)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炉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螺纹管口(11),螺纹管口(11)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盖体(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设置在烧结炉本体(1)下端的底板(21),底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立板(211),立板(211)设置有两组,且对立设置,立板(211)的外表面开设有穿插孔(2111),穿插孔(2111)的上端一侧开设有滑动槽(2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212)的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2121),电动伸缩杆(2121)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2122),滑动块(2122)与滑动槽(212)滑动连接,滑动块(2122)的外表面开设有连接圆孔(2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组件(3)包括设置在烧结炉本体(1)两端的固定卡环(31),固定卡环(31)的侧面开设有卡孔(311),固定卡环(3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杆(312),固定卡环(31)通过连接杆(312)与穿插孔(2111)贯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固定卡环(3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电机(32),旋转电机(32)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321),活动轴(321)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卡块(3211),旋转电机(32)通过圆柱卡块(3211)贯穿穿插孔(2111)与连接杆(312)卡合连接,旋转电机(32)设置在立板(211)的侧面,另一组所述的固定卡环(3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3212),限位柱(3212)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32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32)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33),支撑板(33)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331),支撑杆(331)设置有两组,支撑杆(33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3311),两组连接柱(3311)之间设置有半弧块(3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4)包括设置在烧结炉本体(1)上端的净化筒(41),净化筒(4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411),净化筒(41)的外表面两端设置有衔接柱(412),净化筒(41)的下表面设置有盖合罩(413),衔接柱(412)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杆(4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筒(41)的内部设置有吸风扇(4111),吸风扇(4111)的两侧设置有卡块A(4112),卡块A(4112)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4113),吸风扇(4111)的上端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4114),活性炭过滤层(4114)的两侧设置有卡块B(4115),活性炭过滤层(4114)通过卡块B(4115)与卡槽(411)卡合滑动连接,卡块B(4115)的下表面设置有圆杆(4116)。
说明书: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磷酸铁锂焙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背景技术[0002] 磷酸铁锂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化学式为LiFePO4,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焙烧装置,在使用时,目前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煅烧效果不太好,容易导致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极片表面的物质分离速度较慢,从而影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回收效率,其次,煅烧炉结束工作后,煅烧炉结束内部煅烧产生的废气容易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且会污染环境。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具有容易定位,方便安装,结构简单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微波烧结装置,在使用时,目前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煅烧效果不太好,容易导致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极片表面的物质分离速度较慢,从而影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回收效率,其次,煅烧炉结束工作后,煅烧炉结束内部煅烧产生的废气容易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且会污染环境的问题。[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包括烧结炉本体,烧结炉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组件,烧结炉本体的两端套接设置有烧结组件,烧结炉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净化组件;[0005] 所述烧结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端一侧的固定卡环,固定卡环的一端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0006] 优选的,所述烧结炉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螺纹管口,螺纹管口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盖体。[0007]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烧结炉本体下端的底板,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立板,立板设置有两组,且对立设置,立板的外表面开设有穿插孔,穿插孔的上端一侧开设有滑动槽。[0008]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滑动块的外表面开设有连接圆孔。[0009] 优选的,所述烧结组件包括设置在烧结炉本体两端的固定卡环,固定卡环的侧面开设有卡孔,固定卡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杆,固定卡环通过连接杆与穿插孔贯穿连接。[0010] 优选的,一组所述固定卡环的一侧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活动轴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卡块,旋转电机通过圆柱卡块贯穿穿插孔与连接杆卡合连接,旋转电机设置在立板的侧面,另一组所述的固定卡环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0011] 优选的,所述旋转电机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设置有两组,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两组连接柱之间设置有半弧块。[0012] 优选的,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设置在烧结炉本体上端的净化筒,净化筒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净化筒的外表面两端设置有衔接柱,净化筒的下表面设置有盖合罩,衔接柱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杆。[0013] 优选的,所述净化筒的内部设置有吸风扇,吸风扇的两侧设置有卡块A,卡块A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吸风扇的上端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的两侧设置有卡块B,活性炭过滤层通过卡块B与卡槽卡合滑动连接,卡块B的下表面设置有圆杆。[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0015]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固定卡环、旋转电机、活动轴、圆柱卡块、圆柱卡块和限位柱的设置,实现了通过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活动轴,活动轴带动圆柱卡块,圆柱卡块带动一组固定卡合在烧结炉本体两端的固定卡环,进而带动烧结炉本体做旋转运动,且烧结炉本体的一端通过限位柱与穿插孔活动贯穿连接,因此不会在转动时造成滑脱或转动不开的问题,通过利用旋转固定卡环带动磷酸铁锂正极极片在煅烧过程中转动,使得磷酸铁锂正极极片在煅烧过程中更加充分,不仅可以提高煅烧效果,还能有效提高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极片表面的物质分离速度,从而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回收效率,操作较为方便,以及通过在旋转电机的下端设置半弧块,半弧块通过支撑杆支撑,可有效保障旋转电机启动工作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结构图;[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卡环、旋转电机和烧结炉本体结构图;[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结构图;[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净化组件结构图。[0021] 图中:1、烧结炉本体;11、螺纹管口;111、盖体;2、支撑组件;21、底板;211、立板;2111、穿插孔;212、滑动槽;2121、电动伸缩杆;2122、滑动块;2123、连接圆孔;3、烧结组件;
31、固定卡环;311、卡孔;312、连接杆;3121、螺纹槽;32、旋转电机;321、活动轴;3211、圆柱卡块;3212、限位柱;3213、螺纹孔;33、支撑板;331、支撑杆;3311、连接柱;332、半弧块;4、净化组件;41、净化筒;411、卡槽;4111、吸风扇;4112、卡块A;4113、连接孔;4114、活性炭过滤层;4115、卡块B;4116、圆杆;412、衔接柱;413、盖合罩;414、卡杆。
具体实施方式[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3]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0024] 结合图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烧结炉本体1,烧结炉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组件2,烧结炉本体1的两端套接设置有烧结组件3,烧结炉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净化组件4。
[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0026] 实施例一:[0027] 请参阅图1和图3?4,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烧结组件3包括设置在支撑组件2上端一侧的固定卡环31,固定卡环31的一端设置有旋转电机32,旋转电机32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33,烧结炉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螺纹管口11,螺纹管口11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盖体111,盖体111与螺纹管口11螺纹连接,支撑组件2包括设置在烧结炉本体1下端的底板21,底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立板211,立板211设置有两组,且对立设置,立板211的外表面开设有穿插孔2111,烧结组件3包括设置在烧结炉本体1两端的固定卡环31,固定卡环31的侧面开设有卡孔311,固定卡环3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杆312,固定卡环31通过连接杆312与穿插孔2111贯穿连接,固定卡环31通过卡孔311与烧结炉本体1的两端卡合连接,一组所述固定卡环3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电机32,旋转电机32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321,活动轴321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卡块3211,旋转电机32通过圆柱卡块3211贯穿穿插孔2111与连接杆312卡合连接,旋转电机32设置在立板211的侧面,另一组所述的固定卡环3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3212,限位柱3212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3213,限位柱3212通过贯穿穿插孔2111与螺纹槽3121螺纹连接,限位柱3212与穿插孔2111活动连接,旋转电机32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33,支撑板33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331,支撑杆331设置有两组,支撑杆33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3311,两组连接柱3311之间设置有半弧块332,支撑板33通过半弧块332与旋转电机32的下表面相卡接,使用时,通过启动旋转电机32,旋转电机32带动活动轴321,活动轴
321带动圆柱卡块3211,圆柱卡块3211带动一组固定卡合在烧结炉本体1两端的固定卡环
31,进而带动烧结炉本体1做旋转运动,且烧结炉本体1的一端通过限位柱3212与穿插孔
2111活动贯穿连接,因此不会在转动时造成滑脱或转动不开的问题,通过利用旋转固定卡环31带动磷酸铁锂正极极片在煅烧过程中转动,使得磷酸铁锂正极极片在煅烧过程中更加充分,不仅可以提高煅烧效果,还能有效提高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极片表面的物质分离速度,从而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回收效率,操作较为方便,以及通过在旋转电机32的下端设置半弧块332,半弧块332通过支撑杆331支撑,可有效保障旋转电机32启动工作时的稳定性。
[0028] 实施例二:[0029] 请参阅图2和图5,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穿插孔2111的上端一侧开设有滑动槽212,滑动槽212的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2121,电动伸缩杆2121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2122,滑动块2122与滑动槽212滑动连接,滑动块2122的外表面开设有连接圆孔2123,净化组件4包括设置在烧结炉本体1上端的净化筒41,净化筒4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411,净化筒41的外表面两端设置有衔接柱412,净化筒41的下表面设置有盖合罩413,衔接柱412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杆414,净化筒41通过卡杆414与连接圆孔2123卡合连接,净化筒41的内部设置有吸风扇4111,吸风扇4111的两侧设置有卡块A4112,卡块A4112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4113,吸风扇4111通过卡块A4112与卡槽411卡合滑动连接,吸风扇4111的上端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4114,活性炭过滤层4114的两侧设置有卡块B4115,活性炭过滤层4114通过卡块B4115与卡槽411卡合滑动连接,卡块B4115的下表面设置有圆杆4116,活性炭过滤层4114通过圆杆4116与连接孔4113卡合连接,使用时,在烧结炉本体1结束工作后,通过拧动盖体111,再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2121,电动伸缩杆2121带动滑动块2122,滑动块
2122带动卡杆414,卡杆414带动净化筒41向下移动,使得盖合罩413与螺纹管口11相盖合,再通过启动吸风扇4111将烧结炉本体1中产生的废气抽入净化筒41中的活性炭过滤层4114中进行净化,可避免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烧结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环境,且使用完毕后,也可将活性炭过滤层4114与吸风扇4111进行拆卸和更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环保价值较好。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003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声明: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焙烧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