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构;
压带辊,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内;
支撑辊,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内;
所述支撑辊与所述压带辊均倾斜设置,所述支撑辊与所述压带辊之间留设有用于容置输送带的穿行间隙;
其中,所述支撑辊位于所述压带辊的下方,所述支撑辊的表面设有弹性支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内安装有第一固定梁,所述压带辊的第一端和所述支撑辊的第一端均通过安装支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内还安装有第二固定梁,所述压带辊的第二端和所述支撑辊的第二端均通过所述安装支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梁和所述第二固定梁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机构内侧的对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均设有条形孔,所述安装支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条形孔适于通过紧固件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座包括托辊支架和限位部,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托辊支架,所述托辊支架朝向所述限位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托辊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托辊支架和所述限位部适于通过紧固件闭合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围合成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用于连接所述压带辊或所述支撑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梁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底边之间呈夹角设置,其中,所述夹角的取值α为15-75度;
所述第一固定梁与所述第二固定梁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呈螺旋状设置的柔性圈,所述柔性圈的旋向与所述输送带的运动方向一致。
9.一种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输送带和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翻带装置,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之间,以使所述输送带分为输料部和回程部,所述翻带装置设置于所述回程部,用于将所述回程部的输送带翻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翻带装置中,其中有一个所述翻带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滚筒的区域,有另一个所述翻带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滚筒的区域。
说明书: 翻带装置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带装置及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对于长距离带式输送机,会使用到翻带装置来使输送带(胶带) 的工作面在回程段朝上,这样可以避免回程托辊与输送带工作面的接触,同时避免回程带上未清理干净的物料沿途洒落造成污染,也可以降低托辊粘附物料的可能性,提高托辊使用寿命。
传统的翻带装置由改向滚筒和翻带装置组成,其中翻带装置一般采用普通单辊布置,但由于输送带的自重作用,输送带在翻带装置处会自然下垂,尤其是对于大带宽、单位重量大的输送带,其下垂量会比较大,这很容易造成输送带边缘卷曲、磨损以及输送带跑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带装置及带式输送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输送带在翻带装置处容易出现下垂并且翻带装置难以清除输送带上粘附物料的技术问题,能有效防止输送带下垂并可以清扫输送带上粘附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带装置,包括:
固定机构;
压带辊,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内;
支撑辊,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内;
所述支撑辊与所述压带辊均倾斜设置,所述支撑辊与所述压带辊之间留设有用于容置输送带的穿行间隙;
其中,所述支撑辊位于所述压带辊的下方,所述支撑辊的表面设有弹性支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翻带装置,所述固定机构内安装有第一固定梁,所述压带辊的第一端和所述支撑辊的第一端均通过安装支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带装置,所述固定机构内还安装有第二固定梁,所述压带辊的第二端和所述支撑辊的第二端均通过所述安装支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带装置,所述固定机构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梁和所述第二固定梁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机构内侧的对角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带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均设有条形孔,所述安装支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条形孔适于通过紧固件相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带装置,所述安装支座包括托辊支架和限位部,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托辊支架,所述托辊支架朝向所述限位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托辊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托辊支架和所述限位部适于通过紧固件闭合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围合成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用于连接所述压带辊或所述支撑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带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梁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底边之间呈夹角设置,其中,所述夹角的取值α为15-75度;
所述第一固定梁与所述第二固定梁相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带装置,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呈螺旋状设置的柔性圈,所述柔性圈的旋向与所述输送带的运动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输送带和至少两个任一项前述的翻带装置,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之间,以使所述输送带分为输料部和回程部,所述翻带装置设置于所述回程部,用于将所述回程部的输送带翻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所述至少两个翻带装置中,其中有一个所述翻带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滚筒的区域,有另一个所述翻带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滚筒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带装置及带式输送机,通过固定机构来转动安装压带辊和支撑辊,压带辊和支撑辊之间的穿行间隙用于穿行输送带,压带辊便能用于对输送带翻面导向,将支撑辊便能用于对输送带的下方进行支撑,由于在支撑辊的表面设置有弹性支撑件,可避免输送带出现自然下垂,从而防止输送带边缘卷曲、磨损以及输送带跑偏,可以提升输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可以利用弹性支撑件来对输送带起到清扫的作用,避免输送带上粘附的物料在回程沿途洒落,从而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带装置中,安装支座与第二固定梁之间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固定机构;2、压带辊;3、支撑辊;4、输送带;5、柔性圈; 6、第一固定梁;7、第二固定梁;8、条形孔;9、安装支座;11、托辊支架;12、限位部;13、连接通道;14、第一滚筒;15、第二滚筒; 16、输料部;17、回程部;18、翻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翻带装置,包括:
固定机构1、压带辊2和支撑辊3,其中,压带辊2和支撑辊3 均转动安装于固定机构1内,支撑辊3与压带辊2均倾斜设置,支撑辊3与压带辊2之间留设有用于容置输送带4的穿行间隙,其中,支撑辊3位于压带辊2的下方,支撑辊3的表面设有弹性支撑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机构1来转动安装压带辊2和支撑辊3,压带辊2和支撑辊3之间的穿行间隙用于穿行输送带4,压带辊2便能用于对输送带4进行翻面导向,将支撑辊3便能用于对输送带4的下方进行支撑,由于在支撑辊3的表面设置有弹性支撑件,避免输送带4出现自然下垂,从而防止输送带4边缘卷曲、磨损以及输送带4 跑偏,可以提升输送带4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利用弹性支撑件来对输送带4起到清扫的作用,避免输送带4上粘附的物料在回程沿途洒落,从而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其中,支撑辊3和压带辊2均倾斜设置,从而实现对输送带4的转向和支撑,支撑辊3和压带辊2平行安装实现输送带4的稳步翻带与翻带过程中的稳定支撑,支撑辊3和压带辊2之间的穿行间隙用于输送带4穿过。
弹性支撑件可以为呈螺旋状的柔性圈5,可以理解的是,支撑辊 3的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呈螺旋装的柔性圈5,螺旋状的柔性圈5可以使支撑辊3在起到支撑输送带4并防止输送带4下垂作用的同时对输送带4的工作面进行清扫,从而将粘附在输送带4工作面上的物料进行清扫,确保输送带4的工作面在回程过程中的清洁性,进一步避免输送带4上粘附的物料掉落在回程路途上而造成污染,也可以降低托辊粘附物料的可能性,提高托辊使用寿命。
其中,支撑辊3表面的柔性圈5可以仅设置为一条,该条柔性圈 5沿支撑辊3的表面呈螺旋盘绕设置,当然,支撑辊3表面的柔性圈 5还可以设置为两条、三条或其他数量,此时,多条柔性圈5之间互不相交,不互相产生干涉,具体的,多条柔性圈5可以相互平行的绕着支撑辊3表面呈螺旋分布。柔性圈5可以采用天然橡胶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人工合成橡胶材料制成,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柔性圈5。
其中,柔性圈5的旋向与所述输送带4的运动方向相适配,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圈5的旋向与输送带4的运行方向相同,由于支撑辊 3和压带辊2无需驱动组件带动转动,均是通过输送带4表面与支撑辊3表面或压带辊2表面的摩擦力来驱动转动,将柔性圈5的旋向设置位于输送带4的运行方向相同,以使柔性圈5能更好地对输送带4 进行支撑并对其表面粘附的物料进行清扫。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还可以是附着于支撑辊3表面的弹性凸起、弹性毛刷或弹性毛毡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带装置,在固定机构1内还安装有第一固定梁6,其中,压带辊2的第一端和支撑辊3的第一端均通过安装支座9转动安装于第一固定梁6。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梁6和安装支座9的配合,来实现压带辊2和支撑辊3的转动安装。
同时,在固定机构1内还安装有第二固定梁7,其中,压带辊2 的第二端和支撑辊3的第二端均通过安装支座9转动安装于第二固定梁7。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固定梁6仅能对压带辊2和支撑辊 3的一端进行转动固定,配合第二固定梁7来对压带辊2和支撑辊3的另一端进行转动固定,可以使压带辊2和支撑辊3的转动安装更加稳定。
其中,固定机构1可以设置为四边形的框架结构,第一固定梁6 和第二固定梁7分别安装于固定机构1内侧的对角处,如图1所述,第一固定梁6倾斜安装于固定机构1内侧的左下角,第二固定梁7倾斜安装于固定机构1内侧的右上角,其中,第一固定梁6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或焊接固定安装于固定机构1的内侧,第二固定梁7也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或焊接固定安装于固定机构1的内侧。由于第一固定梁6和第二固定梁7均为单梁结构,当第一固定梁6和第二固定梁7 固定安装于呈四边形框架结构的固定机构1的对角处时,可以使第一固定梁6与固定机构1之间,以及第二固定梁7与固定机构1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连接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第一固定梁6和第二固定梁7上均设置有条形孔 8,其中在安装支座9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与条形孔8适于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利用紧固件来使条形孔8和安装孔实现装配,可以确保安装支座9与第一固定梁6和第二固定梁7之间的牢靠连接。由于第一固定梁6和第二固定梁7上设置的是条形孔8,在安装压带辊2对应的安装支座9或支撑辊3对应的安装支座9上时,便可通过调节两个安装支座9在条形孔8上的安装位置,来调节压带辊2和支撑辊3之间的间距,也即调节穿行间隙的宽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输送带4。
具体的,在每一个安装支座9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安装支座9对应两个条形孔8,利用两个安装孔和条形孔 8的相互固定,可以使安装支座9的安装固定更加牢靠。
如图3所示,安装支座9包括有托辊支架11和限位部12,其中,安装孔设置于托辊支架11,在托辊支架11朝向限位部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在限位部12朝向托辊支架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托辊支架11和限位部12适于通过紧固件闭合相连,以使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合成一连接通道13,该连接通道13则用于连接压带辊2 或支撑辊3。可以理解的是,托辊支架11位于靠下方的位置,主要用于对压带辊2和支撑辊3的端部进行转动支撑,限位部12位于靠上方的位置,主要用于对压带辊2和支撑辊3的端部进行限位,防止压带辊2和支撑辊3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跳动移位的情况。
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可以设置为“U”形的凹槽结构,以使闭合形成的连接通道13为腰形通道,防止压带辊2和支撑辊3 的轴在连接通道13处出现转动。
其中,托辊支架11上的安装孔设置方向朝向条形孔8,从而使托辊支架11能与第一固定梁6或第二固定梁7进行固定,在托辊支架11和限位部12上均开设有装配孔,利用装配孔来穿设螺钉类、螺栓类、插销类等紧固件,从而实现托辊支架11和限位部12之间的固定相连。
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梁6与固定机构1的底边之间呈夹角设置,其中,夹角的取值α为15-75度,第一固定梁6与所述第二固定梁7 相平行。由于需要利用支撑辊3和压带辊2实现输送带4的翻带,需要使支撑辊3和压带辊2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而支撑辊3和压带辊2均是与第一固定梁6和第二固定梁7垂直转动安装的,将第一固定梁6设定一定的倾斜夹角,便可使支撑辊3和压带辊2具有相对应的倾斜角度。其中,夹角的取值α优选为45度,可以更好的实现翻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第一滚筒 14、第二滚筒15、输送带4和至少两个前述实施例中的翻带装置18,其中,第一滚筒14和第二滚筒15用于套接输送带4,以使输送带4 在第一滚筒14和第二滚筒15之间形成皮带传输,且输送带4还能在第一滚筒14和第二滚筒15之间形成输料部16和回程部17,其中,输料部16指的是位于第一滚筒14和第二滚筒15上部区域的传送带,回程部17指的是位于第一滚筒14和第二滚筒15下部区域的传送带,前述的翻带装置18设置于回程部17,翻带装置18与输送带4的回程部17相连接,以利用翻带装置18对输送带4翻面。而设置两个翻带装置18可以使经过一次翻带的输送带4又重新翻转,从而保证输送带4的工作面能正常实现输送。
在至少两个翻带装置18中,以图4(箭头方向表示输料方向) 中的两个翻带装置18为例,其中一个翻带装置18设置于靠近第一滚筒14的区域,另一个翻带装置18设置于靠近第二滚筒15的区域。也即,其中一个翻带装置18在第一滚筒14的下方进行翻带,翻带后使输送带4的工作面在回程部17朝上,避免附着在输送带4工作面的物料掉落而造成污染,而在第二滚筒15之前再设置一个翻带装置 18,可以使输送带4的工作面翻转朝下,再经过第二滚筒15后便可使输送在的工作面再输料部16朝上,实现物料传输。
在利用本带式输送机进行物料输送时,例如对煤炭等物料进行输送,输料部16用于进行煤炭的输送,以使煤炭从第二滚筒15的一侧输送至第一滚筒14的一侧,而输送带4再经过第一滚筒14后将进入回程部17,在回程部17利用翻带装置18对输送带4进行翻带,一方面使输送带4的工作面朝上以避免粘附在工作面的煤炭在回程部17的路途上掉落在地而引起污染或造成托辊受损,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于支撑辊3上的柔性圈5来对输送带4的工作面进行清扫,更进一步避免在输送带4的工作面附着煤炭,而在输送带4快抵达第二滚筒 15时,再利用一翻带装置18来再次进行翻带,以使输送带4的工作面再次朝下,再经过第二滚筒15后,便可是输送带4的工作面朝上从而实现输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声明:
“翻带装置及带式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