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包括下支架和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方的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转动安装有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的两侧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固定连接;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上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支撑板位置可调的沿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上下滑动;
至少一个紧固组件,用于与所述支撑柱配合改变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到所述下支架之间的间距,并对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柱进行紧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母;
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沿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调节通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调节通孔配合使用的至少一个安装通孔,所述螺栓的一端向外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调节通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通孔为长圆孔,所述安装通孔为圆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均向外凸设有护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还设置有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位于所述上支架的中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的回转支座,所述回转支座上转动安装有回转轴且所述回转轴与所述上支架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均为弧形结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的圆心与所述回转轴的轴心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的中心线与所述下支架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托辊组的边支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包括与左托辊、中托辊和右托辊;
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两个中支柱,其中,一个所述中支柱设置于所述左托辊与所述中托辊之间,另一个所述中支柱设置于所述中托辊与所述右托辊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的底部与中间架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也称胶带机,是一种运输机械,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交通、电力、建材、化工、港口等行业。其布置形式分为水平运输、向上运输、向下运输、平面转弯运输。平面带式输送机不仅可以减少带式输送机的搭接,节约硐室空间,降低驱动装置投资等,而且还可以减少粉尘污染,降低初期投资与运转费用以及简化供电系统,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国内带式输送机行业的发展,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工程实际当中。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与普通带式输送机主要区别在于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通过采取相关技术使胶带按照力学规律自然弯曲运行从而改变运输方向,在转弯曲线段胶带张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向心力,使胶带产生向曲线内侧滑移的趋势,由于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特殊性,在转弯曲线段结构设计上应采取措施,产生向转弯曲线外侧的导向力,来抵消向心力,从而使带式输送机可以自然转向。
传统的带式输送机中,对转弯处的上托辊架进行调节时,采用一端增设调整机构,另一端铰接的方式进行调节,如公告号为CN20966808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皮带机曲线段可调托辊,采用调节支座和螺杆,所述调节支座上设有弧形槽孔,弧形槽孔与第一销轴同心,该侧的横梁支架通过第二销轴活动连接弧形槽孔内,调节支座上位于弧形槽孔外侧的上角处转动铰接有与螺杆相配合的螺母,螺杆一端与该侧的横梁支架铰接,另一端穿过螺母。通过螺杆与螺母配合,带动动托辊组在弧形槽孔内移动的方式,对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进行无级调节,但只能让上托辊架朝向一个方向调节,限制了调节范围,对于复杂的使用环境来说,比如一条输送线中存在多处转弯,当多处转弯的方向不同时,需要工作人员根据转弯的方向选择调整机构的放置位置,这就容易导致朝向放置出错,需要不断的调整,因此,无法满足双向调节的需要;且,结构复杂,不便维护,增加了劳动强度和维护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能够对上托辊架进行双向调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劳动强度和维护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包括下支架和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方的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转动安装有托辊组;所述上支架的两侧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固定连接;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上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支撑板位置可调的沿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上下滑动;
至少一个紧固组件,用于与所述支撑柱配合改变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到所述下支架之间的间距,并对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柱进行紧固。
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母;
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沿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调节通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调节通孔配合使用的至少一个安装通孔,所述螺栓的一端向外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调节通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通孔为长圆孔,所述安装通孔为圆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均向外凸设有护板。
优选的,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还设置有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位于所述上支架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的回转支座,所述回转支座上转动安装有回转轴且所述回转轴与所述上支架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均为弧形结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的圆心与所述回转轴的轴心重合。
优选的,所述上支架的中心线与所述下支架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5°。
优选的,所述上支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托辊组的边支柱。
优选的,所述托辊组包括与左托辊、中托辊和右托辊;
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两个中支柱,其中,一个所述中支柱设置于所述左托辊与所述中托辊之间,另一个所述中支柱设置于所述中托辊与所述右托辊之间。
优选的,所述下支架的底部与中间架固定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下支架和上支架,上支架上转动安装有托辊组,上支架的两侧与下支架之间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调整机构,调整机构能够对上支架进行向一侧或另一侧方向的角度调节,实现平面转弯的操作。其中,调整机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板、至少一个紧固组件,紧固组件用于与支撑柱配合改变支撑板的顶端到下支架之间的间距,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紧固组件松开以后,一侧的支撑板下移,另一侧的支撑板上移,带动上支架向一侧偏转,偏转后紧固组件将各自对应的支撑板和支撑柱紧固,完成转弯调整,其中,转弯调整的方向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向其中一侧转弯,也可以向另一侧转弯,改变了原有只能向一侧转弯的调节方式,能够对上托辊架进行双向调节,扩大了适用范围;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向右侧转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向左侧转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
1、下支架;2、上支架;3、托辊组;31、左托辊;32、中托辊;33、右托辊;4、调整机构;41、支撑柱;411、调节通孔;412、安装通孔;413、护板;42、支撑板;43、紧固组件;431、螺栓;432、螺母;5、回转机构;51、回转支座;52、回转轴;6、边支柱;7、中支柱;8、中间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支架1和设置于下支架1上方的上支架2,上支架2上转动安装有托辊组3;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上支架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用于承载托辊组3的边支柱6,两边支柱6分别与托辊组3的两端连接,托辊组3包括与左托辊31、中托辊32和右托辊33;上支架2上设置有两个中支柱7,其中,一个中支柱7设置于左托辊31与中托辊32之间,另一个中支柱7设置于中托辊32与右托辊33之间,下支架1的底部与中间架8固定连接。
上支架2的两侧与下支架1之间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调整机构4,调整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上支架2的两侧下方,便于对上支架2进行双向转弯调整。调整机构4包括支撑柱41、支撑板42、至少一个紧固组件43。其中,支撑柱41的底端与下支架1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板42的顶端与上支架2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板42与支撑柱41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支撑板42位置可调的沿支撑柱41的表面上下滑动,优选的,支撑板42位置可调的沿支撑柱41的内表面上下滑动;紧固组件43用于与支撑柱41配合改变支撑板42的顶端到下支架1之间的间距,并对支撑板42与支撑柱41进行紧固。紧固组件43松开以后,能够便于调整支撑板42的顶端到下支架1之间的间距,实现上支架2向一侧倾斜,对胶带因张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向心力,而使胶带产生向曲线内侧滑移的趋势进行抵消,完成转弯需求。
其中,紧固组件43包括螺栓431和与螺栓431螺纹连接的螺母432;支撑柱41上开设有沿支撑柱4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调节通孔411,支撑板42上开设有与调节通孔411配合使用的至少一个安装通孔412,螺栓431的一端向外穿过安装通孔412、调节通孔411与螺母432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调节通孔411的数量为两个,且均为长圆孔,便于螺栓431沿调节通孔411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安装通孔412的数量和紧固组件43的数量一致,且均为四个,其中,安装通孔412为圆孔,两个安装通孔412与其中一个调节通孔411对应设置,两个螺栓431的一端分别向外穿过安装通孔412、调节通孔411后分别与对应的螺母432螺纹连接,增强了紧固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偏转。
为了对螺母432进行防护,提高使用的稳定性,以及增强支撑柱41对支撑板42及上支架2的支撑能力,支撑柱41的两侧均向外凸设有护板413,护板413增大了支撑柱41底部与下支架1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支撑柱41的支撑能力。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架2上的托辊组3的转弯稳定性,上支架2与下支架1之间还设置有回转机构5,回转机构5位于上支架2的中部,回转机构5能够对上支架2进行支撑,且分担一部分物料产生的重量。其中,回转机构5包括与下支架1固定连接的回转支座51,回转支座51上转动安装有回转轴52且回转轴52与上支架2之间固定连接,上支架2向一侧偏转时,能够带动回转轴52一起绕回转轴52的轴线转动。为了便于转动时,引导支撑板42沿支撑柱41的内避面滑动,防止支撑柱41对支撑板42产生干涉,支撑柱41与支撑板42均为弧形结构,支撑柱41与支撑板42的圆心与回转轴52的轴心重合。
如图4和图5所示,上支架2的中心线与下支架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5°,即,上支架2的转弯调整范围为-5°~5°之间,满足双向调节的需求,改变了原有只能向一侧进行转弯的调整方式,例如,原来只能在0~5°或者0~-5°的范围能进行调整,当输送机安装过程中发现,下一处的转弯方向与上一处转弯方向不同时,则需要将上托辊架拆卸以后,手动调整,来满足向另一侧转弯的需求;而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双向调节,扩大了调整范围,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转弯方向,无需拆卸,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上支架2的中心线与下支架1的中心线重合,即,两者之间的夹角为0°,当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转弯调整时,例如需要向右侧进行转弯时,则需要将上支架2向左侧进行倾斜,来抵消向心力。具体调整过程为:将紧固组件43中的螺母432和螺栓431松开,上支架2的左侧端向下移动,带动左侧端下方的支撑板42向下移动,支撑板42下移的过程中,左侧的螺栓431沿调节通孔411向下滑动;而上支架2的右侧端则向上移动,带动右侧端下方的支撑板42上移,上支架2向左倾斜至合适位置以后,紧固组件43中的螺母432与螺栓431固定,将支撑板42与支撑柱41固定连接,共同对上支架2进行支撑,调整结束后,右托辊33的高度大于左托辊31,对胶带因向心力产生向右侧内滑移的趋势进行阻挡抵消,从而使带式输送机可以完成向右转向,此时完成向右侧转弯的需求。如果需要向左侧转弯,则将上支架2向右侧进行倾斜,调整过程与右侧转弯调整过程相同,只是改变了上支架2的倾斜方向,具体过程在此不在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可调上托辊架”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