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正持续巩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格局,加速推进新建煤电项目。新光电厂已建成并网发电,普定电厂1号机组也已投入商业运行。贵阳、黔南等地的抽水蓄能电站也已开工建设。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继2023年新增400万千瓦后,2024年预计新增装机将达到450万千瓦。
近日,新疆吐鲁番鄯善县的一个光热发电项目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这个项目不仅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而且还是新疆100万千瓦“光伏+光热”一体化示范项目的一部分。它包括900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和100兆瓦的光热发电系统,以及两座220千伏的升压站。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能节约66万吨标煤,减少1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对推动当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重汽却凭借出色的市场布局和产品创新,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重增长。预计2024年全年,中国重汽的汇总收入将突破1940亿元,同比增长10%;利税总额预计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整车销量预计达到37万辆,同比增长超10%。
12月25日,西藏安多县的土硕100MW光热与800MW光伏一体化项目光热部分的EPC总承包招标结果公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中标候选人。该项目将在海拔4645至4657米的唐古拉高山区建设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镜场总采光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储热时长不少于8小时。项目还将新建220kV升压汇集站,配备两台200MVA主变压器,并对现有110kV升压站进行改造,以实现光热和光伏发电的集中监控与控制。这一项目将有助于提升西藏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12月22日,博州的新能源项目取得新进展,30万千瓦光伏部分成功并网发电,使全州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6%。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投资62亿元,主要包括10万千瓦的熔盐塔式光热储能电站和90万千瓦的集中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由新华博泰(博乐)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预计2025年完成光热部分的投产。与此同时,国网博尔塔拉供电公司将优化并网流程,确保剩余光热和光伏部分尽快并网发电,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锂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4h储能市场上,它们正和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展开竞争。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加,长时储能技术成为市场热点,多家央企发布了大规模的储能集采公告,涉及规模已超50GWh。锂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开发4小时系统,推出了多种大容量电芯和储能系统,以满足市场对长时储能的需求。安全性和经济性是衡量储能技术应用前景的关键指标,尽管大容量锂电池的安全性存在争议,但企业们宣称已解决安全问题,并在经济性上展现出竞争力。随着技术的进步,锂电池在长时储能市场的潜力正在被进一步挖掘。
比克集团已逐步成长为全球圆柱锂电池领域的领航者。凭借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比克在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涵盖绿色出行、新型储能、智能终端及消费数码等领域的电能解决方案。
远东电池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两项行业大奖,并在储能项目中取得成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公司在工商业储能和发电侧储能领域均有卓越表现,通过PowerPLANT和PowerSTROM系列产品,优化能源使用,提升电网稳定性,促进绿色能源高效利用。展望未来,远东电池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助力全球能源系统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甘肃近期有两个GWh级别的储能项目取得新进展。武威市凉州区的300MW/1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已公示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位于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计划建设电网侧储能电站及330kV升压站。同时,临泽县板桥镇的300MW/1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也获得使用草原的审核同意,由甘肃汇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位于板桥北滩龙源建晟330千伏汇集站附近,将建设储能电站及相关电气设施。
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市场迎来了“元年”,项目数量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然而,进入2024年,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增速下降,区域分布也发生变化。尽管政策和产业基础为储能发展提供了支持,但市场秩序混乱、政策环境收紧等问题开始显现,影响了项目的推进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增速放缓并不意外,随着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发展速度自然会减缓。用户侧储能产业虽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耐心资本的长期支持和健康的投资氛围。
光威复材,碳纤维行业的佼佼者,近期传来喜讯,其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成功与客户A签订了一份总额高达36.64亿元的《物资采购合同》。这份合同不仅彰显了光威复材在碳纤维领域的市场地位,更为其打破近四年的营收瓶颈带来了希望。
从接到订单到最终发货,江苏天赐电解液事业部仅用了约10天时间,展现了其高效的生产流程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据供应链管理中心PMC负责人张子文介绍,公司始终秉持高效率、高质量、简易化的生产理念,确保产品能够迅速出厂,满足客户需求。
瑞泰新材最近宣布,他们的年产30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一期15000吨已经开始试生产,这将增强公司锂盐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完善供应链。同时,他们的LiTFSI产品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已经形成批量销售,尽管目前固态电解质材料的销售收入占比不大,但公司与多家国内外企业合作,固态电池技术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亿纬锂能近日正式投产其60GWh超级储能工厂,标志着628Ah的Mr.Big储能电芯实现量产,成为行业首个600Ah+电芯。这一进展在储能电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行业内的技术竞争。随着电芯容量的不断增大,市场上出现了多款500Ah以上的电芯,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尽管大型化趋势明显,业内对安全性和技术创新的担忧依然存在。当前,电芯厂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提升容量的同时,确保电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真正实现技术突破,而不仅仅是追求规模的扩大。
庆阳市环县迎来了国内最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新能源储能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金刚钻探设备在86米的深处成功探测到了7.7米厚的矿层。这一矿层中,铜的品位达到了0.27%,铂族金属(包括三种,简称PGE3)的总品位更是高达0.67克/吨。此外,二氧化钛(TiO2)的品位为18.4%,而五氧化二钒(V2O5)的品位也达到了0.68%。
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中透露,南宁市都市区至2025年将规划21.14万个充电桩,至2035年规划137.04万个,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
天津中电新能源正在天津滨海高新区筹备建设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项目,这一技术以其原材料广泛分布、开采成本低、稳定性和低温性能优于锂电池而备受瞩目。该项目计划2025年竣工,年产能预计达1GWh,产值约5亿元,将极大提升高新区钠离子电池产业规模。随着多家能源电子产业龙头企业的加入,高新区的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英国能源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在其首次核电演讲中强调,新建核电站对于英国能源系统脱碳至关重要,并将为国家带来巨大回报。政府决心推动核能发展,尽管面临挑战。
近期,伊尔塔尼资源公司(Iltani Resources)在位于昆士兰州北部的奥林特(Orient East)银铟项目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持续的勘探工作,公司在该区域发现了一处高品位矿化带,这是继此前发现截至目前最高品位矿化后的又一重要发现。此次钻探工作覆盖了奥林特东走向的300米范围,并在10多个钻孔中均发现了良好的矿化现象。
近期,金斯盖特矿产公司(Kingsgate Minerals)在泰国勘探开发的差里(Chatree)矿山A露天矿坑迎来了资源量的显著增长。通过引入新技术,该矿山的金资源量实现了13%的增幅,达到了380万盎司的新高度,同时银资源量也增长了7%,增至3050万盎司。此外,金储量同样表现出色,增长了4%,达到124万盎司,银储量也增长了7%,增至1150万盎司。
12月25日,永登七山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二期30万千瓦项目首批组件成功并网。这一项目是华润电力在建的最大山地光伏项目,一期60万千瓦已全部并网,二期于2023年11月30日开工,计划建设125个光伏方阵和11回35kV集电线路,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2亿kWh,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甘肃公司坚持高效率、高标准的建设理念,确保项目按时并网,未来将继续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韩国政府考虑成立国家资助的芯片代工制造商“韩国半导体制造公司(KSMC)”,以解决行业结构性问题,增强与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并期望到2045年实现巨额回报。
12月24日,李家峪储灰场150MW光伏项目和七座山15MW光伏项目成功纳入河北省新能源项目储备库,为后续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地区新能源的发展。项目启动初期面临土地被列为林地的困难,规划发展部积极协调各级政府,克服重重挑战,最终完成项目申报。尽管与兴园开平风电项目存在机位重叠,团队通过有效沟通获得了支持,确保了项目的使用面积。高效的沟通和协调使得项目在短短15个工作日内顺利通过审查,未来将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更多新能源项目落地。
近日,安之达智慧物流公司在芜湖市城北工业园区的光伏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规模为6MW,由雷凌能源投资。该项目标志着安之达对绿色能源的承诺,预计接入电网后每年可产生近700万度电,为业主提供低价清洁能源。安之达成立于2006年,专业从事整车物流运输等业务,拥有106辆驳运车和200辆合作单位车辆,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雷凌能源专注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已在多个省份实现50MW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具备丰富经验和技术,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福建省最大的海上滩涂光伏项目——莆田涵江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EPC项目,近期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一项目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充分利用滩涂资源,致力于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的融合发展。项目不仅集光伏发电、现代渔业养殖和生态旅游于一体,还通过创新施工方法提升效率,确保安全与成本控制。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5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623万吨,对福建省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海洋经济与绿色能源融合发展的典范。
中石化中海燃供在大连成功为新造5500HP氨动力拖轮“远拖一”加注船用氨燃料,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船用氨燃料加注,为船舶替代能源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工信部发布2024版电池回收新规,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进行更新,以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12月24日,紫藤知识产权集团与Maxeon Solar达成战略合作,紫藤将独家代理Maxeon的全球专利资产。Maxeon是光伏技术领域的先锋,特别是在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和背接触(BC)技术方面,拥有数千项专利。此次合作旨在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推广Maxeon的领先技术,推动光伏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紫藤知识产权集团成立于深圳,专注于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服务,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全球业务网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