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出现首次下降,新增装机5.03GW/11.79GWh,同比分别下降1.5%和5.5%。这一变化背后,是储能行业在区域布局、技术应用和市场结构上的深刻调整。
从区域分布来看,24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新型储能项目投运,河北以超100万千瓦的新增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其张家口察北管理区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等多个百兆瓦级项目成为亮点。此外,山东、宁夏、云南等省份也在新型储能领域表现突出,显示出我国新型储能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布局和区域差异化发展趋势。
在应用分布上,独立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占比超50%,成为新增装机的主力军。其中,电网侧储能功率规模占比达52%,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46%和68%。电源侧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虽有所下降,但山东仍以42%的占比领跑全国。用户侧储能则以工商业储能为主,华东地区装机规模占比超50%,显示出工商业用户对储能技术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
技术层面,电化学储能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继续主导市场,占比高达98%。同时,混合储能技术逐渐兴起,磷酸铁锂电池与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等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不断涌现。国内首个混合构网型储能项目——国能宁东新能源混合储能示范电站的投运,以及云南文山构网型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我国储能技术在多元化和创新性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典型项目方面,河北张家口察北管理区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以300MW/1200MWh的规模成为国内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此外,全国单体最大的组串式储能电站、国内首个集成四种新型储能技术的复合型智慧储能示范项目等纷纷投运,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上的强大实力,也为未来储能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5年第一季度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的下降,虽在短期内显示出一定的市场波动,但从长远来看,这正是行业在技术升级、市场优化和政策引导下的自我调整和优化过程。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新型储能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