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西藏华电山南琼结60MW风电项目传来好消息。在海拔5370米的高原上,经过18小时的连续奋战,3#风机基础浇筑顺利完成。这标志着项目风机基础浇筑进入“快车道”。这个项目可是全球在建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也是西藏单机容量最大的,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团队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和采用保温工艺等创新措施,成功克服了低温等挑战,为后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琼结风电项目施工环境极其恶劣。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7%,昼夜温差超过20度,场内道路累计爬升1670米,这些都给建设带来巨大挑战。但项目团队没有退缩,他们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采用“薄膜+棉被+彩条布”梯度保温工艺,还实施了智能温控养护系统。这些创新措施有效确保了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强度和耐久性,保障了材料运输效率,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
在高寒缺氧的高原上,琼结风电项目的建设者们付出了巨大努力。面对极端环境,他们提前规划物流路线,调配备用设备和人员,确保材料供应不断档。通过这些措施,项目不仅成功完成了风机基础浇筑,还为全球超高海拔风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这种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63亿千瓦时,每年能减排二氧化碳12.87万吨。这不仅是电力供应的增加,更是对“双碳”战略的有力支持。在高原上建设风电项目,不仅能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还能改善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琼结风电项目用实际行动书写了高原清洁能源建设的精彩篇章。
琼结风电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在环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海拔地区建设风电项目,需要克服诸多困难,但建设者们凭借创新和毅力,成功完成了任务。这个项目不仅为西藏地区提供了清洁能源,也为全球类似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