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铝产业将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再生铝产量目标超过1500万吨,推动铝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贵州遵义铝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持,实现从原材料到高端产品的产业链升级,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兰州新区即将启动建设年产1万吨高端镍基合金材料生产线,该项目由兰石集团与金川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将重点生产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急需的高温耐蚀合金材料。
港股锂电双雄中创新航(3931.HK)和瑞浦兰钧(0666.HK)披露2024年财报后,24潮产业研究院从多个维度对比分析。中创新航在创收、储能业务、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方面领先,瑞浦兰钧则在动力电池业务和国际化拓展上表现突出。两者均面临产业寒潮与资金压力,未来将围绕新技术、新产能和全球化布局展开深度竞争。
广西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近日正式对国际船舶开放,该泊位是广西最大的自动化干散货码头,可满足30万吨级船舶靠泊需求,将大幅提升铝土矿、铁矿等大宗商品进出口效率。
四川省近日出台新规,计划到2028年建成600余座绿色矿山,重点推动钒钛磁铁矿、铜矿等资源型矿区生态转型。政策涵盖用地、环保、金融等17项支持措施,强化矿山企业主体责任。
依必安派特推出AxiEco 200户外版轴流风机,专为应对严苛户外环境设计。其全包塑定子和铝制外壳具备卓越环境适应性,可在-20℃至60℃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IP68防护等级使其防尘、防盐雾和防水能力出色。风机采用高效空气动力学设计,搭配高性能DC电机,在高背压工况下仍能高效运行且噪音低。免停机维护功能保障关键设施持续稳定冷却。AxiEco 200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新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为户外设备提供可靠散热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关键基础设施在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
2025年3月31日,在“榆林—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交流座谈会”深圳主会场,中钠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定边中钠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榆林市政府及产业链合作伙伴签署协议,启动总投资9.7亿元的“500M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制造项目”。项目规划建设年产500MWh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及5000吨PPH储罐配套产线,占地38亩,计划2026年12月竣工投产,建设周期24个月。项目采用“核心自建 + 配套租赁”模式,推动区域能源转型,助力储能产业发展。
4月2日,浙江绿储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态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湖州工业控制技术研究院研发的“600℃级特高温热泵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攻克了特高温压缩机等核心设备关键技术,装置性能指标优于设计值。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建议尽快开展示范应用,为高效储能领域带来新的技术标杆。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推动下,光储企业(光伏 + 储能一体化企业)正站在机遇风口。4月2日,首航新能源上市首日股价飙升244.49%,其储能业务快速增长,海外营收占比达八成。阿特斯凭借储能业务在光伏寒冬中逆势增长,2024年储能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0%。锦浪科技、上能电气等龙头企业纷纷扩产,推动储能系统设备需求增长。光储一体化市场迎来爆发期,应用场景从集中式到分布式全面拓展,智能化解决方案成为趋势,全球市场前景广阔。
3月27日,中创新航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收入277.52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8.44亿元,同比大涨93%。从2018年技术路线误判陷入困境,到如今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中创新航在刘静瑜带领下,调整技术路线,优化供应链,加速全球化布局。面对海外市场挑战,公司以技术创新、敏捷制造和生态联盟构建“铁三角”战略。2024年,储能业务营收达82亿元,同比大涨72.4%,成都项目二期开工,加速扩产与市场卡位,推动储能业务多场景布局,为全球储能市场注入新动力。
楚能新能源推出472Ah大容量电池,采用“技术复用 + 产能共享”策略,继承314Ah电池优势,标称能量达1510.4Wh,能量密度195Wh/kg,循环寿命延长至15000次,高温性能卓越。搭载该电池的1500V平台系统电量提升40%,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可拓展至2000V平台。472Ah电池将于4月25日全球送样,6月30日全面量产,产能超80GWh。楚能凭借自主创新,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助力储能行业迈向“大容量、高电压、超集成”的3.0时代。
3月28日,晶澳智慧能源投建的江苏和天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92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利用四个生产厂房的屋面资源,采用晶澳DeepBlue系列高效率光伏组件,直流侧装机容量达4.84MW,交流侧容量3.92MW。预计25年运营期内总发电量达1.17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39.8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96.22吨、二氧化硫140.39吨。晶澳智慧能源以该项目彰显工业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融合,未来将继续推动更多绿色低碳项目落地,助力零碳未来。
3月30日,天合光能与淮安市人民政府签署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零碳园区、智慧能源微电网和虚拟电厂建设。天合光能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淮安市打造城市级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引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储能系统与微电网技术,提升绿色能源占比。此次合作标志着淮安市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迈出重要一步,双方将在技术研发、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智慧能源新模式,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3月26日,甘肃庆阳市第二批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上线运营,全市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达100辆,规模位居全国地级市第10、全国城市第15。这批公交车由宇通客车生产,搭载上海重塑80千瓦氢燃料发动机,具有清洁环保、高效节能、续航里程长等优势。投运后将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庆阳打造氢能—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区,开启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3月27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举办“氢能全链条产业成果发布会”,1万标立/小时氢气提纯装置投用,氢气产能达8000吨/年,成为华北最大燃料电池氢供应基地。33MPa大排量氢气充装压缩机亮相,单车运量提升近3倍,四座新加氢站同步投运,形成“多点联动”氢能网络。燕山石化与7家单位签署供氢协议,房山区氢能全场景生态初步成型,为京津冀绿色能源转型注入“氢”动力。
越秀资本(000987.SZ)在光伏领域表现卓越,2024年其子公司越秀新能源营收同比大增近7倍,净利润暴增1200%以上。凭借雄厚资金与国资背景,越秀资本在国内户用分布式光伏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2025年新能源政策变革,市场进入“下半场”,越秀资本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其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根据最新公告,我国将对钐、钆、铽等中重稀土金属及其合金实施出口管制,涵盖永磁材料、靶材等多种工业应用产品。新规即日起生效,出口企业需按规定申请许可。
我国西部地区锑矿勘探工作持续推进,科研机构与地质单位联合攻关,重点突破高海拔复杂环境下的勘探技术难题。通过分析昆仑-秦岭等成矿带地质特征,有望建立新的锑矿资源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计划到2027年实现电解铝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超30%,并推动再生铝回收体系建设。广西等地区已形成从铝土矿到高端铝材的完整产业链,支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
四川省近日出台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到2028年建成600座绿色矿山。目前全省已有65座绿色矿山通过认证,其中拉拉铜矿等大型矿区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成为行业转型标杆。
氢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商业化初期,市场竞争白热化、市场需求波动不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以国富氢能为例,其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2.2%,主要归因于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和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品需求锐减,导致售价和毛利双双下降。
项目采用了先进的N型TOPCon高效电池生产工艺,预计量产效率将突破行业领先的25.8%水平。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将满足川渝地区大量家庭的年度清洁用电需求。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镁合金在车身结构件、电池箱盖、底盘系统等关键领域的轻量化应用研究。通过共同攻克新一代镁合金材料的研发难题、优化生产工艺、推动产业化进程,双方将致力于实现单车镁合金用量的大幅提升,从而助力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能上实现双重突破。
五矿资本作为集团公司旗下的上市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业务领域广泛,实力雄厚。未来,五矿资本将继续立足集团公司主责主业,致力于成为金属矿业金融服务商,从投研支撑、特色化投行、定制化投资服务、专业化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四个维度,为长沙矿冶院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助力其技术、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鸿泰博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建设项目占地总面积达2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高达12.5亿元。该项目采用分期建设的方式,规划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并配套生产5万吨电池级磷酸。其中,一期项目占地80亩,总投资额为5亿元,设计年产能为2万吨磷酸铁锂。而二期项目则计划于2026年1月份正式启动建设
瑞士科研团队在Lukas Pfeifer博士和Likai Zheng博士的引领下,发现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固定铷元素来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他们运用晶格应变技术,成功地将铷离子嵌入钙钛矿的晶体结构中,这一创新不仅稳定了宽带隙材料,还通过抑制非辐射复合(能量损失的主要根源)提高了效率。
该项目选址于河南省济源市,依托中国恩菲自主研发的先进工艺技术,采用186㎡流态化焙烧、常规浸出、三段锑盐净化、3.2㎡极板电积及感应电炉锌熔铸等工艺流程,构建起完整的锌基材料生产体系。项目配套建设了高效综合回收利用系统,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减量化处理,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符合现代工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根据协议内容,清电集团将分阶段在哈巴河县建设先进的3GW光伏组件制造基地,并同步推进5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的实施。其中,一期项目预计将实现3GW光伏组件的规模化生产,年产能预计可带来22.5亿元的产值,直接创造8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吉林省能源局在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政策,转发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之际,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与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且细致的工作要求,旨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