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新增广汽集团旗下优湃能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杰华特、华电集团旗下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为股东,并进行了董事变更。此次变更标志着公司在储能技术研发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体现了行业内的合作与资源整合趋势。
中国瑞林研发团队深度解析国内外炼铜工艺技术,通过十余年持续攻关,成功突破非衡态高浓度SO₂转化制酸、双向平行流电解、低温位热回收等六大核心技术瓶颈。其创新开发的单套产能最大制酸系统、首套国产低温位热回收装置及H₂S气体法砷污酸处理技术,实现了流程缩短30%、能源利用率提升25%、余热回收率超80%的显著成效。
2025年4月3日,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发布了2025年至2026年小型高性能风力发电机组集中采购项目的招标公告。该项目预算金额为1808万元(含税),主要采购内容为200台5kW小型高性能风力发电机组,涵盖包工包料及设计服务。项目不划分标包,分为两个份额,份额1为59.5%,份额2为40.5%。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及代理商投标,不允许分包和转包。
2025年4月2日,国家能源局网站针对网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相关问题的留言进行了详细解答。解答内容涉及项目备案、用地红线界定、政策执行时间节点等多个方面,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作为有色金属加工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中色科技在2024年迎来市场化改革收官与高质量发展启航的关键节点。公司以"四个面向"战略为指引,构建"1+4+3"科技创新体系,聚焦高端装备"卡脖子"技术攻关与新能源材料装备研发,全年实施科研项目56项,斩获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5年4月2日,安徽晖阳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锂电池新型负极材料项目在全省第二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上正式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4万吨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为锂电池行业提供重要的原材料支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恒基负极材料前驱体一期项目煅烧车间的打桩工作已顺利完成。该项目于今年1月动工,总投资约30亿元,分三期建设,总占地469.6亩,预计共建4条生产线,一期25万吨,二期25万吨,三期50万吨,共计100万吨。其主要产品为负极材料前驱体及高密度煅后焦,是新兴储能材料、石墨电极产品所必需的主要原料之一。项目预计在今年6月完成80%的主体结构建设,并计划在10月实现一期投产。
该制造基地总投资达11亿元,占地150亩,设计年产能为精锑3万吨。依托金利集团自主研发的侧吹炉冶炼技术,项目实现了锑冶炼工艺的颠覆性变革。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技术将冶炼流程缩短30%,原料适应性提升40%,同时大幅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通过高效的气体净化系统,项目彻底解决了锑冶炼过程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治理难题,实现了锑、铅、银等有价金属的协同回收,资源综合利用率超过95%。
在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电解铝行业的“西进运动”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华章铝业的20万吨产能置换,不过是这场变革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但其折射出的政策导向、技术路径与市场逻辑,或将为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范本。
2025年4月2日,由寰泰投资建设的100MW/600MWh全钒液流电池集成制造项目在甘肃庆阳环县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电池材料库房和预制车间、电堆组装车间、电解液配制车间、电池集成测试车间等。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功率模块100MW和集成产品600MWh的生产能力,年总产值可达10-12亿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甘肃庆阳环县的储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年4月7日,三一重能发布公告,拟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设立两个全资子公司,分别投资建设昆格勒风电场1项目和昆格勒风电场2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000MW。两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分别不超过5亿美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三一重能通过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能源公司签订《购电协议》,获得了项目商业运营后25年的购电权。这一战略布局标志着三一重能在海外风电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德国正考虑将其存放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1200多吨黄金储备撤出,这一决定源于对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德国的黄金储备量仅次于美国,目前官方存量为3352吨,其中约1236吨存放在美联储银行。这一潜在行动不仅反映了德国对美国政策的担忧,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自身黄金储备安全性的重新评估,进一步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英瑞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Glencore)宣布向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及联邦政府发出求援信号,旨在为旗下芒特艾萨铜冶炼厂和汤斯维尔铜精炼厂的未来寻求政策支持。这一举动背后,暴露了全球铜加工行业正面临的系统性危机,其根源可追溯至资源枯竭、成本竞争失衡及地缘政策博弈的多重压力。
全球第二大黄金生产商巴里克黄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提议更名为巴里克矿业公司,以反映其在铜矿开采业务上的扩展。这一提议体现了公司首席执行官Mark Bristow多年来对发展铜业务的战略规划。目前,巴里克正在推进巴基斯坦的Reko Diq大型铜金项目,并扩建赞比亚的Lumwana铜矿项目,后者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矿之一。
2025年4月6日晚间,恒星科技(002132.SZ)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永金矿业与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公司签订协议,委托其承担龙头山金矿详查工作。项目工作起止时间为2025年4月至2026年5月,预算总金额为900万元。此次详查工作将为龙头山金矿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确保矿山建设设计和生产开采的顺利进行。恒星科技此次布局金矿资源,若勘探工作顺利,将迅速推动所属金矿的增储工作,并为公司的持续开发奠定基础。
日前,国能保定蠡县100兆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位于蠡县南部,规划建设16台6.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00兆瓦,并配套新建一座110千伏升压站。作为保定市“十四五”期间投产的首座风电场和第一座平原风电场,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超2.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为保定市的清洁能源发展和碳减排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5年4月2日,阳江青洲七风电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阳江海域的帆石一、青洲五、青洲七等三个海上风电项目进入同期施工阶段。这三个项目均入选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计划于2026年12月投产。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阳江地区的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推动广东省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025年4月3日晚间,恩捷股份发布公告,其下属子公司美国恩捷(SEMCORP Manufacturing USALLC)与美国某知名汽车公司签订《供应协议》。根据协议,本次合作客户预计在2026年至2030年期间向美国恩捷采购约9.73亿平方米的锂电池隔离膜。协议自供货起始日起五年内持续有效,并可自动续期。这一协议的签订将有助于提升恩捷股份在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的市场拓展力、综合实力和国际化水平,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此次启用的精控能源总部项目,总投资高达5亿元,旨在全面提升公司的科研实验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项目将打造一系列先进的高精尖实验室,并引进多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以实现储能系统全栈自研、全线集成的发展目标。
2025年4月3日,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公告,定于4月11日上午9时召开2025年第3次审议会议,审议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岷山环能拟发行股份不超过7000万股或不超过8050万股(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募集资金2.95亿元,用于多个资源综合利用和储能项目。该公司位于安阳市龙安区,是一家集原生资源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高新材料制造为一体的资源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大连与时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6月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光伏板组件的预封装烘干装置”的专利,于近期获得授权。该装置属于光伏板烘干技术领域,通过烘干箱及配套组件实现光伏板烘干后的自动堆叠,还能根据光伏板尺寸调节装置位置,无需人工频繁整理。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大连市,主要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37.5万人民币,目前拥有4条专利信息及4个行政许可。
近期,Energy Vault与印度SPML Infra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1年内交付价值约1亿美元的500MWh储能产品,并在未来10年内将合作规模增加到30-40GWh。Energy Vault以其重力储能解决方案而闻名,近年来开始转向部署电池储能系统和其他技术,并致力于拥有和运营自己的项目。此次合作不仅展示了Energy Vault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影响力,也为印度的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近日,中固时代(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创新先锋,正式加入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联合体由科力远联合储能领域的代表性央国企、上市公司、高校和金融与服务平台发起成立,旨在通过整合科研、工程与市场化资源,共同打造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联合体已在储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取得颠覆性突破,其“高效率高选择性氯化靶向电池回收技术”经国家有色协会评价为“整体技术国际领先”。
广东海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半固态电池产线已正式投产,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广东省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专用产线,此次投产不仅实现了全球首次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更填补了国内大容量半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空白。
2025年4月7日,华达科技宣布与飞龙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深化新能源汽车配件业务的战略地位,提升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数据中心热管理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研发、生产及销售相关产品核心部件、总成及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响应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2025年4月3日,北城工业园南桂铝业太阳能边框铝型材生产项目参与了十堰市房县二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厂房面积达40000平方米,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万吨铝型材、25GW太阳能组件边框的生产能力。这一项目的开工不仅标志着南桂铝业在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也为十堰市房县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奇瑞与韩国KGM在安徽芜湖签署中大型SUV联合开发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实质阶段。此次合作基于奇瑞全球化技术平台,将开发涵盖传统燃油及新能源车型的新一代中大型SUV产品体系,计划2026年完成。奇瑞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代表,2024年营收达4800亿元,总销量260万辆,出口量连续22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第一。KGM是韩国第二大汽车集团,以越野及SUV技术见长。
此次签约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制造项目总投资高达9.7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00MWh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及年产5000吨PPH储罐配套产线。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8亩,计划于2026年12月竣工投产,建设周期为24个月。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项目将采用“核心自建+配套租赁”的集约化用地模式。
4月2日,山高新能源集团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100MW集中式风电项目核准批复。项目从获取指标到核准仅用时8个月,进度领先。拟建设容量100MW,投资约6.23亿元,安装16台6.25MW风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1.98亿度,减碳16万吨,效益显著。集团正以此为契机,推进广西其他项目核准,打造标杆示范项目,助力当地清洁能源发展。
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III-V电池研究中心在宜兴揭牌,助力宜兴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宜兴经开区以科创为核心,加速现代化产业集群崛起,尤其在光电、半导体产业引育了众多创新平台和企业,如江苏宜兴德融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砷化镓光电芯片技术,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助力光伏技术发展。此次揭牌的研究中心及启动的重点专项,将攻克关键技术,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