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启东市签约了其海上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二期项目。海力风电一期项目已于2022年6月签约,2023年9月桩基施工,2024年1月全面开工,9月调试生产,目前已全面投产,2024年实现应税销售2.3亿元,今年计划超10亿元。此次二期项目投资25亿元,位于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用地用海约680亩,主要生产导管架、漂浮式基础、海上平台等海洋工程高端装备,达产后预计年产30万吨,年销售30亿元,年税收1.5亿元,工业用地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亩。
永太科技(002326.SZ)于2025年3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明确表示,公司暂无生产锂电池,而是专注于锂电池上游的电解液材料生产。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已构建从锂盐原料、锂盐、添加剂到电解液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并通过与复旦大学合作,致力于延长锂电池寿命新技术的研发。
该企业以“制造+服务”的协同发展模式为特色,不仅提供特种压力容器设计与定制化生产、稀有金属精密铸造及压延加工等核心制造服务,还涉足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技术服务、生产配套服务等配套服务领域。
科翔股份(300903.SZ)于2025年3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在正常推进中。此前,公司曾计划在信丰县建设6GWH钠离子新能源电池项目,但因战略调整,该项目已于2024年3月终止。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惠州大亚湾的8GWH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该项目已于2024年3月正式动工。
四川黄金(001337.SZ)于2025年3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所属的梭罗沟金矿目前未发现除金(Au)以外的可综合利用的共(伴)生矿产。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投资者对金矿伴生金属的潜在价值和开发前景表现出浓厚兴趣。
逸豪新材在3月17日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HVLP铜箔已经向客户送样,并且正在认证过程中。这一进展标志着公司在高端铜箔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满足5G和AI应用中的高标准需求。
永泰能源将钒矿资源视为其向新能源储能产业战略布局的核心资源。公司拥有丰富的钒矿资源,并计划结合储能市场发展有序推进钒矿资源开发工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长期投资价值。
厦门钨业作为国家重点稀土集团,拥有从稀土精细化工产品到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金属、高性能磁性材料、光电晶体等稀土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在稀土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其控股子公司金龙稀土在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成绩斐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照明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钨矿资源领域拥有坚实基础,公司内部现有四家钨矿企业,其中三家为在产企业,年产量合计约7000至8000吨金属吨,为公司钨钼核心业务提供了稳定资源保障。
该项目由贵州锦晟天奈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地址选定在贵州省息烽县小寨坝镇高家坝村洞口山5-A号地块XF(23)006。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为11个月,预计总投资将达到2.8331亿元人民币。
华宝新能于2025年3月1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其便携储能产品与太阳能光伏板的配套组合已能够实现为智能机器人持续供电。这一创新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智能机器人在户外或偏远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还标志着华宝新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取得了重要进展。
怡球资源作为国内铝资源再生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其主营业务涵盖铝合金锭的生产和销售、废料回收和汽车拆解。公司通过全球化的采购网络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出高质量的铝合金锭产品,同时在废料回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也同比增长超55%。贝特瑞指出,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增长得益于电池技术的突破、智能驾驶的迭代、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以及新兴储能应用场景的拓展。
此次收购完成后,有研硅将持有DGT的70%股权,而RST则继续持有剩余的30%股权。DGT将成为有研硅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据有研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末,DGT的总资产为1.64亿元,营业收入为1.18亿元,尽管净利润有所亏损,但其所有者权益仍达到120万元。
近日,星光股份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卓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与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价值2228万元的锂电池设备采购合同,设备包括前氦检机、后氦检机和热压机,交货时间定于2025年6月15日前。瑞浦兰钧专注于动力和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此次合作体现了星光股份在锂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预计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3月17日,平高集团500千瓦/2兆瓦时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顺利通过出厂测试并发往工程现场。该系统由中国电气装备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具备本质安全、超长寿命、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精细化管理和灵活应用等特点,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项目推进中,平高集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党员突击队攻克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化落地。未来,平高集团将继续以党建赋能科技创新,助力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
Mkango资源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了其位于英国Tyseley能源园区的稀土磁体回收和制造工厂的最新建设进展。该工厂由伯明翰大学及Mkango子公司HyProMag合作开发,旨在通过创新回收技术与新磁体生产相结合,强化英国稀土磁体供应链。工厂预计于2025年第二季度末启动商业化生产。
巴西关键矿产公司(Brazilian Critical Minerals)近日公布其埃玛(Ema)离子型稀土矿项目的选冶试验结果,磁体稀土回收率高达74%,全部稀土元素和钇回收率达62%,远超此前概略研究预期。这一成果为埃玛矿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有望推动巴西稀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流星资源公司宣布,其在巴西的卡尔德拉离子型稀土矿资源量增长50%,总稀土氧化物(TREO)品位达0.2413%,磁体稀土氧化物(MREO)占比增至23.2%。该矿有望成为全球成本最低的稀土生产商之一,或将改变全球稀土供应格局。
诺贝丽斯、Shape公司与Metalsa宣布合作,利用铝辊压成型技术开发电动车电池外壳。通过整合先进辊压成型、合金开发和精密组装技术,三方将共同提升电池外壳的性能与可持续性,满足汽车电动化需求。
3月10日,成黔集团与贵州大学共建的“贵州铝产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将聚焦铝土矿绿色智能开采、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推动铝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埃及铝业与挪威可再生能源公司Scatec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购电协议。Scatec将在埃及建设1100兆瓦太阳能发电厂和100兆瓦/200兆瓦时电池储能系统,助力埃及铝业实现降碳目标,并满足欧洲即将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国能青豫10万千瓦塔式光热项目,已完成23000面定日镜的安装工作,镜场施工全面结束。该项目平均海拔3000米,镜场采光面积达70.02万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年均发电量预计为2.23亿度。
中国援建古巴的35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首批物资已于3月14日完成交付。该项目涵盖古巴全国7个光伏电站的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部物资到位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为古巴节省1.8万吨进口燃料,显著提升其清洁电力供应能力。
贝特瑞近日透露,其负极材料年产能已达57.5万吨,并计划在印尼和摩洛哥扩建产能。公司凭借核心团队、优质客户结构和全产业链布局,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锂电池市场中占据显著优势,同时在硅基负极材料和固态电池材料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
云南锗业宣布拟投资2.82亿元建设空间太阳能电池用锗晶片项目,计划在2025年末实现年产125万片锗晶片的产能,最终达到年产250万片的目标。此举旨在满足全球低轨通信卫星组网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在锗晶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光伏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光伏装机容量60万千瓦以上。截至2024年,新区已累计完成55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25万千瓦,展现了其在绿色能源领域的积极进展。
截至2025年2月底,广东省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932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6655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30%。与此同时,广东绿电需求预计将超过100亿千瓦时,显示出绿色能源发展的强劲势头。
福建省在三明市明溪县成功签署了首份400kW以下低压分布式光伏并网调度协议,标志着该省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上迈出重要一步。此举将实现对低压分布式光伏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生态,《行动方案》提出了“六链五群”的总体布局,旨在推动氢能、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链的落地与发展。其中,氢能产业作为核心支点,将在大兴区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其在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中的牵头作用,强化城市群成员间的协作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