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铝土矿溶出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开发出一种协同溶出铝土矿铝离子和镓离子的新方法。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为铝土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3月17日,奥特克罗普银金公司在哥伦比亚中西部的圣安纳项目主矿体南部的扩边钻探中发现富矿,最高品位达1913克/吨。这一发现标志着公司在该地区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未来的资源开发和经济收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3月18日,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宣布,其软磁非晶合金丝及高性能传感器开发项目团队成功在国内唯一实现了批量化生产钴基非晶丝裸丝。这种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和高昂的价值,在医疗磁导航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磁性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2025年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该细则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城市公交企业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给予定额补贴。每辆车平均补贴8万元,其中更换动力电池的车辆每辆补贴4.2万元。这一政策旨在推动城市公交行业的绿色转型,提升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5年3月18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宣布,“十四五”以来,河北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新发现4处大中型矿产地,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11处,铁、金、晶质石墨等10种战略性矿种及优势矿产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这4处大中型矿产地分别为张北县海子洼石墨矿、滦州市南坨子铁矿、张北县前东大庙钼矿以及隆化县高立营萤石矿。此外,冀东地区铁矿增储成效显著,新增铁矿石资源量4.71亿吨,张北县义哈德晶质石墨矿新增晶质石墨453.04万吨。
3月19日,贵州志喜科技有限公司与新疆第九师白杨市签订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智慧工厂项目协议。该项目旨在推动全钒液流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助力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座谈会上,三方围绕政策支持、资金保障、技术对接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实地考察中,贵州志喜科技展示了钒电池的长寿命周期、高安全性和环保特性。项目计划于2025年3月底前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新疆地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示范工程,年产能达千兆瓦级,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正泰电源凤阳一期大型工商业储能电站成功并网,总容量15MW/45MWh。该电站采用液冷储能系统,具备高效、安全、高密度特点,IP54防护等级适应多种环境。通过智能液冷温控技术和需量预测功能,实现削峰填谷与动态优化,降低用电成本15%-20%。项目还配备多重消防系统,保障全生命周期安全,助力企业节能创收,推动能源转型。
华电新能红原安曲一期构网型储能光伏电站首批次52.8兆瓦成功并网投产。该项目应用阳光电源50MW/100MWh PowerTitan2.0储能系统,有效解决了阿坝州红原区供电能力受限、可靠性差等问题,为高海拔地区提供稳定电力。作为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示范项目,它为后续项目提供了系统标准配置和技术参考,助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推动全国构网技术发展,预计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满足约21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安徽稳卓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经开区签署合作协议,年产120万件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项目正式落户兴县。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分三期推进,将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中州铝业礼庄寨铝土矿勘探项目于2025年3月15日正式开工,项目位于河南省渑池县铝土矿富集带,旨在落实中铝集团资源特强战略,进一步优化铝土矿资源开发布局。
楚江新材子公司安徽鑫海高导在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电子信号通讯用超细铜导体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成功实现双零级超细径多股微细伸裸铜/镀锡铜导体规模化量产,并正在进行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内镀锡铜导体的送样认证工作。
全程科技(温岭)有限公司年加工处理4000吨铜炉渣技改项目环评拟受理公示,该项目位于温岭市城南镇白溪工业区,旨在提升铜炉渣资源化利用能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日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矿山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传统矿业与尖端科技的深度融合。
刚果民主共和国正考虑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共同管控钴供应,以稳定全球钴价。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刚果近期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并计划制定长期政策,确保从钴资源中获取更多价值。
安徽省安庆市魏家咀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于3月15日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省内最大的柔性支架“光伏+污水厂”项目,总装机容量8.8兆瓦,预计每年提供928.7万度绿色电能,满足污水处理厂生产用电需求。
华友钴业控股子公司天津巴莫科技与北京卫蓝新能源近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固态电池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混合固液与全固态锂电池用正极材料,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近日举办2025年首场矿业权出让项目推介会,集中推介171个优选区块,涉及锂、铜、金等21种主要矿产。这些区块经过详实论证,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和资源潜力,为新疆矿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印尼莫罗瓦利地区近期遭遇洪水侵袭,但该地区最大的镍加工企业表示,其运营未受影响。该工业园区占地超过3,000公顷,去年镍生铁产量占印尼全国的五分之一,洪水仅短暂影响了新工厂的建设区域。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3亿千瓦,同比增长42.9%。这一增长凸显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技术进步,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
近期,光伏组件市场出现未授权产品流通现象,天合光能与爱旭股份分别发布声明,提醒客户通过官方授权渠道购买产品,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业内人士指出,抢装潮和政策窗口期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导致部分非授权产品流入市场。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736.4万千瓦,同比增长5.9%。这一增长反映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伟股份通过富氧侧吹及RKEF双技术路线,成功打通镍资源冶炼的前后端环节,并在印尼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工艺优化及成本管控,公司有效降低冶炼成本,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刚果(金)总统费利克斯·齐塞克迪近日表示,该国愿意与美国达成一项矿产换安全协议。刚果(金)拥有丰富的钴、锂、铜、铀等矿产资源,希望通过资源合作换取安全保障。此举旨在加强双边关系,促进地区稳定。
3月18日,湖北省动力型锂电池全国铁路试运行启动仪式在荆门举行,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成为全国第三家获准铁路运输动力型锂电池的企业。铁路运输锂电池具有运力大、成本适中、安全性高等优势,适合长距离运输。此次试运行标志着亿纬锂能在物流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将推动荆门市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助力产业升级。未来,亿纬锂能将继续携手各方,推动锂电池铁路运输的技术标准和安全保障措施,为中国锂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生产的电池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且价格优势显著。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电池企业的规模效应、高度整合的本土供应链以及对磷酸铁锂(LFP)电池的青睐。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润率的下降,中国电池产业的整合趋势也在加强,一些小型电池生产商可能会被淘汰,而大型电池巨头则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托里哈工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卡斯蒂利亚-拉曼查(Castilla-LaMancha)地区,将主要服务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交通运输、汽车、建筑和能源等关键行业。工厂年产能为12万吨挤压坯料,与海德鲁在附近的阿苏克卡(Azuqueca)工厂形成互补,使低碳再生铝的总产能超过20万吨。
此次意大利工厂的开业,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派能科技服务欧洲及全球客户的能力,也彰显了公司在全球化战略上的坚定决心和执行力。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面临市场挑战,派能科技在2024年度仍实现了营业总收入20.06亿元,尽管与上一年度相比有所减少,但其在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市场影响力依然稳固。
海亮新材此次获得碳足迹认证,是对其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致力于新能源材料领域发展的有力证明。公司打造的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正是其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的重要成果。目前,该项目已经顺利实现7.5万吨产能的释放,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高性能铜箔产品。
据了解,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是山西省的重点工程项目,选址于山西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该项目致力于建设全球首条万吨级钠电材料生产线,旨在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该项目总投资高达2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年产10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1万吨钴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以及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其中,二期项目主要为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包括1号厂房、废水处理站、水泵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