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浙江绿储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态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湖州工业控制技术研究院研发的“600℃级特高温热泵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攻克了特高温压缩机等核心设备关键技术,装置性能指标优于设计值。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建议尽快开展示范应用,为高效储能领域带来新的技术标杆。
瑞士科研团队在Lukas Pfeifer博士和Likai Zheng博士的引领下,发现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固定铷元素来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他们运用晶格应变技术,成功地将铷离子嵌入钙钛矿的晶体结构中,这一创新不仅稳定了宽带隙材料,还通过抑制非辐射复合(能量损失的主要根源)提高了效率。
宁波激阳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申请了一项光伏专利,名为“一种光伏用高粘结间隙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光伏组件”。该专利涉及一种新型光伏用反光膜,由基材层、EVA层和微结构镀层组成,EVA层采用特定配比的高熔点和低熔点树脂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预贴剥离力和低气泡占比。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653万人民币,主要从事专业技术服务业,拥有15条专利信息,还参与了多次招投标项目和对外投资。
4月2日,浙江态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湖州工业控制技术研究院完成的“600℃级特高温热泵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会由浙江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组织,湖州市科技局孔亮副局长到会指导,9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专家们听取报告、审阅资料并查看装置运行情况后,一致认为项目攻克了核心设备关键技术,研制的600℃、2MW热泵装置性能指标优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前景广阔,建议尽快开展示范应用。
新能源电池技术的迭代正重塑汽车产业价值链。续航突破500公里、快充技术10分钟补能300公里等创新成果,有效缓解了用户里程焦虑。但退役电池回收体系不完善、成本下降空间受限等问题仍待解决。
2024 年,光伏银浆龙头企业帝科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153.06 亿元,同比增长 59.85%,净利润 3.6 亿元。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巩固了在 N 型 TOPCon 电池银浆领域的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超 28%。2024 年研发投入达 4.82 亿元,同比增长 55.68%。未来,公司将加速 HJT 和 BC 技术的量产,推进低银 / 高铜 / 纯铜浆料技术开发,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业绩表现。
本文深入探讨锂电池真空烘烤中氮气循环技术的核心目的、风险防控及工艺适配性。氮气循环通过置换残留湿气、维持惰性环境、辅助传热与安全排气,显著提升干燥效率。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压力关系,可有效规避水分凝结风险。不同烘烤设备的工艺差异决定了氮气使用的具体场景,工艺优化需在干燥效率、能耗与设备成本间找到平衡。
四川骏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5月申请的一项“便携式锂电池储能模组”专利,于近期获得授权。该专利涉及一种新型的锂电池储能模组,采用铝合金箱体,配备三角散热板和滑槽等结构,通过特殊的缓冲组件设计,有效抵消冲击力,保护电池组。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宜宾市,主要从事电子设备制造,注册资本2000万,实缴1194万,拥有31条专利信息及其他多项企业资质。
近日,温州大学与燕山大学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将铌钨氧化物(NbWO)基锂电池的充电速度提升至惊人的80倍率,即在45秒内可充入理论容量的68.5%。同时,该电池还展现出了优异的能量密度与循环稳定性。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12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用于海洋的光伏组件”的专利。该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固定框和接线盒,具备耐高温高湿、耐盐雾腐蚀、抗海浪冲击的特点,适合在海上稳定运行。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常州市,主要从事电子设备制造业,注册资本超21亿,拥有众多商标、专利和行政许可,还参与了大量招投标项目。
中铝材料院自主研发的6B05铝合金板材通过审核,成为国内首个汽车用铝板自主牌号。这种合金行人保护性能优异,成分易于循环回收,有望替代传统5182合金,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盖内板。随着国家标准对汽车行人保护要求的提升,6B05合金的出现恰逢其时。研发过程中,中铝材料院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高端铝合金材料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在上海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6项新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成果包括5兆瓦时一体簇控全液冷锂电池储能产品、42千瓦全钒液流电池电堆、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暂态稳定性提升技术等。平高电气的550千伏滤波器组用罐式断路器、170千伏复合式组合电器和ZF11C-252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等3项新产品也通过鉴定。这些创新成果展现了中国电气装备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为我国能源电力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Sion Power也在锂金属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公司与Mühlbauer Group合作,建成了全自动的锂金属电池产线,年产能达到75MWh,能够生产56Ah的大规格电芯,以支持其Licerion®技术的商业化。Licerion®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了400Wh/kg,成本降低了35%。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公布的新型Ti-5321钛合金,断裂韧性较传统TC4提升60%,疲劳寿命延长2.3倍,已通过中国商飞的适航认证。同时,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创新,西安赛隆公司的电子束熔融(EBM)技术可将钛合金零件打印速度提升至120cm³/h。
中仑新材旗下长塑实业成功研发出固态电池专用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这款材料在柔韧性、抗穿刺、抗冲击等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满足固态电池对封装材料的严格标准,被誉为固态电池的“硬核铠甲”。该产品的研发历时两年,成功研发将为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提供稳定可靠的材料供应保障,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发展。
浙江大学氢能研究院陈禹博老师在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PEMWE)的高效低铱催化剂研发中取得重大进展,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该研究通过金属氧化物分子自组装策略,成功制备出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无载体氢氧化铱催化剂,显著提高了PEMWE的性能和稳定性。在1.75 V电压下实现4 A/cm²的高效制氢,铱负载量仅0.375 mg/cm²。该技术有望降低PEMWE成本,加速绿氢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团队已申请PCT专利。
2025年3月24日,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回收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该公司开发了一种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提锂渣中回收分离镍、钴、锰的方法,这一创新技术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保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望推动废旧电池材料回收行业的技术进步。
近日,纤纳光电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钙钛矿电池在实验室中的转化率已经成功达到了27%,这一数据已经非常接近当前晶硅电池所能达到的效率上限,标志着纤纳光电在钙钛矿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比亚迪已成功研发出低成本且长寿命的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容量高达200Ah,循环性能更是突破了10000次,这一数据远超当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水平。比亚迪不仅成功打通了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还成功实现了MWh级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为公司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不同中心金属原子间存在非键合作用的长程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在亚纳米距离内尤为显著。这种长程相互作用会影响中心金属原子的d电子占据状态,进而导致非典型价态的出现。熵的增加则进一步促进了中心金属原子中d电子和基底碳原子中π电子的重排,从而提升了催化性能。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偏远地区的分布式光伏优化方法、设备、介质及程序”的专利,公开号CN 119696061 A,申请于2024年12月。该专利涉及电网优化技术领域,通过获取变压器和连接线的承载数据、电压数据等,确定分布式光伏的数量和配置,从而提升偏远地区的光伏接纳能力和利用率。广东电网成立于2001年,位于广州,注册资本超66亿,拥有众多专利和行政许可,是一家在电力行业颇具规模和实力的企业。
天合光能近期获得一项名为“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专利通过特殊的封装胶膜设计,利用黑色透光层和反射层,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反射率和外观效果,还能将光线反射回电池串内,增加输出功率。今年以来,公司已获132项专利授权,较去年同期增长32%。2024年上半年,天合光能在研发方面投入8.44亿元,同比增长3.2%,显示出其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上的持续发力。
团队成功合成了HBCP与三价铜、银、金阳离子的金属配合物HBCP-M,并通过单晶结构分析,揭示了配位金属后,分子骨架从弯曲构型向近似平面的转变,同时金属化后体系的反芳香性也有所减弱。
李箐教授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电化学锂化策略,将锂嵌入直径小于2纳米的Ru-Sn合金纳米线中。通过精确调控锂离子电池组装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密度,实现了锂含量的精准控制。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纳米线中的锂部分溶解,进一步提升了析氢反应性能。
在核电领域,湖南湘投金天研发的高品质钛材已被广泛应用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成为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重要支撑。这类核电用钛材对耐腐蚀性、强度和成型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该企业成功建立了完整的材料性能调控体系,使得产品得以通过行业鉴定并实现批量生产。
龙蟠科技旗下铂源催化在龙蟠首届全球新技术发布会上宣布二代铂钴合金催化剂量产上市。该产品采用铂钴超晶格技术和纳米自组装技术,突破量产瓶颈,具备低铂载量、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二代催化剂可将膜电极铂载量降低33%,活性提高20%,3万圈性能测试后衰减率仅3%,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已向多家下游企业完成首批次出货,满足2025年降本需求。
3月24日,株洲升华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超高压实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的专利,公开号CN 119660704 A,申请日期为2025年2月。该专利涉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领域,采用溶剂热法,以七水硫酸亚铁和磷酸锂中空微球为模板,合成中空磷酸铁锂微球,并在反应中生成纳米级磷酸铁锂颗粒,同时原位复合石墨烯,再利用蔗糖进行表面碳包覆修饰,构建了石墨烯掺杂和碳包覆协同作用的高效导电网络,有效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山东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铝合金内延板”的专利,最近获得了授权。这个内延板是建筑用铝件,采用铝合金材质,通过一次性挤压成型技术制成,包括长边框、水平板、短边框和加筋板。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成本低,承载力高,重量轻且不易生锈,方便安装拆卸,使用寿命长,还能重复利用。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潍坊市,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实缴资本也是1亿,有30条专利信息,还参与了一些投资项目和招投标。
湖南中创空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6061铝合金环件晶粒细化的工艺”的专利。该工艺通过加热铝合金扁锭后进行四墩四拔,再经过冲孔、扩孔、环轧,最后进行固溶淬火和时效处理,成功解决了大型环件晶粒粗大的问题,使晶粒更细小且均匀。工艺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湖南中创空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位于岳阳市,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注册资本超11亿人民币,实缴资本近9.5亿人民币。公司还拥有众多商标、专利及行政许可,投资多家企业并参与大量招投标项目。
ENNOVI推出了一种无胶层压技术,用于电池互连系统(CCS)组件,适用于方形、圆柱形和软包电池等多种形态。该技术通过特殊工艺将电芯连接组件置于两层绝缘薄膜之间,形成紧密口袋型结构,增强稳定性并提供绝缘,延长电池寿命。与传统热压工艺相比,其绝缘材料成本减半,能耗降低至5%以下,加工时间缩短80%。此外,该技术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助力全球OEM厂商和一级供应商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