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报道,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创新方法,能够制备出在量子层面上展现出复杂“无序”磁性的新型材料。这种基于钌元素构建的材料,满足了理论物理学家阿列克谢·基塔耶夫于2009年提出的“Kitaev量子自旋液体态”模型的要求,标志着在制造和控制具有独特新性质的量子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意大利设备制造商Ecoprogetti宣布为印度太阳能开发及组件制造商SAEL安装了一条300MW的太阳能组件生产线,该生产线将生产采用最新TOPCon电池技术的双玻组件。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SAEL的生产能力,也标志着印度在先进太阳能组件制造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湖北省天门市成功引入集中(共享)式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由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4亿元人民币,目标在2025年12月前完成建设并投产,届时将显著提升当地的新能源电力消纳和送出能力。
天合储能与Aquila合作开发的Wetzen项目标志着双方在能源存储领域的进一步合作。继Strübbel项目后,Wetzen项目将与Strübbel项目合计提供106MW/212MWh的储能容量,采用天合储能的先进电池技术和TrinaStorage Elementa金刚系列电池舱,为德国的绿色能源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道氏技术与佛山市固态齐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合资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广东道氏固态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的研发与产业化。合资公司将整合双方资源,研发优化硫化锂配方和生产工艺,降低制造成本,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
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其第四代高性能高耐用膜电极新品,该产品在性能参数上实现了全面升级,功率密度达到2.25W/cm²@0.6V,标志着国内燃料电池技术的新进展。力源科技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行业技术难题,提升了膜电极的发电效率,同时公司正致力于研发下一代性能更高的膜电极产品。
京东方A在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阐述了公司进军钙钛矿光伏行业的战略考量和未来规划。公司认为新能源行业的广阔前景和钙钛矿光伏电池与半导体显示技术的相似性是布局该领域的主要原因。京东方A计划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材料体系和工艺路线,以期在钙钛矿光伏技术领域实现高效率和长寿命的产品,为量产打下坚实基础。
枣庄力源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与山东尚禾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中标辰丰能源5MW/10MWh分布式云储能项目。项目融资额占总投资的90%,还款期7年,利息总额234.9万元,EPC单价0.926元/Wh,系统费用分别为台区储能0.71元/Wh和2.5MW/5MWh储能0.69元/Wh。
中牟县人民政府发布了《中牟县新能源发展规划(2024-2030)(征求意见稿)》,旨在深入挖掘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潜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并打造河南省新能源多产融合示范样板。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包括充分利用建筑屋顶资源、推动公共服务机构和工商业企业参与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以及到2027年和2030年的光伏发电容量增长目标。
沧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沧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结构,以及强化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特别强调了到2025年,沧州市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将达到863万千瓦以上,装机占比达到62%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以上,显示了沧州市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上的决心。
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特别是在二轮车换电、重卡换电、工商业储能和大型储能项目上。此次合作将整合双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新能源及储能项目的发展。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体系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此次合作旨在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推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
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公布了2024-2025年度分布式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项目的中标候选人名单,共有11家企业入围,包括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光伏企业。这一结果不仅展示了这些企业在光伏组件领域的竞争力,也预示着广东电网在分布式光伏项目上的进一步发展。
中伟股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业务合作取得显著进展,公司已与国内外固态电池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成功实现几十吨级以上的产品供货。这一成就标志着中伟股份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方面的重要突破。
近日,常铝股份全资子公司——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公司于11月23日成功举办了全球首台全自主知识产权智能化刀片电池壳制造设备工业母机的开机仪式。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山东新合源在新能源电池壳制造设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近日,国内电池制造巨头宁德时代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备受瞩目的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已成功研发完毕,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进步。这款电池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在耐低温性能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
近日,中伟股份宣布其印尼北莫罗瓦利产业基地吹炼厂成功产出高冰镍,标志着中伟股份在镍产业链布局上取得了又一重要突破。这是继中伟印尼纬达贝产业基地后,中伟又一海外基地正式迈入规模化生产高冰镍的阶段,为公司的一体化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国矿业智能化发展已取得积极进展。一批智能化矿山示范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行业树立了标杆。目前,位于董家口经济区的中工际华绿色智能矿山装备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工程,正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产。该项目专注于研发制造无人驾驶新能源重型卡车,是全球首家研发、生产、制造载重160吨以上无人驾驶新能源矿卡的企业,将在港口、园区物流和干线物流,以及冷链运输、特种物流、露天矿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江苏省常熟高新区迎来了贺利氏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的盛大开业典礼,标志着贺利氏集团首次将新型金属陶瓷基板产品引入中国进行生产。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贺利氏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更为国内主流电动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1月21日,肇庆市大正铝业有限公司——大正金属(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简称CHAM)共同宣布,其铝液直供项目已成功实现量产。这一里程碑式的量产仪式,标志着大正铝业与CHAM在铝液供应领域的合作正式迈入量产新阶段,为双方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近期推出了一项突破性技术——焙烧阳极炭块自动清理技术及配套智能装备,该技术不仅彻底解决了传统人工作业方式中的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效率低下及人工成本高昂等问题,还针对现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足和适应性差等短板进行了全面革新,成功实现了从人工到机器的智能化跨越。
近日,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的中铝锌铝镁产品在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的严格测试下,成功通过了针对C5恶劣环境应用的检验认证,同时获得了国际光伏行业某领先企业的准入资格。这一成就标志着河钢中铝锌铝镁产品的抗腐蚀性能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也预示着该产品完全能够胜任光伏绿色能源领域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应用需求。
近日,安迈铝业(Almatis)宣布其位于黄岛的工厂已成功实现AR 78和AR 90系列镁铝尖晶石产品的本土化生产。经过广泛的实验验证,这些产品的品质已达到spinels系列的标准,进一步增强了安迈铝业在本土市场的产品阵营,并为市场服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