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能新能源推出472Ah大容量电池,采用“技术复用 + 产能共享”策略,继承314Ah电池优势,标称能量达1510.4Wh,能量密度195Wh/kg,循环寿命延长至15000次,高温性能卓越。搭载该电池的1500V平台系统电量提升40%,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可拓展至2000V平台。472Ah电池将于4月25日全球送样,6月30日全面量产,产能超80GWh。楚能凭借自主创新,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助力储能行业迈向“大容量、高电压、超集成”的3.0时代。
2025年4月1日,上海氢能保障基地一期项目氢气充装中心正式投产。该项目由申能集团、液化空气集团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合资建设,标志着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投产后,该基地将有力提升本地氢气供应链的可靠性和效率,为氢能交通的部署提供重要支持。
2025年4月1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与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在湖北武汉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水利水电、风光新能源、生态环保、新型储能、数能融合、国际业务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旨在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1日晚,由新疆电建承建的粤新吐鲁番高昌区200万千瓦(一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机基础浇筑圆满完成。这标志着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胜利,为后续风机吊装及风电场并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2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表现良好,风电与光伏利用率分别达到92.9%和93.4%。从省份来看,上海、浙江、福建、湖南、重庆的光伏利用率达到了100%,而西藏的光伏利用率最低,仅为70%。整体来看,全国新能源消纳情况呈现积极态势,但仍需关注部分地区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12%,蝉联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然而,规模扩张背后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贸易壁垒、数据合规等诸多挑战。2025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达74.07亿美元,同比增长5.62%,显示出技术输出深化和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车企正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向技术引领、生态共建转变,但出海之路仍需应对诸多复杂问题。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贵金属关税的豁免,终结了一场价值800亿美元的黄金和白银“大迁徙”。此前,由于担心关税风险,纽约期金相对于全球基准价格出现大幅溢价,刺激了大规模套利交易,导致大量贵金属流入美国。豁免政策的出台,使得贵金属市场的溢价迅速蒸发,价差大幅缩窄,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25年4月2日,2025镁产业链与镁市场论坛在浙江金华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镁行业的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政府代表,围绕镁合金的前沿技术、市场趋势及创新应用展开深入探讨。论坛通过观点碰撞与经验分享,为镁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年4月4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此次管制措施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并推动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德利森推出超大流量多级氢气压缩机,填补市场空白。该设备加氢速度达 3 公斤/分钟,采用二/三级压缩结构,通过专利密封技术与智能温控系统,确保高压工况下运行稳定。首创三段分级式管理工艺,全压力段保障安全快速加氢,宽域进气压力适应范围提升气源使用效率 18-22%。额定比功率仅 0.6kWh/kg,节能 30% 以上,支持无人值守加注站升级,综合运营效率提升 40%。
安思卓制氢加氢一体机是一种利用新能源的设备,具备离网现场制氢、加氢功能。它集水处理、电解槽、压缩机、储罐和加氢枪于一体,拥有35/70MPa的加氢能力,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其优势在于通电通水就能“一键启停”,安全方便,还可定制化服务。生产的绿氢能满足多辆氢燃料汽车加氢需求,加氢仅需6分钟,续航超600公里。该设备通过美国萨瓦纳河国家实验室检测认证,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在新国标背景下,亿纬锂能推出“车用级”轻型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全新升级的OMNI全能电池-LMX系列在天津展震撼登场。该系列采用46系大圆柱电芯,性能全面提升,通过“新强标”认证,具备高安全性和全场景适配性。亿纬锂能作为“新强标”的主要起草单位,通过全生命周期高标准把控,构建顶级安全壁垒,满足市场对锂电安全和性能的高度需求,引领行业发展。
3月26日至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京举办,爱旭携N型ABC产品矩阵亮相。其产品涵盖集中式、工商业、户用三大场景,凭借核心技术突破,实现BC技术GW级量产,具备阴影发电优化、低衰减等优势,连续25个月蝉联全球组件量产效率榜首。展会现场,爱旭通过对比实验,直观展示产品性能,如阴影遮挡下发电增益超30%,抗冲击性能显著优于TOPCon电池。
TMT82叶片的研发工作由时代新材的风电技术团队主导,并与上纬新材合作,采用了创新的可回收树脂方案。这一突破不仅体现了时代新材在绿色材料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有望推动我国风电行业退役叶片循环利用技术的进步。
2025年3月24日至26日,第中移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信息通信用浸没式锂电池产品及《信息通信用浸没式锂电技术白皮书》。该产品通过优化电池材料、精细构建热管理系统和严密部署智能监控体系,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解决传统铅酸电池难题,为信息通信领域提供高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会展期间,中移能源展台吸引超两千人次参观交流,多位领导、专家表达合作意向,标志着公司在信息能源融合创新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2025年3月24日,宿迁绿能氢创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首台单堆1MW AEM电解槽,标志着AEM电解槽迈入兆瓦级时代。该产品集成多项自主核心技术,具备宽泛运行温度范围和快速启动能力,适配波动电源。公司还建设全离网制氢示范平台,采用“光伏+水系有机液流储能电池+电解水”一体化解决方案。此次发布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氢能装备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还为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推动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英伟达推出全球首个102T CPO硅光交换机,集成多项创新技术,显著提升能效、信号完整性和网络韧性。该产品属于NVIDIA Spectrum-X和Quantum-X平台,提供多种高性能配置,助力数据中心升级。其生态系统涵盖台积电等知名企业,推动光通信技术发展。未来,该技术将加速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设施升级,为全球通信变革奠定基础。
3月24日,第三十八届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比克电池携超高倍率全极耳小圆柱电池产品矩阵亮相,展示其卓越性能与创新技术。全极耳18650-30D新品内阻小于5mΩ,支持60A持续放电,9分钟从10% SOC充电至80% SOC,可在-40℃~80℃超宽温域放电。比克电池通过全矩阵布局,覆盖电动工具、eVTOL飞行器、BBU电池备份单元、人形机器人等多领域,引领圆柱电池进入“全极耳时代”,为智慧未来注入澎湃动力。
日本东北大学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钛铝形状记忆合金。这种合金重量轻、强度高、弹性好,密度比传统镍钛合金轻约30%,可在近400摄氏度的极宽温度范围内展现超弹性,且耐腐蚀性强。它为太空探索提供了新选择,可用于制造探测器关键部件。未来,随着技术完善,其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技术发展。
3月20日,弘正储能在上海举办COSMOS2.0发布暨2025智储生态大会,近千位嘉宾出席。COSMOS2.0是新一代数字化储能系统,以“云边端协同架构”为核心,融合AI算法与感知技术,提升自主决策、动态策略和安全保障能力。该系统具备电网交互、跨资产适配、全场景覆盖等五大能力,助力储能从“功能化设备”向“智慧化平台”跃迁。同时,弘正储能启动“引擎行动”,携手行业伙伴构建生态共同体,推动储能产业升级,加速“智驾时代”到来。
瑞萨电子推出了一站式的锂电池组管理解决方案R-BMS F,适用于电动自行车、吸尘器、机器人、无人机等消费产品。该方案专为2-4节和3-10节串联的锂离子电芯设计,包含电量计IC、集成微控制器、模拟电池前端、预编程固件、软件、开发工具及完整文档,以评估套件形式提供,可快速发货。其预编程固件简化了开发流程,能监控电池状态、平衡电芯电压、控制电流等,还允许通过图形用户界面灵活设置参数。瑞萨还提供了完整的评估套件,助力开发者快速设计出安全高效的电池管理系统,加快产品上市进程。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与上海商桥头等舱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盛大的首批交车仪式,标志着1000台远程星智H9M醇氢电动轻卡将陆续交付给上海商桥。此次交付不仅助力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持续巩固其在新能源轻卡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展示了吉利集团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骥翀氢能成功研发出MH290-1电堆,这是MH290电堆的迭代产品。通过双极板创新工艺和生产制造工序质量控制升级,MH290-1在功率密度、单池一致性及预期寿命等方面较MH170大幅提升,裸堆成本降低10%以上,适用于80~180kW额定功率。其单堆功率在不增加节数和变更操作条件下提升了17%以上,电堆极差降低50%,均方差降低68%,一致性、寿命和可靠性显著提高,成本降低使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取得了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使用合金铅制备含有钡元素氧化铅粉体的方法。这一创新技术将显著提升铅蓄电池的低温性能和循环寿命,为铅蓄电池的高端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3月13日,华钰矿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塔金项目拥有氧化金矿、硫金矿和锑金矿三大类矿石。塔金选矿厂设计规模为年处理矿石150万吨,日处理量5000吨。公司根据市场价格调整不同类型矿石的生产规模,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2025年3月13日,丽岛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全资子公司丽岛新能源的主要产品为铝板带箔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食品包装、电子电器、新能源电池及储能等市场领域。这一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仅体现了丽岛新能源在铝加工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展示了其产品在新能源等新兴市场的潜力。
2025年3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增量配电网有关政策意见建议的公告。公告指出,鼓励增量配电网接入集中式新能源,按照“自我调峰、自我消纳”原则在增量配电网内消纳,不得向其他电网送电,不得增加自治区级电网调峰压力。这一政策将为集中式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内蒙古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河南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实施4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作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举措。这些项目将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5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20万千瓦时,推动洛阳市的绿色低碳转型。
3月11日,爱旭在2025荷兰太阳能光伏展上宣布第三代黑洞系列“满屏”组件全球量产交付。这款组件自2024年首次亮相后,如今正式面向全球户用及工商业市场。它实现了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凭借至高效率、创新技术、全黑美学和可靠品质,重新定义了光伏组件性能新标杆。通过精准叠焊等技术,“满屏”组件有效发电面积提升1.8%,功率领先TOPCon组件30-40W,还具备阴影发电优化、更优温度系数、更低衰减等性能,显著提升了复杂场景下的能源产出。
据了解,该复合板材的研发过程充满了挑战。芯材采用了全新的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在扁锭铸造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纹和夹渣等缺陷,对技术和工艺的要求极高。此外,在复合轧制过程中,由于包覆层的厚度较常规产品高出25%~80%,这无疑对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