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沾化区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精细氧化铝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在山东省滨州市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56.2亿元,主要建设纳米氧化铝和高纯超细氧化铝生产线,建成后氧化铝总产能将达800万吨,精细氧化铝产能突破100万吨,为高端制造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持。
青岛海源碳烯铝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碳烯铝基复合材料项目于2025年1月正式开工,预计2026年12月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5亿元,将推动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
华能华东(普洱)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宁洱县裕和光伏发电项目于2025年2月22日成功全容量并网,装机容量3.5万千瓦。该项目采用先进光伏技术,利用金属支架支撑光伏组件,为云南地区清洁能源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创新航在葡萄牙锡尼什的锂电池工厂正式开工,该项目被授予“国家利益项目”地位,投资额约20亿欧元,预计2028年全面投运。工厂投产后将具备15GWh的储能生产能力,并创造1800个工作岗位,进一步推动欧洲新能源产业发展。
聚和材料2024年实现营收125.14亿元,同比增长21.61%,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24%。受下游光伏电池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面临回款压力,并审慎计提坏账损失。同时,聚和材料在银浆、金属粉体及无银浆料研发领域取得新进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全球钴供应过剩,刚果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这一决定预计将对全球钴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刚果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其出口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钴价格和供应链。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在电池材料会议上表示,预计到2027年中国自产锂资源供应量将至少达到77万吨,较2024年增长83.3%。锂辉石、锂云母和盐湖资源的开发将为中国锂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近期,光伏组件主要品牌单瓦价格上涨2至5分钱,头部组件厂表示调价与排产提高有关。行业自律逐渐发挥作用,市场调节机制回归理性。阶段性供应紧张是涨价主因,价格长期走势仍在观望中。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宣布推出新的主权财富基金“丹纳塔拉印尼”,计划投资200亿美元用于镍、铝土矿和铜的加工、人工智能开发、炼油厂、可再生能源及食品生产等20多个项目。该基金旨在推动印尼经济增长,并优化国有企业的运营。
在此基础上,谢和平院士团队进一步研制了全球首套400L/h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装备,并在深圳湾海水中连续稳定运行超过3200小时,实现了从海水中稳定和规模化制氢的目标。此外,团队还开发了适配不同电解质材料的酸性和碱性固态凝胶电解质,为技术的迭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Limestone Coast North Energy Park是Pacific Green在澳大利亚的重点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额高达约4.60亿澳元,规划装机容量为250MW/500MWh,建成后将成为南澳大利亚地区最大的新能源园区之一。天合储能在此项目中不仅担任储能电芯供应商和储能电池舱集成商的角色,还提供了全面的产品质保及系统性能保证,以确保整个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贵港市覃塘大岭风电场项目正式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由广西北部湾陆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是北部湾港集团旗下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上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12.99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达到200MW,并计划安装35台风电机组,其塔筒高度更是达到了广西在建风电项目中的新高——185米。
2024年全球铅市场供需状况报告指出,与2023年相比,2024年全球铅市场的供应过剩情况有了显著改善,降至3.6万吨,远低于上一年的15.3万吨。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铅产量的减少,这种电池金属的市场供需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据LME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伦镍库存继续呈现增长态势,然而本周却出现了小幅回落。截至最新数据,LME镍库存水平已达到192,828吨,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上周的库存量,更是位于逾三年的高位水平。
LME的持仓数据还显示,截至2月20日,80%-90%的LME铝库存和锌库存同样由单一方持有。对此,LME在电子邮件中回应称,他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些市场的紧张状况,并已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市场的持续有序运行。
锌精矿的有限供应是导致精炼锌产量下滑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精炼锌产量下降了2.6%,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的产量减少。此外,加拿大、中国、南非和秘鲁的锌矿产量也减少了2.8%,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的局面。
中企在全球储能市场上也斩获了大量订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球储能市场散发订单已超过100GWh,其中不乏10GWh以上的大单。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企纷纷拿下海外大单,显示出中国企业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由万华化学(烟台)电池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选址于烟台海阳。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68亿元,占地面积广阔,达到1850亩。在2025年,该项目计划投资7亿元,主要用于建设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厂房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在2026年6月率先投产一条10万吨的磷酸铁锂生产线,并预计在2032年12月实现全面投产。
该生产线采用了先进的单机架布局,设计年产能高达150万吨,产品厚度范围广泛,从6毫米到400毫米(极限厚度可达800毫米),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该生产线将实现三维正向及轧线全数字化设计,有效规避设备间的碰撞,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道琼斯旗下OPIS分析显示,全球多晶硅市场近期保持稳定,价格持稳在每公斤20.360美元。中国多晶硅出口增长,12月出口量较11月增长46%,其中59%销往马来西亚。然而,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特朗普签署的232条款关税,可能对光伏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限制含中国硅料的组件进入美国市场,进而推高全球硅料价格和美国组件成本。中国多晶硅市场供需逐渐平衡,产能利用率约40%,高电价限制产能扩张。业内人士认为,消除产能过剩是平衡光伏供应链的关键。
2025年2月24日,三峡能源宣布其控股子公司与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的阜阳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1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已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阜阳海钠注册资本1.5亿元,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与销售、技术服务等。此次产线达产标志着三峡能源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产业化突破,为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推动钠离子电池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助力能源转型。
2025年2月25日,科林电气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旨在贯彻国家政策,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方案聚焦六大核心内容:提升主营业务效率、重视投资者回报、优化公司治理、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做好履职保障及风险提示。科林电气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市场布局、持续分红、完善治理结构、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等举措,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综合能源服务商,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融和元储与DeepSeek合作打造的“融和·白泽”系统,通过AI技术实现对超2000万颗电芯的监控,日处理信息量达TB级,效率提升超50%。系统具备毫秒级故障检测与调度响应能力,运维成本降低超30%。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框架,该系统可快速完成项目定容与选型,精准预测电力现货交易策略,助力融和元储在现货市场电量与电价双领先。同时,系统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延长储能系统寿命约5%,运维成本降低12%。融和元储以“做最懂运营的储能服务商”为理念,持续探索前沿科技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落地,推动绿色智慧能源发展。
美国可再生能源公司Ormat Technologies在以色列电力局招标中中标两份为期15年的储能项目协议,总容量达300MW/1200MWh。项目由Ormat与以色列Allied Infrastructure LTD合作开发,预计2028年投入运营。Ormat首席执行官Doron Blachar表示,这标志着Ormat在以色列储能市场的首次大规模布局,将助力以色列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0%的目标。此次中标不仅是Ormat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也为全球储能市场树立了新的合作典范。
广东清远高新区和河源源城区的两大独立储能项目近日获得市级电网企业批复,总规模达600MW/1.2GWh。项目由联名综合能源(广东)有限公司投建,建成后将显著提升电网调峰调频能力,缓解网络阻塞,增强区域供电保障能力。两大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广东电网升级提供支撑,也为可再生能源接入创造条件,推动区域能源转型,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5年2月20日,三一硅能与上海元亨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沙签署购电协议,标志着马达加斯加首个微电网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为石墨矿区提供光伏储能电站的清洁能源,助力当地能源转型。签约仪式上,双方就合作细节深入探讨,并对未来合作充满信心,计划在非洲地区进一步推广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推动非洲可持续发展。
2024年,宁德时代以41%的市占率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市场榜首。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03GWh,宁德时代以110GWh蝉联冠军;动力电池出货量达1157GWh,宁德时代以491GWh登顶。其成功源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如“天恒”系统助力全球最大储能项目,以及全球化布局推动海外业务增长。宁德时代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战略布局,巩固了在全球电池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
2025年2月24日,北京卡文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增资项目,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21.89%。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股东包括福田汽车、亿华通、博世创投等。自成立以来,卡文新能源布局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两大技术路线,推出VAN、轻卡、重卡等系列车型,覆盖城市物流到中长途干线物流场景。此次增资将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推动氢能汽车商业化进程,助力绿色物流发展。
2025年2月24日,黑龙江集贤风储氢醇一体化(化工端)项目完成备案,总投资23.10764亿元,由双鸭山鸿展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5.4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3万吨绿色甲醇生产装置及其配套设施,以电解水制氢和发酵二氧化碳为原料,年产13万吨绿色甲醇。项目涵盖二氧化碳压缩、电解水制氢、储氢、甲醇合成等工艺,推动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和能源转型。
金力股份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锂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的研发与生产。作为《锂离子电池聚烯烃隔膜》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金力股份一直将技术创新视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其产品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列,并成功覆盖了全球多家知名电池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