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材料龙头企业福斯特日前就供应链问题作出说明,强调其光伏粒子采购体系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公司主要使用的EVA粒子和POE粒子采购渠道多元化,能够有效规避国际贸易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福斯特的光伏粒子供应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的进口渠道,二是快速增长的国内供应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石化企业在光伏级材料领域的突破,公司国产化采购比例已超过50%。这一转变显著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在具体材料方面,EVA粒子作为传统光伏封装材料,国内产能近年来快速扩张。而更具技术含量的POE粒子也取得重要进展,万华化学等企业自2024年起实现规模化生产,为下游厂商提供了更多选择。行业专家指出,POE材料在抗PID性能和耐候性方面具有优势,正逐步扩大在双面组件市场的应用份额。
作为全球光伏胶膜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领军企业,福斯特的规模化优势为其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批量采购策略,不仅确保了材料供应安全,还在成本控制方面保持竞争力。这种供应链优势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多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市场分析显示,光伏产业链的本地化趋势正在加速。除封装材料外,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组件的各个环节,中国企业都在提升自主供应能力。这一方面降低了地缘政治风险,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内光伏材料技术的进步。
福斯特方面表示,将持续优化供应链布局,平衡进口与国产材料的采购比例。公司正在与多家国内供应商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光伏材料的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这种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模式,有望进一步增强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光伏材料的稳定供应至关重要。福斯特的供应链策略既保障了自身生产需求,也为行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供了参考案例。随着新技术、
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光伏产业链的格局还将持续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