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启动的6000吨/日工程,不仅是中金岭南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和全资源化矿山目标的关键步骤,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一旦达到设计产能,将能够年产铅锌金属量6万吨,并综合回收利用白云石等有价资源。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将超过8亿元,年上缴增值税达到8000多万元。
捷股份表示,其全固态产品线主要包括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以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目前,硫化锂百吨级产线正处于试生产阶段,而固态电解质已建成吨级产线,并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10吨级产线,同时规划了千吨级中试产线。
华晟新能源的G12-132版型组件凭借其超高的功率和效率,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款组件的冠军功率高达768.938W,且已实现730W的量产交付,稳稳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同时,为了满足荷兰市场分布式光伏的主流趋势,华晟还特别推出了多款G12R珠峰系列矩形异质结组件,全方位覆盖了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
乌沙河光伏电站是西双版纳片区17个光伏发电建设子项之一,坐落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镇。这里太阳能资源丰富,稳定度高,是建设光伏电站的理想之地。电站占地面积广阔,约3160亩,共布置了48个光伏方阵,安装了约30.5万块高效单晶双面光伏组件。
3月10日至11日,氢航科技联合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电科院,携大疆M350 RTK氢电版完成广州市8条航线的飞行任务。此次飞行验证展示了氢能无人机在“绿电”“零碳”领域的应用潜力,为即将举办的十五运期间城市电网的绿色、安全、稳定供应提供支持。
欧洲能源公司在丹麦卡索项目的绿氢制甲醇工厂首次成功生产出粗甲醇。该项目预计在未来几周内完成调试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化绿甲醇工厂,并跻身欧洲最大的绿氢工厂之列。卡索工厂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可达4.2万吨,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中国华能张掖绿电制氢示范站成功投运,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适应性电解制氢系统满负荷产氢。项目采用华能自主研发的1300标方/小时电解槽和睿渥系统,实现“光伏发电—制氢—充装”全流程一体化。下一阶段将开展光氢直连模式运行,为氢电协同微网灵活管控提供新范式。
2025年2月,全球储能市场迎来12项重要进展,总规模超5.86GWh。项目分布在澳大利亚、立陶宛、英国、德国、波兰、缅甸、保加利亚、赞比亚等国家,涉及多家知名开发商。这些项目展示了储能技术在提升电网稳定性、优化可再生能源整合和降低运营成本方面的关键作用。
江苏三超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工商业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投运容量为2.977MWh。项目采用1.435MW/2.977MWh储能系统,通过低谷充电、峰时放电模式,预计全生命周期为企业节约能耗费用478万元。众树能源提供的智能运维系统保障了项目的高效运行,助力企业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比亚迪储能与Greenvolt Power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波兰400MW/1.6GWh电池储能系统。项目采用比亚迪MC Cube-T魔方储能系统,具备高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此次合作助力波兰能源转型,巩固比亚迪在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苏格兰Blackhillock项目一期成功投运,标志着欧洲最大输电级电池储能系统的正式启用。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00MW/600MWh,分两阶段实施,一期200MW已投运,剩余100MW预计2026年完成。SMA为项目提供了创新的构网解决方案,助力英国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2025年3月12日,河南灵宝西寨22MW分散式风电项目配套2.2MW/4.4MWh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总投资723万元,采用先进能量管理系统和高效率储能电池,有效提升储能系统性能。项目并网后,助力新能源消纳,促进节能减排,优化电网运行,为区域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
四川盐边县供电公司推出“三张清单”服务模式,优化举措助力钒钛产业集群化发展。2024年,公司协助17家工业企业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快速并网服务。面向重点企业,建立客户用电问题快速响应机制,提供综合能效分析和电力市场化交易咨询等增值服务,助力企业节能降碳,提升用电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5年,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将迎来超10家新电池工厂投产,总产能达421.5GWh,几乎翻倍。这些工厂由LGES、SK On、三星、丰田、福特等巨头支持,旨在提升美国电池供应链自主性,降低成本,创造就业,并推动技术创新。然而,政策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原材料供应和技术依赖等因素仍可能影响这些投资的长期前景。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和政策变化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山丹县乐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的50MW/200MWh中帛源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正式建成投用。该项目由甘肃伟力得储能电池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采用先进的全钒液流电池技术,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存储富裕电量,到用电高峰时释放出来,实现高效利用。项目不仅提升了电网稳定性,还为区域“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三星E&A与Nel达成重大合作协议,三星E&A将成为Nel的最大股东,并建立EPC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推广氢能工厂解决方案,研发更大规模的电解槽电堆平衡系统。此次合作将推动氢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速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进程。
他们首先来到了君和同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天天向上中央厨房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和云南壹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就储能电芯和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大宗食材集采和团餐供应、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合作洽谈。
旭阳集团拟控股亿华通,双方签署框架协议,旭阳集团将以定州旭阳氢能的全部股权及5.5亿元人民币认购亿华通新增A股股份。交易完成后,旭阳集团将成为亿华通的控股股东。此次合作将整合双方优势,推动氢能产业链全面升级,助力京津冀及全国氢能产业发展。
在这些被废止的项目中,风光制氢项目成为受影响最大的类别,共有12项被废止,涉及的新能源规模达到631.6万千瓦。此外,全额自发自用项目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共有7项被废止,新能源规模合计7.093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同样未能幸免,14项项目被废止,原计划建设的新能源规模达到529.5万千瓦。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六氟磷酸锂实际有效产能已达39.0万吨,其中中国占据37.1万吨/年的份额。然而,与2023年底的30万吨/年相比,尽管规划产能在2025年将超过100万吨,
据EVTank统计,2024年,全球锂电池类电动工具的出货量在无绳类电动工具中的占比已高达93.4%,这一显著增长推动了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市场的蓬勃发展。同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25.4%,总量达到26.3亿颗,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至130.7亿元。
Nyrstar在一份声明中解释了此次产量削减的决策背景,称这是在经过深入且全面的评估后作出的,旨在直接应对市场状况的恶化以及Nyrstar澳大利亚公司所面临的财务损失。霍巴特锌冶炼厂,作为全球最大的锌冶炼厂之一,年产能约为26万吨,
该项目预计总装机容量约为35兆瓦,覆盖全县范围内的公共建筑屋顶,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及公共设施等。合作企业不仅将参与光伏电站的设计、设备供应、施工安装、并网调试及验收,还需负责电站的运营维护及后期管理。
2025年3月12日,盐湖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集中精力攻克镁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并从多个方面同步推进。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中试基地、与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引进先进技术等。这些举措旨在加速科研成果落地,推动镁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镁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2025年3月12日,固高科技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表示看好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特别是在半导体、高端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领域。公司目前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约14%,数控与工业激光领域约30%,3C自动化领域约23%~24%。未来,公司将重点投入半导体/泛半导体设备和中高端数控领域,预计这两个领域在未来三至五年将保持较好的市场机遇与发展空间。
2025年3月10日,云南锗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太阳能锗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和性能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空间飞行器(如卫星)等领域。公司将继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了解相关动态,以推动太阳能锗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025年3月12日,英思特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端的消费电子配件所属的磁性应用器件目前交付进展顺利。这一进展表明英思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拓展和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公司在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3月10日,凯盛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纳米氧化锆产品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可作为三元锂电正极、固态电池电解质、固体燃料电池的掺杂材料。此外,公司生产的0.1mm-0.3mm的氧化锆研磨球还可用于固态电池和MLCC等领域。这一进展标志着凯盛科技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2025年3月12日,鲁北化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在建的重大项目是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扩建项目。该项目旨在提升公司的钛白粉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同时,公司旗下的金海钛业和祥海科技钛白粉生产经营正常,显示出公司在钛白粉领域的稳健发展态势。
3月12日,三菱重工集团的MHIET在相模原工厂成功试运行了一台500kW级氢燃料发动机发电机组,实现了100%氢燃料的额定运行。这次测试的发电机组是全新的6缸500kW级氢发动机,配备增强安全功能的辅助设备,整个系统从发动机启动到系统关闭都能稳定运行,紧急保护措施也有效。三菱重工已完成从设计到测试的开发周期,未来会进一步评估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发电机组使用纯氢燃料,燃烧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望为分布式电力系统脱碳贡献力量,是三菱重工为实现2040年碳中和目标开展的多项产品开发计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