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能科积极响应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需求,面向工商业端和C端用户打造“开鑫充电”品牌形象。公司采用“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加速全液冷超充、直流快充、交流慢充等高质量充换电产品的投入。目前,协鑫能科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计划在长三角和大湾区建设运营50个全液冷超充站,共同推动“储充光云”一体化液冷超充网络的建设。
比亚迪电动皮卡SHARK 6首批车型已从中国发运至澳大利亚,预计明年1月交付。这款搭载插电混合动力系统的皮卡以其硬朗外观、智能化配置和强劲动力性能,标志着比亚迪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澳大利亚售价57900澳元,低于市场预期,展现了比亚迪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2月25日,德福科技称锂电铜箔行业处于深度出清阶段。今年多家锂电铜箔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状况。德福科技将坚守主业,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动力,致力于在行业变革中稳步前行。
12月26日消息,德福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雾化铜箔和多孔铜箔,可作为固态电池应用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向近70余家客户送样,相关送样均处在电芯测试阶段,有望推动固态电池领域发展。
随着潍柴、宁德时代等企业推出大容量动力电池产品,电动重卡市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动力。大容量电池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电动重卡的续驶里程,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推动电动重卡市场化的关键因素。
2月26日消息,酒钢宏兴在金属材料领域成果突出。316H不锈钢用于重点核电项目,高锰无磁钢打破技术封锁并制定行业标准,锌铝镁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高端剃须刀用马氏体不锈钢替代进口,市场占有率超八成。
北京盛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近期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董文利,注册资本为3000万人民币,完全由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多个领域,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的研发、电池的销售与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销售与制造,以及电力设施器材的相关业务。此外,公司还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咨询和推广等服务,涉及进出口代理和技术进出口等业务。这一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2月26日消息,坤彩科技与国际资源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开采南非马坡斯矿场资源。项目有序推进,预计2026年前采购不少于500万吨钒钛磁铁矿,旨在降成本、完善产业链,对技术创新意义重大。
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智利最大单体光伏项目CEME1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技术与智利能源转型的完美结合。这个位于阿塔卡马沙漠的项目,不仅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成为光伏发电的理想之地,而且通过采用创新的“人字坡”光伏支架和清洁机器人技术,大幅提高了发电效率和环保性。CEME1项目不仅为智利约50万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每年减少约2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还被视为智利能源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推动智利向2050年至少7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迈进。
2024年12月26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的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成功举行了组件交付暨并网仪式。晶澳科技在过去180天内,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协调资源,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项目自2023年5月启动以来,晶澳科技通过高效的生产和物流管理,单月交付量最高达到400MW,单日卸货量达80车次,为项目的顺利并网做出了重要贡献。蒙能集团作为投资方,致力于将此项目打造为“国家优质工程”,并为内蒙古的新能源发展提供示范。未来,晶澳科技将继续支持内蒙古的清洁能源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富民县罗免老干山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这标志着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首批风光基地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该项目年均发电量可达36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4万吨,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电气最近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成为了国内首家获得ISCC EU认证的绿色甲醇供应商,涵盖了从生物质收储到绿色甲醇生产的整个流程。这一成就得益于其旗下绿源科技在吉林洮南市的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收集秸秆、预处理、气化、风电制氢、合成和精馏等步骤,生产出符合船用标准的绿色甲醇燃料。这一认证不仅标志着洮南项目成为国内首个ISCC认证的大规模绿色甲醇生产项目,也意味着上海电气的绿色甲醇合成技术方案获得了国际认可,为全国推广奠定了基础。
随着风光装机的快速增长,调峰电源的需求日益迫切,水电站作为主力调峰电源受到发电集团的重视。华电集团水电装机最多,突破3000万千瓦,而国家能源集团虽然水电装机最少,但正在积极追赶,其在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有显著增长。国家能源集团还计划依托大型水电站布局新能源基地,推动水风光一体化发展,增强电力供应稳定性。同时,水电资产整合也在加速,多家发电集团将水电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期创造更多利润。
三峡能源安徽无为10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实现首批并网发电,该项目采用“渔光互补”模式,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双重效益。预计每年提供1.3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节约标准煤约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万吨,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具有积极影响。
山东省枣庄市台阳独立储能电站二期的成功并网运行,标志着山东在新能源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该电站不仅提升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还展现了强大的经济性,成为大型储能电站盈利的典范。台阳电站采用先进的液冷储能系统,并通过AI超算平台的电芯预诊断系统确保安全,实现了对电芯的实时自动监测。此外,电站通过软硬件的赋能,特别是在电力现货交易辅助决策系统的帮助下,收益提升了超过40%,展现了高效、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能力。
现代汽车正加速推进全固态电池的生产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试点配备这些先进电池的电动汽车,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量产。目前,现代汽车的个别工艺设备已基本到位,仅剩物流自动化部分待完善。
上海见证了全国首单储能系统容量衰减损失补偿保证保险的签约,这一创新险种旨在解决新型储能尤其是电化学储能在长期运行中面临的容量衰减问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提供保障。
中国能建华北院成功拿下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设计项目。该项目位于乌审旗苏里格经济开发区,旨在通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土地、风光资源以及矿井疏干水资源,建设100万千瓦新能源设施和20万千瓦储能系统,为煤制烯烃生产提供绿色能源。项目完成后,将有效减少碳排放,降低对外部甲醇的依赖,稳定烯烃产能,助力实现降碳减碳的环保目标。
陕西能源宣布设立赵石畔电厂二期项目公司,标志着陕电送豫工程及陕北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煤电项目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公司注册资本157600万元,由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全资设立,旨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夯实煤电一体化发展基础。
赢科数能在江苏宿迁市来龙镇成功签约了9家公司的储能电站项目,总签约容量达到15.887MWh。这些项目覆盖了新材料、纺织、食品等多个行业,为了通过储能技术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项目完成后,将为当地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能源保障,并为探索虚拟电厂等新型能源管理模式提供支持,推动区域能源创新发展。
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富民县罗免老干山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标志着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首批风光基地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年均发电量可达36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4万吨,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西部地区绿色转型提供强劲动力。
内蒙古地区凭借丰富的风电和光伏资源,新能源发电量实现历史性突破。11月新能源发电量占比首次超过30%,年累计发电量突破千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内蒙古电力集团通过多项措施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船舶712所最近成功研发并交付了200千瓦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这是国内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拖轮领域的首次商业应用。该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配备两台100千瓦电池,采用高压储氢罐,总储氢量120千克,发电效率高达55%。与传统电力拖轮相比,氢燃料电池实现了零排放,同时保证了电能输出的高效率和动力的稳定性。此次交付不仅展现了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也为青岛港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推动了中国港口行业的绿色转型。
中工国际所属北起院提供设备的拉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成功点火,该项目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标志着北起院起重业务版图覆盖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实现了全国性战略布局的重大里程碑。
江苏华电仪征120MW/240MWh风光集中配建储能项目正式开工,由扬州能源集团与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该项目将提升电网调峰调频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缓解清洁能源消纳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德克萨斯州的CPS Energy公司与OCI Energy公司签署了一项长期储能容量采购协议,计划在Bexar县建设一个120MW/480MWh的电池储能系统,名为Alamo City项目,预计于2026年底投入运营。根据协议,OCI Energy将负责该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而CPS Energy则负责项目的运营控制。这一项目的持续放电时间为4小时,在德克萨斯州的ERCOT市场中较为罕见。此外,CPS Energy还与Eolian公司签署了两个电池储能项目的电力采购协议,总容量达到350MW,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Convergent Energy and Power公司与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签署了1.5亿美元的融资协议,旨在为公司的分布式太阳能和储能系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推动超过10亿美元项目组合的增长。此次融资将助力公司在负荷转移和峰值负荷降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工业和公用事业客户提供价值。
新疆达坂城抽水蓄能项目已于12月20日正式获得核准,这是继阜康、哈密、布尔津等6个项目后的又一重要进展。该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140万千瓦,预计总投资额为107.13亿元。电站设计年发电量为19.83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为26.44亿千瓦时,对于提升区域能源结构和优化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姜庄湖智慧绿色超充港正式投运,作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打造的首座集多项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慧绿色充换电站,该站日均充电服务能力达到3000车次,标志着北京在绿色出行和智慧能源领域的新进展。
瓜州项目,一个70万千瓦的“光热储能+”项目,最近实现了全部并网,标志着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电站的成功运行。这个项目不仅代表了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还展现了恒基能脉及其员工在极端条件下的卓越努力和技术创新。通过与三峡新能源合作,瓜州项目整合了风力、光伏和光热发电,形成了一个综合性能源供应系统,预计每年可发电20.3亿度,节约6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87万吨,为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