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锚杆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地下水水位以下锚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桩锚支护为基坑支护结构中的主要支护形式。锚杆施工前,基坑四周的桩体结构已经完成,锚杆主要起到对桩体的拉结作用。一般的锚杆施工主要由锚杆钻机在支护桩背后的土层中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后,将锚索从孔口插入至孔底并进行注浆,边注浆边退出钻杆;直至水泥浆从孔内冒出后停止注浆;随后进行第二次注浆;待孔内水泥浆达到张拉强度要求后,对锚杆进行张拉。
从目前的施工技术来看,水位以下锚杆开孔灌浆注浆技术应用较少,锚杆钻孔开口处一般位于水位以上,以保证钻孔点无水外渗。由于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坑深度随之增加,当地下水位较高,或遇雨季施工后就更无法保证锚杆开孔是否位于水位以上。而锚杆在地下水水位以下开孔就会有水从开孔位置涌出,甚至出现涌砂现象,严重影响基坑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水水位以下锚杆施工方法以解决锚杆在地下水水位以下开孔就会有水从开孔位置涌出,甚至出现涌砂现象,严重影响基坑的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水水位以下锚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1:采用锚杆钻机在支护桩之间的土体或止水帷幕水泥浆体系上钻孔;
步骤2:采用棉丝对钻孔进行封堵;
步骤3:将锚索从孔口插入至孔底并进行注浆;
步骤4:在孔内增设二次压力注浆管,进行二次压力注浆,并在孔口设置引流管;
步骤5:在锚杆的杆体内增设三次孔底劈裂注浆管,进行三次劈裂注浆;
步骤6:待浆体达到预定强度后进行张拉,张拉后在孔内设置四次压力注浆管,进行四次压力注浆;
步骤7:四次注浆完成后观察孔口有无地下水渗出,如有水渗出继续重复步骤6,直至孔口无水渗出。
其中,所述二次压力注浆管的上部采用铁管,下部采用塑料注浆管,所述塑料注浆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注浆孔。
其中,所述二次压力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其中,所述三次孔底劈裂注浆管比锚杆的长度长0.4m~0.6m,所述三次孔底劈裂注浆管的上部采用铁管,下部采用塑料注浆管,且塑料注浆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注浆孔。
其中,在所述三次劈裂注浆中,每延米水泥不少于80kg,注浆压力为2mpa~4mpa。
其中,所述三次劈裂注浆的注浆中掺加有减水剂。
其中,所述四次压力注浆管的前端采用丝堵密封,末
声明:
“地下水水位以下锚杆施工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