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机固废气化与电解水制氢耦合的甲醇制备工艺”,采用“绿氢”与有机固废碳源合成制备甲醇,破解氢储运难题,实现有机固废整体消纳及资源化利用,将弃风、弃光、生物质能等多种特质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耦合、多能互补,促进异质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推动氢能、电能和热能系统融合,促进形成多元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属于新能源、绿色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全球氢需求量增长迅速,新型储能和氢能有望规模化发展并带动能源系统形态根本性变革。2022年3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加速推广氢能在交通、储能、发电、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以绿色低碳为方针,加强氢能的绿色供应,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但目前全球氢能源发展存在两处短板:一,90%以上的氢是来自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灰氢”,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二,可再生资源制“绿氢”技术,因其在制备过程中的零碳排放优势备受各方关注,但基于光伏风电的大规模“绿氢”生产地和消费地存在严重不匹配现象。可再生电力的长途运输是走向全球社会去化石化的重要一步。在氢的制-储-运-用流程中,目前主要以气态氢储-运为主,但氢储-运成本高昂,用户成本过高,这将抑制氢的需求,反过来又抑制“绿氢”的规模化生产,导致规模化-降成本路径受阻。长远来看,建设专门的纯氢输送管网需要全新的布局、建设,投资大、周期长。
3.基于以上,通过“液态阳光”甲醇储能或氨氢储能规模化转化消纳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路线应运而生: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绿氢”与氮或碳合成转化为氨、甲醇、甲烷、合成气等,即power-to-x工艺(ptx)。甲醇常温常压下为液态,能量密度大、易于储存运输,在绿色能源载体和燃料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尤其在“双碳”背景下,作为氢的重要载体并且本身又是大宗基础化工品,甲醇和氨等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4.目前未见相关的专利叙述将生物质能和电解水结合的绿色甲醇制备工艺,因此提出本专利发明。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机固废气化和电解水制氢耦合的甲醇制备工艺”,采用“绿氢”与生物质碳源合成制备甲醇载氢体,破解氢储运难题,实现有机固废整体消纳及资源化利用,将弃风、弃光、生物质能等多种特质的
声明:
“有机固废气化与电解水制氢耦合的甲醇制备工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