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危险废物中工业废盐的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盐,如化工行业、医药行业产生的废盐以及食品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盐,这些固体废盐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或其它杂质使得该盐无法再利用。工业废盐具有成分复杂、有毒有害性大、处理成本高、环境危害大等特点,并且大部分废盐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的单盐或混盐,是
危废行业处理的难点,受到公众和管理者的广泛关注。面对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工业废盐的处理处置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3.针对工业废盐中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盐洗法、高温熔融法、热解法、高级氧化法。其中热解碳化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
4.热解法是利用热解炉在600℃~700℃、缺氧条件下,使废盐中的有机物发生不完全氧化,分解为ch4、h2、co和焦炭的过程。而废盐中的有机物热解后形成的焦炭残留在无机盐表面,需进行进一步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处理,使无机盐与焦炭分离,最终制得纯度较高的无机盐产品。目前市场上的热解系统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内热式热解炉内温度不均、局部高温,出现废盐热解不充分及结焦结块的问题,影响生产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热解法导致的废盐热解不充分及结焦结块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包括热风炉、混合室、热解炉、旋风
除尘器和热风机,其中,所述热风炉的出口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混合室的出口与所述热解炉连通,所述热解炉的出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连通,所述旋风除尘器与所述混合室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所述热风机。
8.进一步地,所述热风炉的燃料为天然气,含氧量在2%以内,热风温度为1000摄氏度及以上。
9.进一步地,所述热解炉为回转式热解炉。
10.进一步地,所述热解炉中的废盐的温度为550
?
650摄氏度,停留时间为50
?
120分钟。
11.进一步地,所述热解炉中的废盐的温度为600摄氏度,停留时间为100分钟。
12.进一步地,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还包括烟气处理模块,所述烟气处理模块与所述旋风除尘器的出口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热解炉的进口的热风温度为650
?
700摄氏度。
14.进一步地,所述热解炉的出口的烟气温度为350
?
450摄氏度。
15.进一步地,所述热风机的出口或者入口设置烟气调节装置。
16.进一步地,所述热风机具有风量调节功能。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可使得热解烟气再循环增加了热解炉内的烟气量,有利于工业废盐与热风充分接触,加速热解。热解烟气再循环降低了进入热解炉的热风温度,温度控制远离工业废盐的熔点,避免废盐结焦结块;热解炉后设置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物理手段拦截烟气中携带的大部分的工业废盐,同时降低了回流烟气中盐粒与混合室的热风炉高热热风接触导致熔化粘壁的风险。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0.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1.图1为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1、热风炉;12、混合室;13、热解炉;14、旋风除尘器;15、热风机;16、烟气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热风炉11、混合室12、热解炉13、旋风除尘器14和热风机15,其中,所述热风炉11的出口与所述混合室12连通,所述混合室12的出口与所述热解炉13连通,所述热解炉13的出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14连通,所述旋风除尘器14与所述混合室1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所述热风机15。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可使得热解烟气再循环增加了热解炉13内的烟气量,有利于工业废盐与热风充分接触,加速热解。热解烟气再循环降低了进入热解炉13的热风温度,温度控制远离工业废盐的熔点,避免废盐结焦结块;热解炉13后设置旋风除尘器14进行除尘,物理手段拦截烟气中携带的大部分的工业废盐,同时降低了回流烟气中盐粒与混合室12的热风炉11高热热风接触导致熔化粘壁的风险。
26.所述热风炉11的燃料为天然气,空气助燃,含氧量在2%以内,热风温度为1000摄
氏度及以上,通过热风炉产生热风。
27.所述热解炉13为回转式热解炉。工业废盐进入热解炉13中,加热分解到规定热解时间后排出热解盐。
28.所述热解炉13中的废盐的温度为550
?
650摄氏度,停留时间为50
?
120分钟。保证工业废盐充分热解。如所述热解炉13中的废盐的温度为600摄氏度,停留时间为100分钟。
29.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还包括烟气处理模块16,所述烟气处理模块16与所述旋风除尘器14的出口连接。通过烟气处理模块16,使得旋风除尘器14中排出的烟气得到处理后排入大气。
30.所述热解炉13的进口的热风温度为650
?
700摄氏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工业废盐熔化,出现结焦结块的现象。
31.所述热解炉13的出口的烟气温度为350
?
450摄氏度。热解前工业废盐温度按20℃考虑,根据热解炉13的进口的热风温度、出口的烟气温度、废盐热解吸热量、散热损失等参数,可计算热解炉13的进风量。
32.所述热风机15的出口或者入口设置烟气调节装置,或者所述热风机15具有风量调节功能。调节进入混合室12与排放烟气的比例,进而控制混合室12出口混合风温度。
33.热风炉11的出口热风进入混合室12,同时利用热风机15将热解炉13出口的低温风导入混合室12,两股气体充分混合,热风温度降低至热解炉13进口热风温度要求。通过烟气再循环方式进入热解炉13的风量加大,工业废盐与热风充分接触,强烈掺混,热解快速且高效。
34.另外,热解炉13的出口设置旋风除尘器14,将热解炉13的烟气携带的大部分细颗粒废盐收集,减轻后续烟气处理中粉尘收集工作量,同时降低了回流烟气中盐粒与混合室12的热风炉11的高热热风接触导致熔化粘壁的风险。
35.烟气再循环的动力由热风机15提供,热风机15的设计温度大于热解出口烟气温度。调节进入混合室12与排放烟气的比例,进而控制混合室12的出口混合风温度。
3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技术特征:
1.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风炉、混合室、热解炉、旋风除尘器和热风机,其中,所述热风炉的出口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混合室的出口与所述热解炉连通,所述热解炉的出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连通,所述旋风除尘器与所述混合室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所述热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的燃料为天然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为回转式热解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气处理模块,所述烟气处理模块与所述旋风除尘器的出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的进口的热风温度为650
?
700摄氏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的出口的烟气温度为350
?
450摄氏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的出口或者入口设置烟气调节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具有风量调节功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包括热风炉、混合室、热解炉、旋风除尘器和热风机,其中,所述热风炉的出口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混合室的出口与所述热解炉连通,所述热解炉的出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连通,所述旋风除尘器与所述混合室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所述热风机。可使得热解烟气再循环增加了热解炉内的烟气量,有利于工业废盐与热风充分接触,加速热解。热解烟气再循环降低了进入热解炉的热风温度,温度控制远离工业废盐的熔点,避免废盐结焦结块;热解炉后设置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物理手段拦截烟气中携带的大部分的工业废盐,同时降低了回流烟气中盐粒与混合室的热风炉高热热风接触导致熔化粘壁的风险。炉高热热风接触导致熔化粘壁的风险。炉高热热风接触导致熔化粘壁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伦 张宏策 张旭 刘辉 张飞龙 贾文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2
技术公布日:2022/1/4
声明:
“工业废盐热解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