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709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陕西三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09-15 13:50:19


一种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危险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

背景技术:

2.铊污染来源包括各种含铊金属与非金属矿的采选和冶炼,以及使用含铊原辅料的钢铁、燃煤、部分化工、水泥制造等行业的工业生产活动。含铊矿石、冶炼废渣的风化淋滤,矿物采选、冶炼、化工(造纸、硫酸、磷肥、钾肥等)的废水排放,以及冶炼、钢铁、燃煤电厂、水泥制造的烟尘沉降等,是铊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国家危废废物名录》(2021)明确将含铊废物列为hw30类危险废物,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19)中并未列出铊允许填埋的控制限值,由此可见,国内相关铊排放及控制标准并不健全。

3.随着《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19)的颁布,国家对危废填埋场的建设及运营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各危废处置企业纷纷开始启动刚性填埋装置的建设。刚性填埋装置用于放置或贮存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以埋藏或改变废物的特性。刚性填埋装置通常采用刚性结构,可增强填埋场渗沥液渗漏的可控强度。

4.现有填埋装置,防渗漏效果差,容易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包括:废料库、防渗层和渗液收集装置;

7.所述防渗层包括:防渗膜层、无纺布层、卵石层和混泥土层,

8.所述防渗膜层设置在所述废料库外侧壁上,

9.所述无纺布层设置在所述防渗膜层外侧壁上,

10.所述卵石层设置在所述防渗膜层底部与所述无纺布层底部之间,

11.所述混泥土层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层外侧壁上;

12.所述渗液收集装置包括:渗液收集腔和渗液排出组件,

13.所述渗液收集腔密封连接在所述混泥土层底部,

14.所述渗液排出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渗液收集腔底部;

15.其中,整个填埋装置嵌入在土壤上开设的深坑中。

16.进一步地,所述废料库包括:盖板、若干废料筒和固定板,

17.所述固定板上间隔设有若干安装孔,

18.所述废料筒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19.所述盖板密封设置在所述废料筒上方,且与所述防渗层顶端密封卡接,

20.其中,所述防渗膜层沿着所述固定板外侧壁设置。

21.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渗膜层底部和所述卵石层底部均呈球面结构。

22.更进一步地,所述渗液收集腔呈碗型结构。

23.更进一步地,所述渗液排出组件包括:l型排液管、第一截流阀和排液泵,

24.所述l型排液管设置在所述渗液收集腔底部,且与所述渗液收集腔连通,

25.所述第一截流阀设置在所述l型排液管上,

26.所述排液泵与所述l型排液管末端连接,且所述排液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渗液排出管。

27.更进一步地,所述混泥土层下部呈t型结构,且在其底部设有u型支撑架,

28.其中,所述u型支撑架的一侧壁上设有安装l型排液管的通孔。

29.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固定连接有废气收集组件。

30.更进一步地,所述废气收集组件包括: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二截流阀、法兰盘和过滤器。

31.所述第一钢管贯穿所述盖板,

32.所述第二截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管上,

33.所述第二钢管通过所述法兰盘与所述第一钢管连接,

34.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管上。

35.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下端中部留有锥形腔,其中,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锥形腔连通。

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7.1、本方案将稳定化/固化处理后的废料分成若干个单元进行处理,且相邻单元之间留有间隙,使每个单元成为独立区域,避免了因为地质结构不稳定造成底板断裂或柔性人工衬层破损而使整个填埋场的渗液泄漏的情况。

38.2、本方案通过设置的渗液排出组件和渗液收集腔,可以及时的将渗液进行收集且排出坑内,从而避免了地下水的污染。

39.3、本方案通过设置的废气收集装置,可以将废料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然后通过过滤器进行净化,从而减少了大气的污染。

附图说明

4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4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

43.1为防渗膜层,2为无纺布层,3为卵石层,4为混泥土层,5为渗液收集腔,6为l型排液管,7为第一截流阀,8为排液泵,11为盖板,12为废料筒,13为固定板,14为第一钢管,15为第二钢管,16为第二截流阀, 17为法兰盘,18为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5.一种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还包括:稳定化/固化系统;

46.所述稳定化/固化系统为:将含铊废物通过加水溶解,将其中的可溶性铊化合物溶解进入水溶液中;三价铁在双氧水氧化的情况下形成铁氧体,对有害成分具有一定的包裹与类磁体吸附作用,将溶液中的铊吸附包裹在铁氧体中;

47.铊离子具有的亲硫性使其与硫反应形成难溶于水、难溶于碱的硫化亚铊沉淀,使铊离子得到稳定化;

48.最后通过水泥吸附、包裹,在碱性环境下抑制其重金属的浸出性、迁移性,从而将铊以难溶物的形式包裹在固化体中。

49.含铊废物经过优选的药剂进行稳定化/固化后,固化体的浸出毒性可以降低至30μg/l以下,有效避免有害成分向环境中扩散,降低对人体与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50.本实施例开辟了一种新的含铊废物稳定化/固化系统,试验表明“水 +h2o2+fecl3+na2s+水泥”的稳定化固化体系可将铊的浸出浓度降至30μg/l 以下(质量配比为:含铊废渣:水:h2o2:fecl3:na2s:水泥=1:2.5:0.4:0.2:0.25:5,养护时间48h以上),该浸出浓度已严于填埋场填埋废物入场中要求的所有重金属浸出浓度。

51.形成的稳定化/固化体再进行安全填埋,参见图1,如图1所示,一种含铊废物无害化安全填埋系统,包括:废料库、防渗层和渗液收集装置;

52.所述防渗层包括:防渗膜层1、无纺布层2、卵石层3和混泥土层4,

53.所述防渗膜层1设置在所述废料库外侧壁上,

54.所述无纺布层2设置在所述防渗膜层1外侧壁上,

55.所述卵石层3设置在所述防渗膜层1底部与所述无纺布层2底部之间,

56.所述混泥土层4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层2外侧壁上;

57.所述渗液收集装置包括:渗液收集腔5和渗液排出组件,

58.所述渗液收集腔5密封连接在所述混泥土层4底部,

59.所述渗液排出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渗液收集腔5底部;

60.其中,整个填埋装置嵌入在土壤上开设的深坑中。

61.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的主要发明点在于,其一,优选的药剂对含铊废物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后,固化体的浸出毒性可以降低至30μg/l以下,有效避免有害成分向环境中扩散;其二,多层防渗层的设置,降低了渗液泄漏的风险,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地下水;其三,渗液排出组件的设置,在多层防渗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防止渗液泄漏将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当有渗液穿过防渗层时,可通过渗液收集腔将渗液汇集,然后通过渗液排出组件将渗液排出;其四,废气的排出组件的设置,可以将废料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排出废料库,通过过滤器处理后,排放到外界,降低了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6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料库包括:盖板11、若干废料筒12 和固定板13,

63.所述固定板13上间隔设有若干安装孔,

64.所述废料筒12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65.所述盖板11密封设置在所述废料筒12上方,且与所述防渗层顶端密封卡接,

66.其中,所述防渗膜层沿着所述固定板13外侧壁设置。

67.需要说明的是,将废料筒间隔设置,可以避免废料之间的相互接触,从而,可以针对废料的类型进行填埋,如此避免了多种废料混在一起,而产生更复杂的废气。

68.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渗膜层1底部和所述卵石层3底部均呈球面结构。

69.其中,将防渗膜层底部和卵石层底部设置为球面结构,可以有效的将渗液集中在底部,从而降低渗液向着四周扩散的风险,同时,方便渗液的集中收集。

70.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渗液收集腔5呈碗型结构。

71.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渗液排出组件包括:l型排液管6、第一截流阀7和排液泵8,

72.所述l型排液管6设置在所述渗液收集腔5底部,且与所述渗液收集腔5连通,

73.所述第一截流阀7设置所述l型排液管6上,

74.所述排液泵8与所述l型排液管6末端连接,且所述排液泵8的输出端连接有渗液排出管。

75.需要说明的是,渗液收集在渗液收集腔内,通过外联电脑控制截流阀打开,渗液顺着l型排液管流出,然后,启动排液泵将渗液顺着渗液排出管输送至地面上的渗液收集容器内。

76.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混泥土层4下部呈t型结构,且在其底部设有u型支撑架,

77.其中,所述u型支撑架的一侧壁上设有安装l型排液管6的通孔。

78.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1上固定连接有废气收集组件。

79.需要说明的是,u型支撑架的设置,主要起到一个底座的作用,将整个装置支撑在空中,避免装置直接与坑底接触,既方便各种管道的架设,同时也方便后期的装置维修。

80.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气收集组件包括:第一钢管14、第二钢管15、第二截流阀16、法兰盘17和过滤器18。

81.所述第一钢管14贯穿所述盖板11,

82.所述第二截流阀16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管14上,

83.所述第二钢管15通过所述法兰盘17与所述第一钢管14连接,

84.所述过滤器18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管15上。

85.需要说明的是,将废气收集组件以法兰盘为界限,分割成两部分,当完成废料的填装后,需要进行盖板密封,因此,为了减少盖板的重量,方便封盖的过程,将第一钢管连接在盖板上,当完成盖板的封盖后,通过法兰盘再将第二钢管进行连接,如此,完成废气收集组件的组装;

86.当废料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废气,通过外联计算机控制第二截流阀打开,废气从废料筒流入第一钢管内,然后,从第一钢管流向第二钢管,最后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后,排至外界。

87.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1下端中部留有锥形腔,其中,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锥形腔连通。

88.其中,所述盖板底部与废料筒上端留有一定距离,且将盖板中部设置为锥形结构,如此,有利于废气汇集在锥形腔内,从而方便废气的排出。

8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使用时,将废料分类填入废料筒内;

90.接着,将盖板进行封盖,使得废料与外界隔绝,然后,将第二钢管通过法兰盘与第一钢管连接;

91.接着,通过外联计算机控制第一截流阀打开、第二截流阀打开、排液泵运转、过滤器工作,

92.其中,渗液排出过程:渗液穿过防渗层,进入渗液收集腔内,然后顺着l型排液管流出,然后,排液泵将渗液顺着渗液排出管输送至地面上的渗液收集容器内;

93.废气排出过程:当废料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废气,废气从废料筒流入第一钢管内,然后,从第一钢管流向第二钢管内,最后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后,排至外界。

9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技术特征:

1.一种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料库、防渗层和渗液收集装置;所述防渗层包括:防渗膜层、无纺布层、卵石层和混泥土层,所述防渗膜层设置在所述废料库外侧壁上,所述无纺布层设置在所述防渗膜层外侧壁上,所述卵石层设置在所述防渗膜层底部与所述无纺布层底部之间,所述混泥土层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层外侧壁上;所述渗液收集装置包括:渗液收集腔和渗液排出组件,所述渗液收集腔密封连接在所述混泥土层底部,所述渗液排出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渗液收集腔底部;其中,整个填埋装置嵌入在土壤上开设的深坑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库包括:盖板、若干废料筒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间隔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废料筒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盖板密封设置在所述废料筒上方,且与所述防渗层顶端密封卡接,其中,所述防渗膜层沿着所述固定板外侧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膜层底部和所述卵石层底部均呈球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液收集腔呈碗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液排出组件包括:l型排液管、第一截流阀和排液泵,所述l型排液管设置在所述渗液收集腔底部,且与所述渗液收集腔连通,所述第一截流阀设置在所述l型排液管上,所述排液泵与所述l型排液管末端连接,且所述排液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渗液排出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泥土层下部呈t型结构,且在其底部设有u型支撑架,其中,所述u型支撑架的一侧壁上设有安装l型排液管的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固定连接有废气收集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收集组件包括: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二截流阀、法兰盘和过滤器,所述第一钢管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二截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管上,所述第二钢管通过所述法兰盘与所述第一钢管连接,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管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下端中部留有锥形腔,其中,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锥形腔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属于危险废弃物处置技术领域,包括:废料库、防渗层和渗液收集装置;防渗层包括:防渗膜层、无纺布层、卵石层和混泥土层,防渗膜层设置在废料库外侧壁上,无纺布层设置在所述防渗膜层外侧壁上,卵石层设置在防渗膜层底部与无纺布层底部之间,混泥土层设置在无纺布层外侧壁上;渗液收集装置包括:渗液收集腔和渗液排出组件,渗液收集腔密封连接在混泥土层底部,渗液排出组件固定连接在渗液收集腔底部。本方案将稳定化/固化处理后的废料分成若干个单元进行填埋,且相邻单元之间留有间隙,使每个单元成为独立区域,避免了因地质结构不稳定而使整个填埋场的渗液泄漏的情况。整个填埋场的渗液泄漏的情况。整个填埋场的渗液泄漏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刘升磊 华媛 任波峰 薛子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三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3/1
声明:
“含铊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