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土壤修复技术

> 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及其方法与流程

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及其方法与流程

719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2023-09-18 11:32:51

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土壤污染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土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好土壤环境是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区的基本保障,而土壤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污染易、修复难、投入大、见效慢,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立长效工作管理机制。目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量大,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少,缺乏相关信息系统辅助工作开展,工作质量和效率均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量大,缺乏相关信息系统辅助工作开展,工作质量低和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包括:

5.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所述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能够获取现场踏勘调查、土壤采样、地下水采样和样品检测结果;

6.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其能够对土壤污染修复的全流程进行管理,所述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依据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的现场踏勘调查、土壤采样、地下水采样和样品检测结果,制定土壤修复方案,监测土壤修复过程,获取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其中,所述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利用评估数据评判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对于无法达到理想修复目标的地块,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7.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所述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对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获得的最终土壤修复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土壤环境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8.作为优选的,还包括:

9.土壤环境数据共享模块,其与官方平台对接以实现土壤环境数据的信息共享,所述土壤环境数据共享模块与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有信息系统对接。

10.作为优选的,所述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包括场地环境调查项目立项、初步调查、初步采样分析、详细采样分析和风险评估。

11.作为优选的,所述环境调查管理模块还用于土壤环境调查项目管理、信息上报和信息查询。

12.作为优选的,还包括土壤环境档案管理模块,所述土壤环境档案管理模块统一管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和/或纸质资料,其中,所述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和/或纸质资料包括:参考资料、过程资料和结果资料。

13.作为优选的,所述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包括土壤环境三维信息构建单元和土壤

环境综合分析评价单元;

14.所述土壤环境三维信息构建单元对土壤数据进行三维建模以展现地质和样品的污染情况;

15.所述土壤环境综合分析评价单元能够进行对标分析、对照分析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土壤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辅助生态风险评价。

16.作为优选的,还包括土壤环境数据库,其用于存储土壤环境的数据以支撑平台运行,所述土壤环境数据库用于存储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的采样和检测的结果数据、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的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和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的统计与分析结果。

17.作为优选的,所述土壤环境数据库还包括业务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地理数据库。

18.作为优选的,所述业务数据库包括土壤调查数据、分析评价数据、土壤修复数据、土壤专家数据和档案数据。

1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污染防治方法,基于上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实施。

20.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1.1、本发明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全覆盖、全流程监管;内外业一体化,业务在线流转、数据自动沉淀。

22.2、本发明能够有效对土壤环境进行调查和管理,对需要修复的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过程的有效监管,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效率,减小人员投入。

23.3、本发明便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利于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中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的示意图;

25.图2为土壤环境数据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27.图4为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的示意图;

28.图5为土壤环境修复模块的示意图;

29.图6为土壤环境档案管理模块的示意图;

30.图7为基础设施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2.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包括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和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

33.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能够获取现场踏勘调查、土壤采样、地下水采样和样品检测结果。

34.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能够对土壤污染修复的全流程进行管理,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依据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的现场踏勘调查、土壤采样、地下水采样和样品检测结果,制定土壤修复方案,监测土壤修复过程,获取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其中,土壤环境修复管

理模块利用评估数据评判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对于无法达到理想修复目标的地块,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35.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对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获得的最终土壤修复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土壤环境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36.本发明还包括土壤环境数据共享模块,其与官方平台对接以实现土壤环境数据的信息共享,土壤环境数据共享模块与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有信息系统对接。该土壤环境数据共享模块面向管理单位,对所有数据接口和服务进行建立、控制、有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充分与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有信息系统对接,同时打通与上级部门的数据链路,有效支撑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数据与横向部门互联共享,与纵向部门上通下达。

37.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包括场地环境调查项目立项、初步调查、初步采样分析、详细采样分析和风险评估。环境调查管理模块还用于土壤环境调查项目管理、信息上报和信息查询。

38.本发明还包括土壤环境档案管理模块,土壤环境档案管理模块统一管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和/或纸质资料,其中,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和/或纸质资料包括:参考资料、过程资料和结果资料。

39.进一步的,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包括土壤环境三维信息构建单元和土壤环境综合分析评价单元;土壤环境三维信息构建单元对土壤数据进行三维建模以展现地质和样品的污染情况;土壤环境综合分析评价单元能够进行对标分析、对照分析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土壤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辅助生态风险评价。

40.本发明还包括土壤环境数据库,其用于存储土壤环境的数据以支撑平台运行,土壤环境数据库用于存储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的采样和检测的结果数据、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的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和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的统计与分析结果。

41.土壤环境数据库还包括业务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地理数据库。其中,业务数据库包括土壤调查数据、分析评价数据、土壤修复数据、土壤专家数据和档案数据。

42.本发明还包括信息平台权限管理模块,系统面向管理单位,功能包含角色与用户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对所有子系统的数据访问权限、功能使用权限、登录权限等进行集中、统一的权限管理。

4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污染防治方法,基于上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实施。

4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与解释。

45.实际使用时,本实施例搭建园区土壤环境数据库,将存量场地调查成果(初步、详细)加工入库,数据标准要兼容现有的国土数据、环保数据的数据标准,建立数据更新维护机制,通过对拆迁企业、转产企业、在产企业进行土壤环境调查和持续数据积累,及时对土壤环境数据库进行更新,并在信息系统中展现出来,实现园区土壤环境质量全局掌控,建立园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统一技术标准,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提高数据真实性,真实反映实际情况,通过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建设,辅助生态环境局开展土壤环境调查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强化对土壤环境调查过程及成果质量的管控,所有的流程、过程信息均留痕,可追溯,推动项目终身负责制,利用信息化

手段,加强对供应商及其技术人员的备案和考核管理,基于园区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开发土壤污染防治监管系统,对现有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预防新增土壤污染,基于土壤环境数据库,整合国土、环保、规划等行业相关存量数据,推动土壤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发挥场地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领域中的积极作用,新建的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融入生态环境局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整体架构,要与现有“智慧环保”系统对接,确保数据互联互通;同时,系统需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适应未来新功能开发、新系统对接需要,以及用户角色灵活配置。本发明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全覆盖、全流程监管;内外业一体化,业务在线流转、数据自动沉淀。

46.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土壤环境数据库包括土壤调查数据、分析评价数据、土壤修复数据、土壤专家数据和档案数据。专题数据库和地理数据库通过与现有的相关信息系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47.参照图3所示,为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48.土壤环境调查工作流程包括项目立项、初步调查、初步采样分析、详细采样分析、风险评估五大步骤。主要工作分为内业编制方案、分析评估,外业布点采样、现场快筛。从初步调查开始,若能判定场地无污染,则可不进行下一步调查,调查工作到此结束。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包括立项申请、立项审批、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分析评估、编制布点采样方案、编制检测分析方案、任务分配、点位确认、布点采样、现场快筛、样品交接、过程确认、撤场确认、样品运输、库房管理、检测分析、内部质量控制、编制检测报告、专家评审、场地特征参数调查、受体暴露参数调查、编制风险评估报告等功能,利用web和app,获取生成现场调查结果、采样和检测结果、风险评估结果,实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过程监管。

49.参照图4所示,为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的示意图。其中,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包括土壤环境三维信息子模块和土壤环境综合分析评价子模块,土壤环境三维信息子模块对土壤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直观展现地质、样品、污染情况,通过三维空间分析,辅助风险评估,为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决策支持,土壤环境综合分析评价子模块提供对标分析、对照分析和对比分析功能,计算土壤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辅助生态风险评价。

50.参照图5所示,为土壤环境修复模块的示意图。

51.其中,土壤环境修复模块包括治理修复项目管理、修复技术方案管理、修复工作方案管理、工程实施过程管理、效果评估项目管理、后期监管/风险管控。治理修复项目管理对修复项目基本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项目审核工作;修复技术方案管理主要通过污染地块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和调查评估信息,确定修复目标污染物、修复范围,最终生成修复技术方案;修复工作方案管理通过汇集修复工程监理方案、修复目标污染物、修复范围,最终生成修复工作方案,并对方案提供统一管理;工程实施过程管理主要是对修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检查成果、工程安全检查成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土壤污染修复的全流程进行管理;效果评估项目管理主要是对修复后的地块进行修复效果的评估,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于无法达到理想修复目标的地块,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后期监管/风险管控主要针对未达到理想修复目标的地块,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管,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52.参照图6所示,为土壤环境档案管理模块的示意图。

53.土壤环境档案管理包括纸质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影像档案管理、大事件,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和统计,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经济效益。

54.参照图7所示,为基础设施层的示意图。基础设施层包括政务云、三库、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硬件,为平台提供完善的软硬件资源基础。数据库层通过基础地理库、业务数据库、相关专题数据库存储场地调查相关的各类数据,通过平台的持续运行保障场地调查核心数据库的实时更新。服务层通过各类中间服务,接受客户端请求,调用、编辑数据库以实现业务功能。系统应用层通过对场地调查的全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实现场地信息更新、查询、分析以及与局办内部、平行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用户层对不同的角色用户通过相关的安全认证后登录系统,进行其权限允许的功能操作。

55.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5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技术特征:

1.一种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所述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能够获取现场踏勘调查、土壤采样、地下水采样和样品检测结果;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其能够对土壤污染修复的全流程进行管理,所述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依据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的现场踏勘调查、土壤采样、地下水采样和样品检测结果,制定土壤修复方案,监测土壤修复过程,获取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其中,所述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利用评估数据评判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对于无法达到理想修复目标的地块,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所述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对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获得的最终土壤修复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土壤环境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土壤环境数据共享模块,其与官方平台对接以实现土壤环境数据的信息共享,所述土壤环境数据共享模块与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有信息系统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包括场地环境调查项目立项、初步调查、初步采样分析、详细采样分析和风险评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调查管理模块还用于土壤环境调查项目管理、信息上报和信息查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土壤环境档案管理模块,所述土壤环境档案管理模块统一管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和/或纸质资料,其中,所述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和/或纸质资料包括:参考资料、过程资料和结果资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包括土壤环境三维信息构建单元和土壤环境综合分析评价单元;所述土壤环境三维信息构建单元对土壤数据进行三维建模以展现地质和样品的污染情况;所述土壤环境综合分析评价单元能够进行对标分析、对照分析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土壤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辅助生态风险评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土壤环境数据库,其用于存储土壤环境的数据以支撑平台运行,所述土壤环境数据库用于存储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的采样和检测的结果数据、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的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和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的统计与分析结果。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环境数据库还包括业务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地理数据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数据库包括土壤调查数据、分析评价数据、土壤修复数据、土壤专家数据和档案数据。10.一种土壤污染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实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及其方法,包括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土壤环境调查管理模块能够获取现场踏勘调查、土壤采样、地下水采样和样品检测结果;土壤环境修复管理模块,其依据现场踏勘调查、土壤采样、地下水采样和样品检测结果,制定土壤修复方案,监测土壤修复过程,获取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并利用评估数据评判最终土壤修复结果,对于无法达到理想修复目标的地块,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土壤环境综合分析模块,其对最终土壤修复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土壤环境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其能够有效对土壤环境进行调查和管理,对需要修复的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过程的有效监管,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效率,减小人员投入。减小人员投入。减小人员投入。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亮 吴春争 曹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3/1/11
声明:
“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及其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大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