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土壤修复技术

> 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的制作方法

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的制作方法

326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南京格洛特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23-09-18 11:13:44

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领域,特别是污染地块修复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污染土壤的修复通常包括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两种操作方式。其中,原位修复不需要挖掘和输送土壤,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对环境的扰动小,是场地治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发展了多种原位修复技术,比较典型的有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原位气相抽出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原位土壤淋洗技术、原位电磁波频率加热技术、原位玻璃化技术等。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具有修复周期短、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000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国内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程度不断加深,由此造成的健康与环境生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有机污染场地类型主要包括焦化类场地、农药类场地、染料类场地、煤制气类场地及加油站类场地等,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石油烃、卤代烃及pahs等。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热脱附、水泥窑焚烧、化学氧化及生物修复等。有机污染土壤化学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较为成熟和成功的修复技术,在国内外有大量成功的工程应用案例,是一种高效且成本适中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

[0004]

地块污染修复包括污染土壤和污染地下水处理及修复过程中废气治理,针对不同的介质,一般需要不同的工艺,不同的设备和技术,修复现场要有一定的施工作业面,满足各种机械设备作业空间,极易带来二次污染。地块修复完成后,部分设备撤走二次利用,部分遗弃,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地块污染区域合理布置一个及一个以上管井,每个管井兼具抽出和注入功能,相邻两个管井一个是抽出井一个是注入井,形成抽出井群和注入井群的有序间隔,污染地下水通过管井将地下水抽出,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14)将污染地下水分成重度污染和轻度污染,分别进入不同的收集池。

[0009]

(2)两个收集池的污染水都进行气液分离,气体进入废气治理装置,经过多级催化氧化湿法电氧化除尘后达标高空排放。

[0010]

(3)将(2)中气液分离的重度污染水经过水利空化气浮处理后,与(2)中气液分离后的轻度污染水一并送入至催化氧化装置内,进行多相催化氧化;

[0011]

气浮为现有的装置,主要是去除浮油和悬浮物,大致工作原理如下:加入絮凝剂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气浮的混合区,与释放后的溶气水混合接触,使絮凝体粘附在细微气泡上,然后进入气浮区。絮凝体在气浮力的作用下浮向水面形成浮渣,下层的清水经集水器流至清水池后,一部分回流作溶气水使用,剩余清水通过溢流口流出。

[0012]

优选的,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溶液总体积的0.2%-4%;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质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0013]

催化氧化的步骤如下:向催化氧化装置中加入双氧水,并对溶液进行催化氧化;双氧水的加入量为溶液总体积的0.1%-10%。

[0014]

(4)将(3)催化氧化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向达标后(即达到地块地下水修复目标值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8418-2017))的水中加入氧化剂回注至注入井中,抽出井和注入井同时工作,进而形成水力梯度,含化学氧化剂的水溶液由注入井通过污染土壤区域进入低水位的抽出井,化学氧化剂对经过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充分的接触氧化,达到不断循环淋洗的目的,重复上述(1)到(4)步骤,直至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达标。

[0015]

优选的,氧化剂的加入量为溶液总体积的0.1%-10%;加入氧化剂为双氧水、过硫酸钠、高锰酸钾、芬顿试剂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0016]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

(1)每个管井都有抽出和注入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切换功能,确保注入氧化剂溶液的合理分散与污染土体的充分接触。

[0018]

(2)对污染土体有淋洗和氧化的双重功能,且对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通过此种工艺一同治理,无需设计两套治理方案。

[0019]

(3)污染地下水经现场处理后直接用于回注水,节省了水的使用,减少了水的排出量。

[0020]

(4)整套系统可对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和修复中产生的废气综合治理,真正达到污染地块修复,不产生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0023]

实施例1

[0024]

某在产化工企业地块内有机物污染深度3-6米,地下水污染深度5米,厂区内有大量的厂房、设施等构筑物,不适合大面积的土体开挖,污染地块拟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结合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范围,考虑企业在产的现状,采用以下的修复工艺对土壤进行修复,步骤如下:

[0025]

(1)本地块阻隔桩墙的面积约为60000m3,阻隔区域内设计管井数量117口,深度12米,监测井11口,地块外对照井4口;相邻两个管井一个是抽出井一个是注入井,形成抽出井群和注入井群的有序间隔;

[0026]

(2)将污染地下水通过上游地区的管井抽出,抽出的污染地下水总量约100000m3,

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14)将抽出的污染地下水分为重度污染水(20000m3)和轻度污染水(80000m3);

[0027]

(3)将重度污染水和轻度污染水分别进行气液分离后,得到重度污染水(20000m3)和轻度污染水(80000m3);经过气液分离后产生的气体经过多级催化氧化进行除尘,除尘达标后高空排放;

[0028]

(4)将步骤(3)中经过气液分离后的重度污染水进行水利空化气浮处理:向溶液中加入总体积约200m3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进行水利空化气浮处理,后过滤,产生500kg絮凝物(重度污染进行絮凝沉淀,水量会少量的减少,相对于20000m3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故忽略);

[0029]

(5)将经过步骤(3)气液分离后的轻度污染水(80000m3)与经过步骤(4)处理过的重度污染水(20000m3)一并送入至催化氧化装置内,向溶液中加入总体积约500m3的27.5%的双氧水,并进行催化氧化;

[0030]

(6)对催化氧化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是否符合地块地下水修复目标值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8418-2017),向达标后的水(100000m3)中,加入总体积约800m3的氧化剂(27.5%双氧水)回注至下游地区的管井中;抽出井和注入井同时工作,进而形成水力梯度,含化学氧化剂的水溶液由注入井通过污染土壤区域进入低水位的抽出井,化学氧化剂对经过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充分的接触氧化,重复上述(1)到(6)步骤,达到不断循环淋洗的目的,直至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达标。

[0031]

经2年修复后,测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相关指标。

[0032]

地块污染土壤修复两年后,部分土壤监测数据如下表1所示:

[0033]

表1:某在产企业污染地块两年内土壤监测数据

[0034][0035]

地块污染土壤修复两年后,监测井和对照井监测数据如下表2所示:

[0036]

表2:某在产企业污染地块两年内地下水监测数据

[0037][0038]

实施例2

[0039]

某在产化工企业地块内有机物污染深度2-4米,地下水污染深度3米,厂区内有大量的厂房、设施等构筑物,不适合大面积的土体开挖,污染地块拟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结合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范围,考虑企业在产的现状,采用以下的修复工艺对土壤进行修复,步骤如下:

[0040]

(1)本地块阻隔桩墙的面积约为30000m3,阻隔区域内设计管井数量87口,深度10米,监测井4口,地块外对照井4口;相邻两个管井一个是抽出井一个是注入井,形成抽出井群和注入井群的有序间隔;

[0041]

(2)将污染地下水通过上游地区的管井抽出,抽出的污染地下水总量约40000m3,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14)将抽出的污染地下水分为重度污染水(12000m3)和轻度污染水(28000m3);

[0042]

(3)将重度污染水和轻度污染水分别进行气液分离后,得到重度污染水(12000m3)和轻度污染水(28000m3);经过气液分离后产生的气体经过多级催化氧化进行除尘,除尘达标后高空排放;

[0043]

(4)将步骤(3)中经过气液分离后的重度污染水进行水利空化气浮处理:向溶液中加入总体积约120m3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进行水利空化气浮处理,后过滤,产生300kg絮凝物(重度污染进行絮凝沉淀,水量会少量的减少,相对于12000m3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故忽略);

[0044]

(5)将经过步骤(3)气液分离后的轻度污染水(28000m3)与经过步骤(4)处理过的重度污染水(12000m3)一并送入至催化氧化装置内,向溶液中加入总体积约240m3的27.5%双氧水,并进行催化氧化;

[0045]

(6)对催化氧化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是否符合地块地下水修复目标值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8418-2017),向达标后的水(40000m3)中,加入总体积约200m3的25%的过硫酸钠回注至下游地区的管井中;抽出井和注入井同时工作,进而形成水力梯度,含化学氧化剂的水溶液由注入井通过污染土壤区域进入低水位的抽出井,化学氧化剂对经过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充分的接触氧化,重复上述(1)到(6)步骤,达到不断循环淋洗的目的,直至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达标。

[0046]

经2年修复后,测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相关指标。

[0047]

地块污染土壤修复两年后,部分土壤监测数据如下表3所示:

[0048]

表3:某在产企业污染地块两年内土壤监测数据

[0049][0050]

地块污染土壤修复两年后,监测井和对照井监测数据如下表4所示:

[0051]

表4:某在产企业污染地块两年内地下水监测数据

[0052][0053]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地块污染区域布置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管井;(2)将污染地下水通过上游地区的管井抽出,按照污染物浓度将抽出的污染地下水分为重度污染水和轻度污染水;(3)将重度污染水和轻度污染水分别进行气液分离;(4)将步骤(3)中经过气液分离后的重度污染水进行水利空化气浮处理;(5)将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轻度污染水与经过步骤(4)处理过的重度污染水送入至催化氧化装置内,并进行催化氧化;(6)对催化氧化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向达标后的水中加入氧化剂回注至下游地区的管井中;(7)重复上述(1)到(6)步骤,直至污染土壤和污染地下水达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经过气液分离后产生的气体经过多级催化氧化进行除尘,除尘达标后高空排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水利空化气浮处理的步骤如下:向溶液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水利空化气浮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溶液总体积的0.2%-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或聚合硫酸铁中任意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氧化剂的加入量为溶液总体积的0.1%-1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加入氧化剂为双氧水、过硫酸钠、高锰酸钾或芬顿试剂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地块污染区域布置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管井;将污染地下水通过上游地区的管井抽出,经过气液分离、水利空化气浮处理、催化氧化处理后,对催化氧化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向达标后的水中加入氧化剂回注至下游地区的管井中;直至污染土壤和污染地下水达标;本发明可对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和修复中产生的废气综合治理,真正达到污染地块修复,不产生二次污染。不产生二次污染。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陶志慧 韩正昌 马军军 卜旭凌 朱家明 张寿兵 周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格洛特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4

技术公布日:2021/2/24
声明:
“有机污染地块土水气协同处置工艺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