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标准件生产企业的电镀车间主要产生含铬、镍、锌等各种类型的重金属废水,目前企业已有一套废水处理系统,随着浙江省地方标准《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260-2020的颁布实施,为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应企业要求对现有含铬废水进行改造,通过改造,采用两级物化沉淀,pH在线监控自动调整加药,优化药剂使用等方式,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
1、项目概况
企业现有含铬废水处理工艺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处理,但存在运行管理麻烦,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吸附饱和再生产生的解析液处置也较难,故对现有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企业现有含铬废水还原系统运行正常,设计采用两级物化沉淀处理。
2、主要设计指标
2.1 设计处理水量
根据企业提供的数据,目前企业镀铬含铬废水产生量为30t/d,钝化含铬废水产生量为40t/d,含铬废水合计为70t/d。根据企业生产工况设计含铬废水处理能力为7t/h,设备运行时间按10h计。
2.2 废水处理排放标准
处理排放执行浙江省地方标准《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260-2020中的间接排放标准,单位mg/L。
3、改造工艺流程
3.1 工艺流程说明
镀铬废水经还原反应后与钝化废水一起排入含铬废水调节池,废水经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后提升至一级反应沉淀池,在反应池内装设pH在线监控自动调整加药将pH值调到8.5,同时投加絮凝剂进行絮凝反应,反应完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去除大部分的铬离子,出水再进入二级反应池,投加重金属捕捉剂和絮凝剂进行絮凝捕集,反应完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进一步去除废水中残留的铬离子,保证出水达标排放。沉淀的污泥定期排至污泥池进行压滤处理,滤液回流至调节池。
4、主要设施、设备及工艺要求
4.1 一级反应沉淀池
4.2 二级反应沉淀池
5、工程调试和运行概况
5.1 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废水中Cr3+可以通过投加氢氧化钠进行中和沉淀,中和反应需控制的pH值可以根据其对应的溶度积常数进行推算。Cr(OH)3的溶度积常数为6.3×10-31,将中和反应的
声明:
“电镀含铬废水处理改造工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