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废水处理技术

> 离心分离用容器

离心分离用容器

250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申炫焞  
2024-06-19 11:10:28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离心分离用容器,包括:本体(100),设置有第一腔室(110)、第二腔室(120)以及紧固部(130),上述第一腔室(110)收容离心分离对象物质,从上述第一腔室(110)内的离心分离对象物质离心分离的浮游物质从上述第一腔室(110)注入到上述第二腔室(120)并被收容,上述第二腔室(120)位于上述第一腔室(110)的一侧,上述紧固部(130)以包围上述第一腔室(110)和第二腔室(120)的上端外侧的形态形成;以及盖(200),覆盖上述本体(100)的上部,在上述第一腔室(110)与第二腔室(120)之间形成所注入的上述浮游物质的流体移动通道(P),上述离心分离用容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腔室(110)的内部设置阀体(140、140'、140"、140"'),上述阀体(140、140'、140"、140"')以能够沿着上述第一腔室(110)的长度方向进行直线往复移动而位于离心分离形成的沉淀物质与上述浮游物质之间的分界层的方式配置,在阀体(140、140'、140"、140"')的底面形成能够使离心分离对象物质分离并移动的通孔(145、145'、145"、145"'),上述盖(200)包括:环部(230),形成上述盖(200)的边缘,能够在上述边缘与上述紧固部(130)相结合;凹陷部(220),与上述环部(230)的内侧相连接,呈凹陷的形态;以及突出部(210),与上述凹陷部(220)的内侧相连接,呈突出的形态,以能够从上述第一腔室(110)向上述第二腔室(120)排出上述浮游物质的方式形成流体移动通道(P),在上述突出部(210)突出形成用于向上述第一腔室(110)注入离心分离对象物质的流入端口(212),在上述凹陷部(220)形成气孔和排出端口,上述气孔用于随着向上述第一腔室(110)注入离心分离对象物质而排出内部的空气,上述排出端口用于排出向上述第二腔室(120)流入的浮游物质,上述环部(230)包括:外侧环部(231);平面环部(232),与上述外侧环部(231)相连接;以及内侧环部(233),与上述平面环部(232)相连接,形成有台阶部,在上述外侧环部(231)的内周面形成环钩(231?1),在上述紧固部(130)的外侧端部形成朝向上部延伸并使形态与外周面相对应的紧固钩(131),以便与上述内侧环部(231)的环钩(231?1)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上述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上述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上述内侧面(144)的外部,与上述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上述内侧底面(143)和上述外侧底面(141)而成,在上述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从下部到上部依次在上述内侧面(144)形成陡坡面(144?1)和缓坡面(14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上述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上述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上述内侧面(144')的外部,与上述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上述内侧底面(143')和上述外侧底面(141')而成,在上述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从下部到上部依次在上述内侧面(144')形成陡坡面(144?1')和缓坡面(144?2'),上述外侧面(142')以使上部的直径更大的方式向外侧倾斜而成,在上述外侧面(142')的上端形成沿着外周面朝向外侧微微突出的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上述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上述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上述内侧面(144")的外部,与上述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上述内侧底面(143")和上述外侧底面(141")而成,在上述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在上述内侧面(144")形成从下部到上部呈规定角度的缓慢的倾斜面(144?1"),为了减少负荷,在内侧面端部形成沿着内周面切割的切割面(14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上述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上述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上述内侧面(144"')的外部,与上述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上述内侧底面(143"')和上述外侧底面(141"')而成,在上述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在上述内侧面(144"')形成从下部到上部呈规定角度的缓慢的倾斜面(144?1"'),为了减少负荷,在内侧面端部形成沿着内周面切割的切割面(144?2"'),上述外侧面(142"')以使上部的直径更大的方式向外侧倾斜而成,在上述外侧面(142"')的上端形成沿着外周面朝向外侧微微突出的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上述紧固部(130)和上述内侧环部(233)的台阶部形成的空间插入密封环(3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入端口(212)及上述排出端口(222)的上端与在中心形成有孔(212?1(1)、222?1(1))的注射针引导部(212?1、222?1)相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孔(145、145')包括:直管部(145?1、145?1'),从外侧底面(141、141')朝向上方形成;以及扩张管部(145?2、145?2'),直径从上述直管部(145?1、145?1')的端部朝向上部扩大,为了延伸上述扩张管部(145?2145?2'),在上述内侧底面(143、143')的中心突出形成坡肩部(143?1、143?1')。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孔(145"、145"')包括:底切部(145?3"、145?3"'),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从外侧底面(141"、141"')向上形成;直管部(145?1"、145?1"'),形成于上述底切部(145?3"、145?3"')的上部;以及扩张管部(145?2"、1452"'),直径从上述直管部(145?1"、145?1"')的端部朝向上部扩大,为了延伸上述扩张管部(145?2"、145?2"'),在上述内侧底面(143"、143"')的中心突出形成坡肩部(143?1"、143?1"')。

说明书: 离心分离用容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离心分离机的离心分离用容器,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即,在通过向血液或骨髓等生理学复合流体施加离心力来根据各成分的比重之差实现离心分离的过程中,用于划分被离心分离的沉淀物质与浮游物质之的分界层的阀体可在离心分离过程中进行往复移动但防止旋转,并确保浮游物质从沉淀物质分离并移动的通道很宽,从而可迅速分离及回收所要得到的成分层。

背景技术[0002] 离心分离机为利用物体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使物质分离的装置。在生命工程学中,为了使与液体混合的细胞或比重和附着力大于液体的物质根据比重分离,将使用离心分离机。若使用离心分离机来使血液等的复合流体离心分离,则流体将根据比重之差来分为多个层。

[0003] 血液被用作判断各种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主要指标,但在血液内有丰富生长因子的血小板用作治疗目的。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构成,其中,血小板主要存在于血浆,血浆分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PlateletRichPlasma)层及贫血小板血浆(PPP,PlateletPoorPlasma)层。其中,在将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移植到有痛症的部分的情况下,尤其在移植到下盖、韧带、肌肉等的情况下,起到刺激被移植部分周围的干细胞并帮助生成细胞的作用,因此被用作治疗目的,但血液内的含量少,由于与红细胞在一起,因而难以采集,若红细胞进入到人体中,将引起很大的痛苦,也有可能因此产生炎症,因此,为了分离红细胞和血浆并从血浆中采集富含血小板血浆,使用着离心分离机。

[0004] 根据离心分离的试料的量、转速、转子的类型等来将离心分离机分为多种形态,在离心分离机内设置有多个腔室,上述多个腔室用于收容离心分离对象物质并通过离心力及比重之差来分离为多个层,通过注入(decanting,向其他室倒入浮游物质)。

[0005] 与这种离心分离机有关的现有技术有韩国授权专利10?0435264,其中,包括:多个腔室,用于收容所要离心分离的物质;旋转单元,为了对上述物质进行离心分离,使多个上述腔室进行旋转;以及固定单元,用于将多个上述腔室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以便在多个上述腔室中,向第二腔室排出第一腔室中的浮游物质,在上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在离心分离的物质件的分界层浮游的板,在上述板的一侧形成槽,以便使离心分离的浮游物质向板的另一侧通过。

[0006] 根据这种结构,在离心分离的过程中或离心分离之后,可按照所选择的方向固定样本容器来向容器的两个或更多腔室之间分离排出浮游物质,但由于上述板在中心部插入有中空管并在板的一侧形成用于使流体流动的槽,因此在离心分离的过程中,与被离心分离的物质的分界层的变化相对应地,上述板将沿着第一腔室的长度方向移动并旋转、晃动,离心分离的浮游物质将因为与形成于板的槽之间产生干扰而无法顺畅地通过,这导致离心分离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0007] 并且,根据现有技术,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邻并排配置,多个腔室之间的流体流动仅通过形成于盖的桥部实现,离心分离的浮游物质向其他腔室移动的通道的截面积很窄,存在诸如浮游物质的作业也耗费很长时间的问题。

[0008]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申请人在韩国专利第10?1197908号中提出了如下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述第一腔室用于收容离心分离对象物质,上述第二腔室位于上述第一腔室的外侧周围,从上述第一腔室内的物质离心分离的浮游物质从上述第一腔室注入到上述第二腔室并收容于上述第二腔室;以及盖,覆盖上述本体的上部,在上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形成使所注入的上述浮游物质的流体移动通道,在上述本体设置有引导部,上述引导部包围上述第一腔室的整个外侧面,朝向上述第二腔室侧倾斜而成,上述引导部与上述通道相连通来向上述第二腔室侧引导所注入的上述浮游物质。

[0009] 并且,本申请人在韩国专利第1197974号中提出了可快速进行离心分离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述第一腔室用于收容离心分离对象物质,上述第二腔室位于上述第一腔室的外侧周围,从上述第一腔室内的物质离心分离的浮游物质从上述第一腔室注入到上述第二腔室并收容于上述第二腔室;以及盖,覆盖上述本体的上部,在上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形成使所注入的上述浮游物质的流体移动通道,在上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阀体,上述阀体以可沿着上述第一腔室的长度方向直线往复移动的方式配置,以便位于离心分离的上述物质之间的分界层,上述阀体在底面形成有多个通孔,在上述离心分离过程中被离心分离的上述浮游物质在通过多个上述通孔移动的同时,通过在上述阀体的外侧面与上述第一腔室的内侧面之间所形成的缝隙移动。

[0010] 上述技术的问题在于,由于在使盖与本体之间相结合时使用粘结剂,因此很难进行组装及制造。

[0011] 并且,在上述技术中,流入端口和排出端口仅由橡胶材质形成,很难使注射针通过准确的位置流入或排出。

[0012] 并且,在上述技术中,由于阀体与第一腔室的底面相接触,因此,离心分离对象物质将全部投入到阀体的上部,因此浮力很难起到作用,根据比重分离浮游物质方面多少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0013] 要解决的问题[0014] 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离心分离用容器,即,在利用通过离心分离机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和各个成分的比重之差来使构成血液或骨髓等生理学复合流体的成分物质分离方面,可准确实现成分物质的分离。

[0015]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因便于组装盖和本体而具有高作业效率的离心分离用容器。

[0016]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通过流入端口和排出端口来便于实现离心分离对象物质的流入及浮游物质的排出的设置有流入端口和排出端口的离心分离用容器。

[0017] 解决问题的方案[0018]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分离用容器,包括:本体100,设置有第一腔室110、第二腔室120以及紧固部130,上述第一腔室110收容离心分离对象物质,从上述第一腔室110内的物质离心分离的浮游物质从上述第一腔室110注入到上述第二腔室120并被收容,上述第二腔室120位于上述第一腔室110的一侧,上述紧固部130以包围上述第一腔室110和第二腔室120的上端外侧的形态形成;以及盖200,覆盖上述本体100的上部,在上述第一腔室110与第二腔室120之间形成能够实现所注入的上述浮游物质的流体移动通道P,上述离心分离用容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腔室110的内部设置以能够沿着上述第一腔室110的长度方向进行直线往复移动以位于离心分离的上述物质之间的分界层的方式配置的阀体140、140'、140"、140"',在阀体140、140'、140"、140"'的底面形成能够使离心分离对象物质分离并移动的通孔145、145'、145"、145"',上述盖200包括:环部230,形成上述盖200的边缘,能够在上述边缘与上述紧固部130相结合;凹陷部220,与上述环部230的内侧相连接,呈凹陷的形态;以及突出部210,与上述凹陷部220的内侧相连接,呈突出的形态,以能够从上述第一腔室110向上述第二腔室120排出上述浮游物质的方式形成流体移动通道P,在上述突出部210突出形成用于向上述第一腔室110注入离心分离对象物质的流入端口212,在上述凹陷部220形成气孔和排出端口,上述气孔用于随着向上述第一腔室110注入离心分离对象物质而排出内部的空气,上述排出端口用于排出向上述第二腔室120流入的浮游物质,上述环部230包括:外侧环部231;平面环部232,与上述外侧环部231相连接;以及内侧环部233,与上述平面环部232相连接,形成有台阶部,在上述外侧环部231的内周面形成环钩231?1,在上述紧固部130的外侧端部形成朝向上部延伸并使形态与外周面相对应的紧固钩131,以便与上述内侧环部231的环钩231?1相结合。

[0019]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上述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上述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上述内侧面144的外部,与上述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上述内侧底面143和上述外侧底面141而成,在上述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从下部到上部依次在上述内侧面144形成陡坡面144?1和缓坡面144?2。

[0020]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上述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上述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上述内侧面144'的外部,与上述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上述内侧底面143'和上述外侧底面141'而成,在上述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从下部到上部依次在上述内侧面144'形成陡坡面144?1'和缓坡面144?2',上述外侧面142'以使上部的直径更大的方式向外侧倾斜而成,在上述外侧面142'的上端形成沿着外周面朝向外侧微微突出的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

[0021]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上述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上述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上述内侧面144"的外部,与上述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上述内侧底面143"和上述外侧底面141"而成,在上述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在上述内侧面144"形成从下部到上部呈规定角度的缓慢的倾斜面144?1",为了减少负荷,在内侧面端部形成沿着内周面切割的切割面144?2"。

[0022]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上述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上述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上述内侧面144"'的外部,与上述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上述内侧底面143"'和上述外侧底面141"'而成,在上述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在上述内侧面144"'形成从下部到上部呈规定角度的缓慢的倾斜面144?1"',为了减少负荷,在内侧面端部形成沿着内周面切割的切割面144?2"',上述外侧面142"'以使上部的直径大的方式向外侧倾斜而成,在上述外侧面142"'的上端形成沿着外周面朝向外侧微微突出的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

[0023]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通过紧固部130和内侧环部233的台阶部形成的空间插入密封环300。

[0024]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流入端口212及排出端口(222)的上端与在中心形成有孔(212?1(1)、222?1(1))的注射针引导部(212?1、222?1)相结合。

[0025]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孔145、145'包括:直管部145?1、145?1',从外侧底面141、141'朝向上方形成;以及扩张管部145?2、145?2',直径从上述直管部145?1、145?1'的端部朝向上部扩大,为了延伸上述扩张管部145?2、145?2',在上述内侧底面143、143'的中心突出形成坡肩部143?1、143?1'。

[0026]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孔145"、145"'包括:底切部145?3"、145?3"',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从外侧底面141"、141"'向上形成;直管部145?1"、145?1"',形成于上述底切部145?3"、145?3"'的上部;以及扩张管部145?2"、145?2"',直径从上述直管部145?1"、145?1"'的端部朝向上部扩大,为了延伸上述扩张管部(145?2"、145?2"'),在上述内侧底面(143"、143"')的中心突出形成坡肩部(143?1"、143?1"')。

[0027] 发明的效果[002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可通过阀体的结构来借助离心分离机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迅速、准确地分离构成血液或骨髓等生理学复合流体的成分物质。

[0029]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由于仅通过扣入动作就能实现盖和本体的组装,因此作业性好,可提高作业效率。

[0030]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可通过在流入端口和排出端口形成可准确投入注射针的注射针引导部,因此可便于投入血液或骨髓等的复合流体以及便于排出所分离的浮游物质。

[0031]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即,由于阀体与第一腔室的内壁相接触的面积小,因此可快速借助浮力启动。

附图说明[0032]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分离用容器的立体图。[0033] 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立体图。[0034] 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0035] 图4为本发明的阀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0036] 图5为图4中的阀体的剖视图。[0037] 图6为本发明的阀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0038] 图7为本发明的阀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0039] 图8为图7中的阀体的剖视图。[0040] 图9为本发明的阀体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41] 最佳实施方式[0042]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为,一种离心分离用容器,包括:本体100,设置有第一腔室110、第二腔室120以及紧固部130,上述第一腔室110收容离心分离对象物质,从上述第一腔室110内的物质离心分离的浮游物质从上述第一腔室110注入到上述第二腔室120并被收容,上述第二腔室120位于上述第一腔室110的一侧,上述紧固部130以包围上述第一腔室110和第二腔室120的上端外侧的形态形成以及盖200,覆盖上述本体100的上部,在上述第一腔室110与第二腔室120之间形成能够实现所注入的上述浮游物质的流体移动通道P,上述离心分离用容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腔室110的内部设置以能够沿着上述第一腔室110的长度方向进行直线往复移动以位于离心分离的上述物质之间的分界层的方式配置的阀体140、140'、140"、140"',在阀体140、140'、140"、140"'的底面形成能够使离心分离对象物质分离并移动的通孔145、145'、145"、145"',上述盖200包括:环部230,形成上述盖200的边缘,能够在上述边缘与上述紧固部130相结合;凹陷部220,与上述环部230的内侧相连接,呈凹陷的形态;以及突出部210,与上述凹陷部220的内侧相连接,呈突出的形态,以能够从上述第一腔室110向上述第二腔室120排出上述浮游物质的方式形成流体移动通道P,在上述突出部210突出形成用于向上述第一腔室110注入离心分离对象物质的流入端212,在上述凹陷部220形成气孔和排出端口,上述气孔用于随着向上述第一腔室110注入离心分离对象物质而排出内部的空气,上述排出端口用于排出向上述第二腔室120流入的浮游物质,上述环部230包括:外侧环部231;平面环部232,与上述外侧环部231相连接;以及内侧环部33,与上述平面环部232相连接,形成有台阶部,在上述外侧环部231的内周面形成环钩231?1,在上述紧固部130的外侧端部形成朝向上部延伸并使形态与外周面相对应的紧固钩131,以便与上述内侧环部231的环钩231?1相结合。

[0043] 以下,参照附图,如下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及作用。[0044]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分离用容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立体图,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阀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的阀体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阀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阀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的阀体的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的阀体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0045]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离心分离用容器10在从血液中分理红细胞和血浆或从骨髓中分理干细胞的情况等的从复合流体分离并回收所需成分时安装于离心分离机内部,包括:本体100,设置有第一腔室110、第二腔室120,血液或骨髓等的离心分离对象物质被投入并收容于上述第一腔室110,从注入到上述第一腔室110内的复合流体离心分离的浮游物质被注入并收容于上述第二腔室120;以及盖200,覆盖上述本体100的上部,形成从第一腔室110向第二腔室120侧注入的浮游物质的流体移动通道P。

[0046] 上述第一腔室110由上部开放、侧面和底面封闭的气缸型外壁111来形成,在第一腔室110的内部设置有阀体140,根据向第一腔室110内部流入的离心分离对象物质之间的比重之差漂浮,位于被离心分离的物质之间的分界层。

[0047] 上述阀体140的作用如下,当使离心分离对象物质离心分离时,划分为因比重相对大而从旋转中心向外侧移动的沉淀物质和因比重相对小而位于离旋转中心相对近的上述沉淀物质内侧的浮游物质,在向第二腔室120侧注入浮游物质的过程中,防止沉淀物质与浮游物质混合排出,其形状形成上部开放的杯状,在阀体140的外侧面与第一腔室11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微细的缝隙,以在使浮游物质通过的同时使阀体140在第一腔室110内上下移动,在阀体140的底面中心形成有可使浮游物质通过的通孔145。因此,若离心分离用容器10被安装到离心分离机(未图示)并旋转,则离心分离用容器10因离心力而倾斜,并且,根据离心力来使比重大的物质和比重小的物质分离。即,比重大的沉淀物质将通过形成于中心的通孔145和第一腔室110与阀体140之间的微细缝隙向阀体140的外侧底面141侧移动,相反,比重小的浮游物质将位于阀体140的内侧底面143,从而可使沉淀物质和浮游物质分离。

[0048] 盖200包括:环部230,形成盖200的边缘,能够在边缘与紧固部130相结合;凹陷部220,与环部230的内侧相连接,形成凹陷的形态;以及突出部210,与凹陷部220的内侧相连接,形成突出的形态,以能够从第一腔室110向第二腔室120排出浮游物质的方式形成流体移动通道P。环部230与本体100的紧固部130相结合,为了提供结合的便捷性,设置钩型连接处。环部230的结构从外侧到内侧依次包括:外侧环部231,在内周面形成环钩231?1;平面环部232,与外侧环部231相连接;以及内侧环部233,与平面环部232相连接,形成有台阶部。环钩231?1与之后将要说明的紧固部130的结合钩231?1相结合,将通过钩结合来完成组装。并且,在形成有台阶部的内侧环部233与紧固部130之间设置密封环300,来防止从第一腔室110及第二腔室120流出内容物。如图3所示,若在将密封环300放在紧固部130的内侧或夹在内侧环部233的状态下使盖200和本体100相结合,则可完成密封环300的安装,将通过密封环300防止内容物流出,因此具有作业性出色的效果。

[0049] 并且,如图所示,在突出部210设置有流入端口212。流入端口212为投入血液或骨髓等的离心分离对象物质的端口。在流入端口212内侧插入由硅酮或橡胶形成的流入密封垫212?2。流入密封垫212?2在中心形成插入孔212?2(1),上部侧以规定厚度封闭。由此,在利用注射针(未图示)并通过流入端口212向第一腔室110注入血液或骨髓等的离心分离对象物质之后,在拔出注射针时也不会排出内容物。并且,在流入端口212的上部安装可准确插入注射针的注射针引导部212?1,上述注射针引导部212?1在中心形成孔212?1(1)。因此,使用人员可利用注射针引导部212?1来轻松向第一腔室110插入注射针,可通过注射针轻松注入血液或骨髓等的离心分离对象物质。

[0050] 并且,如图所示,在凹陷部220形成排出端口222。流出端口222也形成与流入端口2120相同的结构,起到排出向第二腔室120注入的贫血小板血浆或富含血小板血浆等浮游物质的作用。与流入端口212相同,排出端口222也在内部插入由硅酮或橡胶形成的排出密封垫222?2。排出密封垫222?2在中心形成插入孔222?2(1),上部侧以规定厚度封闭。由此,在将利用注射针(未图示)并通过排出端口222注入的贫血小板血浆或富含血小板血浆注入到注射针之后,在拔出注射针时也不会排出内容物。并且,在排出端口222的上部安装可准确插入注射针的注射针引导部222?1,上述注射针引导部222?1在中心形成孔222?1(1)。因此,使用人员可利用注射针引导部222?1来轻松向第二腔室120插入注射针,可通过注射针轻松从第二腔室120排出离心分离的贫血小板血浆或富含血小板血浆。

[0051] 并且,在凹陷部220设置气孔224。气孔224以不使内容物泄漏但可排出空气的方式呈微细状。气孔224为在向第一腔室110注入离心分离对象物质的情况下用于排出本体100中的空气的结构。由于除第二腔室120的上部之外的凹陷部220与紧固部130相接触,因此,优选地,气孔224形成于第二腔室120的上部。

[0052]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腔室120在第一腔室110的外侧隔开设置,以包围第一腔室110的外壁111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包括与第一腔室110的外壁111形成同心结构的内壁122和外壁121。第二腔室120的内壁122的上端部通过连接部112来与第一腔室110的上端部相连接。第二腔室120形成截面积从上端向下端逐渐变小的形状,为了方便取出收容于第二腔室120内部的浮游物质,第二腔室120的下部包括:第一底部123,形成倾斜形状的最下部;以及第二底部124,在第一底部123的上部倾斜而成,从而使截面积朝向下部逐渐变小。

[0053]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腔室110的外壁111上端部的连接部112与盖200的突出部220之间的隔开空间将形成第一腔室110与第二腔室120之间的流体移动通道P,通过离心分离产生的浮游物质将通过上述通道P向第二腔室120移动。

[0054] 图4至图5示出阀体140的第一实施例。如图所示,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内侧面144的外部,与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内侧底面143和外侧底面141而成。在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这将在阀体140与第一腔室110的底面之间形成缝隙,当离心分离时形成充分的缝隙来轻松注入沉淀物质,由此可快速进行离心分离。并且,为了在离心分离的过程中顺畅地进行注入,内侧面144以使浮游物质顺畅地进行移动为目的,从下部到上部依次形成陡坡面144?1和缓坡面144?2。因此,离心分离出的浮游物质可轻松地从第一腔室110注入到第二腔室120。并且,在中心形成通孔145,通孔45包括:直管部145?1,从外侧底面141向上形成;以及扩张管部145?2,直径从直管部145?1的端部朝向上部逐渐变大。并且,为了延伸扩张管部145?2,还包括在内侧底面143的中心突出而成的坡肩部143?1。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可通过扩张管部145?2来轻松排出沉淀物质,沉淀物质很难通过直管部145?1逆流,从而可快速、准确地进行离心分离。

[0055] 图6中的第二实施例在结构上与图4中的实施例相同,但不同点在于,外侧面142'以使直径朝向上部逐渐变大的方式向外侧倾斜以及在外侧面142'的上端还形成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具体地,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内侧面44'的外部,与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内侧底面143'和外侧底面141'而成。在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从下部到上部依次在内侧面144'形成陡坡面144?1'和缓坡面144?2',外侧面142'以使直径朝向上部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从截面上看朝向上部侧倾斜的形状,并且,在外侧面142'的上端形成沿着外周面朝向外侧微微突出的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在本发明中,通过减少阀体140'与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来能够使阀体140'借助浮力顺畅地移动。并且,在中心形成通孔145',通孔145'包括:直管部145?1',从外侧底面141'向上形成;以及扩张管部145?2',直径从直管部145?1'的端部朝向上部逐渐变大,为了延伸扩张管部145?2',包括在内侧底面143'的中心突出而成的坡肩部143?1'。由于除了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之外,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具体作用的说明。

[0056] 图7及图8为阀体140"的第三实施例。如图所示,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内侧面144"的外部,与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内侧底面143"和外侧底面141"而成。在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通过上述支脚141?1"来在第一腔室110的底面与阀体140"之间形成规定的缝隙,可使沉淀物质从一开始就在上述空间沉淀,从而可快速、准确地进行离心分离。并且,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在内侧面144"形成从下部到上部呈规定角度的缓慢的倾斜面144?1",为了减少负荷,在内侧面端部形成沿着内周面切割的切割面144?2"。并且,在中心形成通孔145",通孔145"包括:底切部145?3",切割直管部145?1"下部的一部分而成,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上述直管部145?1"从外侧底面141"向上形成;直管部145?1",形成于底切部145?3"的上部;以及扩张管部145?2",直径从直管部145?1"的端部朝向上部扩大,为了延伸扩张管部145?2",在内侧底面143"的中心突出形成坡肩部143?1"。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可通过扩张管部145?2"来轻松排出沉淀物质,沉淀物质很难通过直管部145?1"逆流,从而可快速、准确地进行离心分离。并且,可通过直管部145?1"的下部底切部145?3"轻松排出阀体140"下部的浮游物质。

[0057] 图9示出阀体140"'的第四实施例。如图所示,除了外侧面的直径朝向上部逐渐变大以及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之外,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外径朝向上部逐渐变大以及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是为了减少阀体140"'与第一腔室110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具体地,阀体140"'整体呈杯状,包括:内侧底面143"';外侧底面141"',用于形成内侧底面143"'的底面;内侧面144"',与内侧底面143"'相连接;外侧面142"',形成内侧面144"'的外部,与外侧底面141"'相连接;以及通孔145"',贯通内侧底面143"'和外侧底面141"'而成。并且,在外侧底面141"'突出形成支脚141?1"',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在内侧面144"'形成从下部到上部呈规定角度的缓慢的倾斜面144?1"',为了减少负荷,在内侧面端部形成沿着内周面切割的切割面144?2"',外侧面142"'以使直径朝向上部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截面向外侧倾斜而成,在外侧面142"'的上端形成沿着外周面朝向外侧突出的外侧面微突出部142?1"'。并且,在中心形成通孔145"',通孔145"'包括:底切部145?3"',切割直管部145?1"'下部的一部分而成,为使浮游物质顺畅地移动,上述直管部145?1"'从外侧底面141"'向上形成;直管部145?1"',形成于底切部145?3"'的上部;以及扩张管部145?2"',直径从直管部145?1"'的端部朝向上部扩大,为了延伸扩张管部145?2"',在内侧底面143"'的中心突出形成坡肩部143?1"'。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可通过扩张管部145?2"'来轻松排出沉淀物质,沉淀物质很难通过直管部145?1"'逆流,从而可快速、准确地进行离心分离。并且,可通过直管部145?1"'的下部底切部145?3"'轻松排出阀体140"'下部的浮游物质。

[0058] 在本发明中,以血液300的离心分离及注入过程为例来对离心分离用容器10的结构及作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离心分离用容器10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例,还可适用于使骨髓等其他多种复合流体根据成分离心分离并回收的情况。

[005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0060] 本发明涉及通过向血液或骨髓等生理学复合流体施加离心力来根据各成分的比重之差实现离心分离的离心分离用容器,由于可大量生产并可适用于医疗产业,因此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声明:
“离心分离用容器”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