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火法冶金

> 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

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

595   编辑:管理员   来源: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2024-03-12 17:13:22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连铸机架(1)与沿连铸机架(1)长度方向设置的输送辊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正装置还包括:

底部支撑单元(3),固定于连铸机架(1)的底部,具有能够竖向移动的移动端(31),所述移动端(31)上固定有多自由度旋转的支撑滚轮(32);

两组侧部对正单元(4),对称固定于所述连铸机架(1)上,具有能够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2)方向移动的对正部(41);

检测单元(5),固定于机架上,用于检测输送辊道(2)上连铸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对正单元(4)包括主体支架(42)与驱动伸缩杆(43),所述主体支架(42)通过旋转的方式与连铸机架(1)相连接,所述主体支架(42)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使所述主体支架(42)能够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2)方向旋转,所述驱动伸缩杆(43)的一端与主体支架(42)通过旋转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伸缩杆(43)的另一端与连铸机架(1)通过旋转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对正部(41)与主体支架(42)通过可拆卸地方式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正部(41)包括对正底座一(411),所述对正底座一(411)与主体支架(42)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对正底座一(411)朝向输送辊道(2)的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对正底座二(412),所述对正底座二(412)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使所述对正底座二(412)能够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2)方向旋转,所述对正底座二(412)朝向输送辊道(2)的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对正滚轮(413),所述对正滚轮(413)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所述对正底座二(412)朝向对正底座一(411)的一端固定有减震弹簧(4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正底座二(412)包括支撑板(4121)与两个对称设置的对正支架(4122),所述对正支架(4122)与支撑板(4121)相固定,所述对正支架(41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对正滚轮(413)设置于间距内,所述对正滚轮(413)的内壁具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插接固定有对正轴承(415),所述对正轴承(415)的内壁插接固定有对正连接轴(416),所述对正支架(4122)上设置有安装槽(41221),所述安装槽(41221)内插接固定有定位环(417),所述对正连接轴(416)插接固定于定位环(417)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正部(41)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端块一(418)与冷却端块二(419),所述冷却端块一(418)通过螺纹的方式与上部的对正支架(4122)相固定,并覆盖其安装槽(41221),所述冷却端块二(419)通过螺纹的方式与下部的对正支架(4122)相固定,并覆盖其安装槽(41221),所述冷却端块一(418)上具有进液口(4181)与出液口(4182),所述对正连接轴(416)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液槽(4161)与出液槽(4162),所述冷却端块二(419)的内壁开设有导流槽(4191),所述进液口(4181)、进液槽(4161)、导流槽(4191)、出液口(4182)与出液槽(4162)组合形成冷却流道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正底座一(411)上还固定有刮料板(42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42)朝向输送辊道(2)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421),所述对正底座一(411)插接固定于滑动槽(421)内,所述滑动槽(421)的端部固定有用于固定对正底座一(411)的固定件(4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单元(3)包括底部支架(33),所述底部支架(33)与连铸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支架(33)上固定有驱动伸缩件(34),所述移动端(31)为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与底部支架(33)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并能够沿竖向移动,所述驱动伸缩件(34)具有一个伸缩端,所述伸缩端与滑动底座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滚轮(32)包括底部轴承(321),所述底部轴承(321)的定子端与滑动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部轴承(321)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所述底部轴承(321)的转子端上固定有连接座(322),所述连接座(322)的上端固定有支撑座(323),所述支撑座(323)上通过转动的方式固定安装有支撑轮(325),所述支撑轮(325)的旋转中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23)上沿竖向开设有支撑通槽(3232),所述支撑轮(325)设置于支撑通槽(3232)内,所述支撑座(323)内开设有冷却流道二(3233),所述冷却流道二(3233)的一端与支撑通槽(3232)相连通,并朝向所述支撑轮(325)的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座(322)内开设有冷却流道三(3221),所述冷却流道二(3233)的另一端与冷却流道三(322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冷却流道三(3221)的另一端与连接座(322)的旋转中线相重合,并固定安装有旋转连接阀(326);所述连接座(322)的侧壁开设有冷却槽(3222),所述冷却槽(3222)与支撑通槽(3232)相连通。

说明书: 一种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连铸机输送辊道对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背景技术[0002] 连铸机是一种将炼钢炉炼成的钢水铸造成连铸坯的设备。[0003] 连铸机在生成的过程中,通常会利用输送辊道对连铸坯进行运送。[0004] 目前,现有技术中,连铸坯位置由输送辊道上设置的挡板控制,限制连铸坯的运动,使连铸坯保持在对正状态。[0005] 这种挡板结构虽然能够使用,但会造成连铸坯沿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产生位移,导致连铸坯与辊道之间产生摩擦,造成辊道轮外壁造成磨损量增大,使连铸坯出现跑偏的现象,需要频繁停机维护修理,造成生成量下降。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挡板限制连铸坯的运动时,连铸坯沿辊道轮轴向移动,造成辊道轮外壁造成磨损量增大的问题。[0007]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包括连铸机架与沿连铸机架长度方向设置的输

送辊道,所述对正装置还包括底部支撑单元,固定于连铸机架的底部,具有能够竖向移动的移动端,所述移动端上固定有多自由度旋转的支撑滚轮;两组侧部对正单元,对称固定于所述连铸机架上,具有能够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方向移动的对正部;检测单元,固定于机架上,用于检测输送辊道上连铸坯的位置。

[0008] 优选的,所述侧部对正单元包括主体支架与驱动伸缩杆,所述主体支架通过旋转的方式与连铸机架相连接,所述主体支架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使所述主体支架能够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方向旋转,所述驱动伸缩杆的一端与主体支架通过旋转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连铸机架通过旋转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对正部与主体支架通过可拆卸地方式相连接。[0009] 优选的,所述对正部包括对正底座一,所述对正底座一与主体支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对正底座一朝向输送辊道的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对正底座二,所述对正底座二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使所述对正底座二能够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方向旋转,所述对正底座二朝向输送辊道的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对正滚轮,所述对正滚轮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所述对正底座二朝向对正底座一的一端固定有减震弹簧。[0010] 优选的,所述对正底座二包括支撑板与两个对称设置的对正支架,所述对正支架与支撑板相固定,所述对正支架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对正滚轮设置于间距内,所述对正滚轮的内壁具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插接固定有对正轴承,所述对正轴承的内壁插接固定有对正连接轴,所述对正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插接固定有定位环,所述对正连接轴插接固定于定位环的内壁。[0011] 优选的,所述对正部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端块一与冷却端块二,所述冷却端块一通过螺纹的方式与上部的对正支架相固定,并覆盖其安装槽,所述冷却端块二通过螺纹的方式与下部的对正支架相固定,并覆盖其安装槽,所述冷却端块一上具有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对正连接轴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液槽与出液槽,所述冷却端块二的内壁开设有导流槽,所述进液口、进液槽、导流槽、出液口与出液槽组合形成冷却流道一。[0012] 优选的,所述对正底座一上还固定有刮料板。[0013] 优选的,所述主体支架朝向输送辊道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对正底座一插接固定于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的端部固定有用于固定对正底座一的固定件。[0014] 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撑单元包括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与连铸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支架上固定有驱动伸缩件,所述移动端为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与底部支架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并能够沿竖向移动,所述驱动伸缩件具有一个伸缩端,所述伸缩端与滑动底座固定连接。[0015] 优选的,所述支撑滚轮包括底部轴承,所述底部轴承的定子端与滑动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部轴承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所述底部轴承的转子端上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通过转动的方式固定安装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旋转中线沿水平方向设置。[0016]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上沿竖向开设有支撑通槽,所述支撑轮设置于支撑通槽内,所述支撑座内开设有冷却流道二,所述冷却流道二的一端与支撑通槽相连通,并朝向所述支撑轮的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座内开设有冷却流道三,所述冷却流道二的另一端与冷却流道三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冷却流道三的另一端与连接座的旋转中线相重合,并固定安装有旋转连接阀;所述连接座的侧壁开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与支撑通槽相连通。[0017]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底部支撑单元与侧部对正单元的配合,对连铸坯进行支撑与宽度方向的移动,有效减少了连铸坯直接在输送辊道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降低了输送辊道沿轴向上的磨损,提高了输送辊道的使用寿命与生成效率,并且对正单元与底部支撑单元均采用可拆卸设计,能够大幅降低对正部的安装与拆卸时间,有效提高了对正装置的维护效率,同时利用冷却流道一、冷却流道二与冷却流道三,使对正装置接触钢坯的部分能够充分冷却,避免了热量堆积,提高了对正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001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侧部对正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对正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对正底座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对正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对正连接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冷却端块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底部支撑单元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底部支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底部支撑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支撑滚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冷却流道二与冷却流道三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连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连铸机架;2、输送辊道;3、底部支撑单元;31、移动端;311、导向杆;32、支撑滚轮;33、底部支架;34、驱动伸缩件;321、底部轴承;322、连接座;3221、冷却流道三;3222、冷却槽;323、支撑座;3231、支撑安装孔;3232、支撑通槽;3233、冷却流道二;324、支撑轴;325、支撑轮;326、旋转连接阀;4、侧部对正单元;41、对正部;411、对正底座一;412、对正底座二;4121、支撑板;4122、对正支架;41221、安装槽;413、对正滚轮;414、减震弹簧;415、对正轴承;416、对正连接轴;4161、进液槽;4162、出液槽;417、定位环;418、冷却端块一;

4181、进液口;4182、出液口;419、冷却端块二;4191、导流槽;420、刮料板;42、主体支架;

421、滑动槽;422、固定件;43、驱动伸缩杆;5、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0020] 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0021]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0022]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包括:连铸机架1与沿连铸机架1长度方向设置的输送辊道2;其中输送辊道2具有驱动电

机,能够驱动连铸坯沿输送辊道2的方向进行移动。

[0023] 底部支撑单元3,固定连铸机架1的底部,具有能够竖向移动的移动端31,移动端31上固定有多自由度旋转的支撑滚轮32;其中,移动端31能够控制支撑滚轮32的竖向移动,使支撑滚轮32能够抵触于连铸坯的底端,对连铸坯进行支撑,同时多自由度的支撑滚轮32能够支撑连铸坯在输送辊道2的长度与宽度方向的移动,减少输送辊道2在宽度方向的磨损。[0024] 两组侧部对正单元4,对称固定于连铸机架1上,具有能够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2方向移动的对正部41;其中,通过对正部41的移动驱动连铸坯在输送辊道2宽度方向的移动,使连铸坯能够对正,避免连铸坯跑偏。[0025] 检测单元5,固定于机架上,用于检测输送辊道2上连铸坯的位置;其中检测单元5采用图像采集设备,例如图像采集相机或者图像采集摄像机等,能够采集连铸坯的图像信息,传输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根据图像信息控制对正部41移动合适的位置,从而带动连铸坯的移动。[0026] 总的来说,本发明通过底部支撑单元3与侧部对正单元4的配合,对连铸坯进行支撑与宽度方向的移动,有效减少了连铸坯直接在输送辊道2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降低了输送辊道2沿轴向上的磨损,提高了输送辊道2的使用寿命与生成效率。[0027] 在实施例二中,请参阅图3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本实施例中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本实施例中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中的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还包括如下具体结构。[0028] 如图3至图4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提高对正装置的维护效率,侧部对正单元4包括主体支架42与驱动伸缩杆43,主体支架42与连铸机架1通过转轴相连接,主体支架42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使主体支架42能够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2方向旋转,驱动伸缩杆43的一端与主体支架42通过转轴相连接,驱动伸缩杆43的另一端与连铸机架1通过转轴相连接,对正部41与主体支架42通过可拆卸地方式相连接。

[0029] 具体的,驱动伸缩杆43可采用液压、电动或者气动为动力驱动,例如液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或者气动伸缩杆,优选采用液压伸缩杆;当驱动伸缩杆43工作伸缩时,驱动伸缩杆43带动主体支架42进行旋转,控制对正部41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2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对正部41抵触连铸坯的侧壁,实现了推动连铸坯在输送辊道2的宽度方向进行位移,同时此对正部41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安装,能够有效提高对正部41的维护效率。[0030]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提高对正装置的维护效率,对正部41包括对正底座一411,对正底座一411与主体支架42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对正底座一411与主体支架42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便于对正部41的快速安装,提高了对正装置的安装效率。对正底座一411朝向输送辊道2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对正底座二412,对正底座二412的转轴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使对正底座二412能够朝向或远离输送辊道2方向旋转,对正底座二412朝向输送辊道2的一端通过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对正滚轮413,对正滚轮413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对正底座二412朝向对正底座一411的一端固定有减震弹簧

414。其中,对正底座一411与正支架二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使正支架二能够在一定的角度内旋转,在对正部41受到较大冲击载荷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减震弹簧414的吸能,避免对正部41冲击过大损坏结构,提高了对正部41装置的使用寿命。

[0031] 具体来说,对正部41的安装采用可拆卸设计,能够大幅降低对正部41的安装与拆卸时间,便于对正部41的更换,有效提高了对正装置的维护效率,同时可对单独损坏的对正部41进行更换,降低了对正装置的维护成本。[0032]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提高对正装置的维护效率,对正底座二412包括支撑板4121与两个对称设置的对正支架4122,对正支架4122与支撑板412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相固定,便于对正部41的拆装,提高了对正部41的拆装效率。对正支架41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对正滚轮413设置于间距内,使对正滚轮413能够其间距内旋转。对正滚轮413的内壁具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内插接固定有对正轴承415,对正轴承415的内壁插接固定有对正连接轴416,对正支架4122上设置有安装槽41221,安装槽41221内插接固定有定位环417,对正连接轴416插接固定于定位环417的内壁;其中,定位环417主要用于固定对正连接轴416,在对正连接轴416受到冲击时,便于整体的拆装与更换,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0033] 具体来说,对正底座二412的各部件采用可拆卸设计,能够便于对正底座二412的拆卸维护,提高了对正装置的维护效率。[0034] 如图4至图9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提高对正装置的使用寿命,对正部41还包括冷却组件,其中,冷却组件可大幅降低对正部41的整体温度,避免对正部41的热量堆积,提高了对正部41的使用寿命。[0035] 在一可选示例中,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端块一418与冷却端块二419,冷却端块一418通过螺纹的方式与上部的对正支架4122相固定,并覆盖其安装槽41221,冷却端块二419通过螺纹的方式与下部的对正支架4122相固定,并覆盖其安装槽41221,使对正部41的旋转部分位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状态。[0036] 在一可选示例中,冷却端块一418上具有进液口4181与出液口4182,对正连接轴416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液槽4161与出液槽4162,冷却端块二419的内壁开设有导流槽4191,进液口4181、进液槽4161、导流槽4191、出液槽4162与出液口4182组合形成冷却流道一。其中,进液口4181、出液口4182与外接的供液设备相连通,供液设备提供流动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采用冷却水、冷却混合溶液、冷却油等。

[0037] 具体来说,冷却介质在流动中依次通过进液口4181、进液槽4161、导流槽4191、出液槽4162与出液口4182,可吸收对正连接轴416、对正滚轮413等对正部41的结构温度,保证了其结构强度,提高了对正连接轴416的使用寿命。[0038] 如图4至图9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提高对正部41的使用寿命,对正底座一411上还固定有刮料板420,刮料板420上设置有刮料刃,当对正底座二412旋转到设定位置时,使刮料板420与对正滚轮413外壁相抵触。

[0039] 具体来说,对正滚轮413旋转时,能够通过刮料刃与对正滚轮413的贴合,刮除对正滚轮413外壁上粘黏的氧化铁皮,提高了对正部41的使用寿命。[0040] 如图4至图9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提高对正部41的拆装效率,主体支架42朝向输送辊道2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421,滑动槽421沿竖向设置,滑动槽421的开口位于滑动槽421的顶部,对正底座一411插接固定于滑动槽421内,滑动槽421的端部固定有用于固定对正底座一411的固定件422。其中,固定件422能够阻挡对正底座一411的滑出,固定件422采用金属制造,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0041] 具体来说,对正底座一411采用滑动的方式进行插接定位,并利用固定件422使其固定,其拆装便捷,能够有效提高对正部41的拆装效率。[0042]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便于底部支撑单元3的维护,底部支撑单元3包括底部支架33,底部支架33与连铸机架1固定连接,底部支架33上固定有驱动伸缩件34,移动端31为滑动底座,滑动底座与底部支架33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其中,滑动底座的下端固定有两根沿竖向设置的导向杆311,底部支架33上固定有与导向杆311相匹配的导向套,导向杆311滑动安装于导向套内,并可沿竖向滑动。[0043] 在一可选示例中,驱动伸缩件34具有一个伸缩端,伸缩端与滑动底座固定连接。其中,驱动伸缩件34可采用液压、气动或者电力驱动。[0044] 具体来说,底部支撑单元3采用可拆卸设计,便于底部支撑单元3的维护与更换,保证了对正装置的维护效率。[0045] 如图10至图16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便于底部支撑单元3的维护,支撑滚轮32包括底部轴承321,底部轴承321具有定子端与转子端,定子端与滑动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部轴承321的旋转中线沿竖向设置,转子端上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座322,连接座

322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座323,其中,支撑座323上开设有支撑安装孔3231,支撑安装孔3231内插接固定有支撑轴324,支撑轴324的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支撑轮

325,支撑轮325的旋转中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0046] 具体来说,支撑轮325与钢坯的底部相接触,支撑轮325为钢坯沿输送辊道2的宽度方向移动提供支撑,同时由于底部支撑单元3还安装有底部轴承321,能够让支撑轮325的旋转方向偏转,便于钢坯的导向移动,并且由于采用可拆分设计,底部支撑单元3能够单独进行更换,便于底部支撑单元3的拆装与维护。[0047] 如图10至图16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提高底部支撑单元3的使用寿命,支撑座323上沿竖向开设有支撑通槽3232,支撑轮325设置于支撑通槽3232内,支撑座323内开设有冷却流道二3233,冷却流道二3233的一端与支撑通槽3232相连通,并朝向支撑轮325的方向设置,连接座322内开设有冷却流道三3221,冷却流道二3233的另一端与冷却流道三3221的一端相连通,冷却流道三3221的另一端与连接座322的旋转中线相重合,并固定安装有旋转连接阀326。其中,旋转连接阀326具有一个旋转端与固定端,固定端与冷却流道三3221固定连接,旋转端与外接的冷却设备相连通,冷却设备用于提供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采用冷却水、冷却混合溶液、冷却油等。[0048] 在一可选示例中,连接座322的侧壁开设有冷却槽3222,冷却槽3222与支撑通槽3232相连通。其中,冷却介质在进入支撑通槽3232后,流经冷却槽3222排出,避免氧化铁皮堆积在支撑通槽3232内,同时流出的冷却液也能够对底部支撑单元3的其它结构进行冷却,提高了底部支撑单元3的使用寿命。

[0049] 总的来说,本发明侧部对正单元4与底部支撑单元3均采用可拆卸设计,能够大幅降低对正部41的安装与拆卸时间,有效提高了对正装置的维护效率,同时利用冷却流道一、冷却流道二3233与冷却流道三3221,使对正装置接触钢坯的部分能够充分冷却,避免了热量堆积,提高了对正装置的使用寿命。[0050]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声明:
“连铸机输送辊道的对正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相关火法冶金推荐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