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活性炭存放板(2),所述活性炭存放板(2)的一侧设有拆装组件(5),所述拆装组件(5)的内部设有固定座(57),且固定座(57)的一侧固定连接箱体(1),所述固定座(57)的底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2),所述第一限位槽(52)的顶端设有矩形槽(53),所述矩形槽(53)的内部包裹有弹簧(54),所述弹簧(54)的一侧固定连接箱体(1),所述弹簧(5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驱动块(55),所述驱动块(55)的内部包裹有拨动杆(51),且拨动杆(51)位于第一限位槽(52)的内部,所述拨动杆(51)的顶端设有第二限位槽(56),且第二限位槽(56)位于活性炭存放板(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端两侧对称安装有搬运把手(4),所述箱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万向轮(3),所述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入气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对开门,且对开门的表面安装有金属拉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4)的表面包裹有保护垫,且保护垫的材质为天然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杆(51)的内部设有加强板,且加强板内部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把手(4)的表面设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呈“W”形。
说明书: 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吸附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
背景技术[0002] 活性炭吸附箱由风扇驱动的废气,正压力或负压进入活性炭吸附罐体,活性炭有不平衡和不饱和分子或化学的吸引力,因此,当固体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它可以吸引气体分
子,使它们集中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所以污染物可以被吸附经过过滤器后,废气进入活性
炭吸附槽,储罐净化空气达到标准。
[0003] 然而市面上各种活性炭吸附箱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并未解决现有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将活性炭与箱体固定连接,不便于更换内部活性炭,降低内
部活性炭净化效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通过设置的拆装组件,有效的避免了装置内部活性炭更换不便降低内部活性炭净化效果,有利
于为工作人员更换装置内部活性炭提供便利,增加了装置的净化效果。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活性炭存放板,所述活性炭存放板的一侧设有拆装组
件,所述拆装组件的内部设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箱体,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开
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顶端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包裹有弹簧,所述
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箱体,所述弹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内部包裹有
拨动杆,且拨动杆位于第一限位槽的内部,所述拨动杆的顶端设有第二限位槽,且第二限位
槽位于活性炭存放板的内部。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顶端两侧对称安装有搬运把手,所述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万向轮,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入气孔。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对开门,且对开门的表面安装有金属拉手。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表面包裹有保护垫,且保护垫的材质为天然橡胶。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拨动杆的内部设有加强板,且加强板内部设有加强筋。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搬运把手的表面设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呈“W”形。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0012] 1、通过设置的拆装组件,有效的避免了装置内部活性炭更换不便降低内部活性炭净化效果,有利于为工作人员更换装置内部活性炭提供便利,增加了装置的净化效果;
[0013] 2、通过设置的万向轮与搬运把手,有效的避免了装置在运输时搬运移动不便降低装置运输效率,有利于提高装置运输效率,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箱体侧视结构示意图;[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拆装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0017] 其中:1、箱体;2、活性炭存放板;3、万向轮;4、搬运把手;5、拆装组件;6、入气孔;51、拨动杆;52、第一限位槽;53、矩形槽;54、弹簧;55、驱动块;56、第二限位槽;57、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
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
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
到。
[0019] 实施例:[0020]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活性炭存放板2,所述活性炭存放板2的一侧设有拆装组件5,所述拆装组件5的内部设有
固定座57,且固定座57的一侧固定连接箱体1,所述固定座57的底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2,
所述第一限位槽52的顶端设有矩形槽53,所述矩形槽53的内部包裹有弹簧54,所述弹簧54
的一侧固定连接箱体1,所述弹簧5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驱动块55,所述驱动块55的内部包
裹有拨动杆51,且拨动杆51位于第一限位槽52的内部,所述拨动杆51的顶端设有第二限位
槽56,且第二限位槽56位于活性炭存放板2的内部;
[0021] 当工作人员需要跟换装置内部活性炭时,通过拉动拆装组件5内部的拨动杆51,使得拨动杆51向右移动使得驱动块55带动一侧固定连接的弹簧54在矩形槽53收缩,通过设置
的弹簧54在矩形槽53收缩,使得拨动杆51顶端与第二限位槽56贴合部分分离,再通过拉取
活性炭存放板2,使得活性炭存放板2脱离箱体1,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进行跟换活性炭,通过
将活性炭存放板2放入箱体1,再通过弹簧54收缩回弹,使得驱动块55带动拨动杆51在矩形
槽53内部向左移动至与第二限位槽56内壁贴合处,从而使得拨动杆51顶端与活性炭存放板
2卡接完成安装,通过设置的拆装组件5,有效的避免了装置内部活性炭更换不便降低内部
活性炭净化效果,有利于为工作人员更换装置内部活性炭提供便利,增加了装置的净化效
果。
[0022]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箱体1的顶端两侧对称安装有搬运把手4,所述箱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万向轮3,所述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入气孔
6;
[0023] 通过设置在箱体1顶端两侧对称安装的搬运把手4,以及箱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万向轮3,工作人员通过拉动搬运把手4,使得箱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的万向轮3移动,有效的
避免了装置在运输时搬运移动不便降低装置运输效率,有利于提高装置运输效率,增加了
装置的实用性。
[0024]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箱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对开门,且对开门的表面安装有金属拉手;
[0025] 通过设置在箱体1外壁固定安装的对开门以及对开门的表面安装有金属拉手,有利于对箱体1进行密封防止灰尘进入箱体1内部。
[0026]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弹簧54的表面包裹有保护垫,且保护垫的材质为天然橡胶;
[0027] 通过设置在弹簧54表面包裹的天然橡胶保护垫,有利于增加弹簧54的耐磨性。[0028]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拨动杆51的内部设有加强板,且加强板内部设有加强筋;
[0029] 通过设置在拨动杆51内部的加强板以及加强板内部设有加强筋,有利于增加拨动杆51的支撑力。
[0030]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搬运把手4的表面设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呈“W”形;
[0031] 通过设置在搬运把手4表面的“W”形防滑纹,有利于增加搬运把手4的表面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使用搬运把手4。
[003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
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
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声明:
“便于拆装的活性炭吸附箱”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