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炉排回收装置,包括炉排(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1)的上方覆盖设置有风罩(2),所述风罩(2)的内部排列固定有导热板(3),所述导热板(3)的内部开设有回流孔(5),所述回流孔(5)的两端口对称分布在导热板(3)的端面两侧,所述一侧回流孔(5)的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水支管(11),所述进水支管(11)上设置有水泵(10),所述另一侧回流孔(5)的端口固定连接有出水支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2)的外形轮廓为倒漏斗状结构,所述导热板(3)的切面轮廓为倒“”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5)均匀分布在导热板(3)的两侧斜面,所述回流孔(5)在导热板(3)的内部呈“S”形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2)的外部相对于导热板(3)固定连接有气动公头(6),所述气动公头(6)与回流孔(5)之间贯穿连通,所述进水支管(11)和出水支管(12)均与气动公头(6)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炉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5)的端口固定连接有水嘴(4),所述水嘴(4)与气动公头(6)之间贯穿连通,所述气动公头(6)与水嘴(4)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垫(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2)的外部分别设置有进水主管(9)与出水主管(8),所述进水支管(11)与进水主管(9)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出水支管(12)与出水主管(8)之间相互连通。
说明书: 一种炉排回收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炉排回收装置。背景技术[0002] 垃圾焚烧炉排主要由往复移动部件组成,垃圾经由给料装置推送至炉排上,在炉内高温加热,使得部分垃圾得以干燥,另经炉排的运动将垃圾往前推送,同时将垃圾层松
化,均匀地将燃料(垃圾)逐步经过烘干、着火、燃烧和燃尽等各个阶段,使其完全燃烧,目前
市面上出现的垃圾焚烧炉排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不能够满足需求;
[0003] 如目前垃圾焚烧炉排在垃圾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这些烟气中蕴含大量的热量,但烟气往往是直接排出,从而造成了热量无利用能源浪费的问题,为此我们提
出一种炉排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排回收装置,炉排上的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烟气,风罩内部的导热板在此过程中吸收烟气的热量,导热板的
回流孔利用水泵与进水支管填充水流,水流在回流孔内部流动过程中与导热板进行热交
换,加热完成的水流经由出水支管排出回收利用,导热板的回流孔内部水流循环充分利用
了垃圾燃烧过程中的高温烟气。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炉排回收装置,包括炉排,所述炉排的上方覆盖设置有风罩,所述风罩的内部排列固定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内
部开设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的两端口对称分布在导热板的端面两侧,所述一侧回流孔的
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另一侧回流孔的端口固定连
接有出水支管。
[0006] 优选的,所述风罩的外形轮廓为倒漏斗状结构,所述导热板的切面轮廓为倒“”字形结构。
[0007] 优选的,所述回流孔均匀分布在导热板的两侧斜面,所述回流孔在导热板的内部呈“S”形排列。
[0008] 优选的,所述风罩的外部相对于导热板固定连接有气动公头,所述气动公头与回流孔之间贯穿连通,所述进水支管和出水支管均与气动公头套接。
[0009] 优选的,所述回流孔的端口固定连接有水嘴,所述水嘴与气动公头之间贯穿连通,所述气动公头与水嘴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垫。
[0010] 优选的,所述风罩的外部分别设置有进水主管与出水主管,所述进水支管与进水主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出水支管与出水主管之间相互连通。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0012] 1、炉排上的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烟气,风罩内部的导热板在此过程中吸收烟气的热量,导热板的回流孔利用水泵与进水支管填充水流,水流在回流孔内部流动
过程中与导热板进行热交换,加热完成的水流经由出水支管排出回收利用,导热板的回流
孔内部水流循环充分利用了垃圾燃烧过程中的高温烟气;
[0013] 2、“”形的导热板将高温烟气在风罩内部停留时间延长,导热板能够更加充分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S”形回流孔显著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内部水流充分与导热板进行热
交换,充分利用了垃圾燃烧过程中的高温烟气。
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板剖视图;[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流孔连接图;[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管装配图。[0018] 其中:1、炉排;2、风罩;3、导热板;4、水嘴;5、回流孔;6、气动公头;7、密封垫;8、出水主管;9、进水主管;10、水泵;11、进水支管;12、出水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
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
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
到。
实施例
[0020] 请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排回收装置,包括炉排1,炉排1的上方覆盖设置有风罩2,风罩2的内部排列固定有导热板3,导热板3的内部开设有回流孔
5,回流孔5的两端口对称分布在导热板3的端面两侧,一侧回流孔5的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水
支管11,进水支管11上设置有水泵10,另一侧回流孔5的端口固定连接有出水支管12,炉排1
上的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烟气,烟气上升经由风罩2导流排出,风罩2内部的导
热板3在此过程中吸收烟气的热量,导热板3的回流孔5利用水泵10与进水支管11填充水流,
水流在回流孔5内部流动过程中与导热板3进行热交换,加热完成的水流经由出水支管12排
出回收利用,导热板3的回流孔5内部水流循环充分利用了垃圾燃烧过程中的高温烟气;
[002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风罩2的外形轮廓为倒漏斗状结构,导热板3的切面轮廓为倒“”字形结构,回流孔5均匀分布在导热板3的两侧斜面,回流孔5在导热板3
的内部呈“S”形排列,“”形的导热板3将高温烟气在风罩2内部停留时间延长,导热板3能够
更加充分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S”形回流孔5显著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内部水流充分与导
热板3进行热交换;
[002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风罩2的外部相对于导热板3固定连接有气动公头6,气动公头6与回流孔5之间贯穿连通,进水支管11和出水支管12均与气动公头6套接,
回流孔5的端口固定连接有水嘴4,水嘴4与气动公头6之间贯穿连通,气动公头6与水嘴4之
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垫7,气动公头6有利于导热板3的回流孔5与进水支管11和出水支管12连
接组装,水嘴4及密封垫7保证导热板3的回流孔5与进水支管11和出水支管12之间的密封
性,导热板3的回流孔5内部水循环不会发生泄漏;
[0023]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风罩2的外部分别设置有进水主管9与出水主管8,进水支管11与进水主管9之间相互连通,出水支管12与出水主管8之间相互连通,有利于若
干导热板3的回流孔5的统一供水,以及若干导热板3的回流孔5的出水收集。
[002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炉排回收装置,炉排1上的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烟气,烟气上升经由风罩2导流排出,风罩2内部的导热板3在此过程中吸收烟气的热量,
导热板3的回流孔5利用水泵10与进水支管11填充水流,水流在回流孔5内部流动过程中与
导热板3进行热交换,加热完成的水流经由出水支管12排出回收利用,导热板3的回流孔5内
部水流循环充分利用了垃圾燃烧过程中的高温烟气;“”形的导热板3将高温烟气在风罩2
内部停留时间延长,导热板3能够更加充分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S”形回流孔5显著增大
接触面积使其内部水流充分与导热板3进行热交换;气动公头6有利于导热板3的回流孔5与
进水支管11和出水支管12连接组装,水嘴4及密封垫7保证导热板3的回流孔5与进水支管11
和出水支管12之间的密封性,导热板3的回流孔5内部水循环不会发生泄漏。
[0025]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
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
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声明:
“炉排回收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