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包括炉体(1)和余热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收集机构包括炉内管排(2)和炉外集热罩(3),炉内管排(2)环绕炉体(1)的内腔壁设置,炉内管排(2)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炉外供水箱相连,炉内管排(2)的出水端则通过管道与炉外热水集水箱相连,所述炉外集热罩(3)罩设在炉体(1)外,炉外集热罩(3)的内壁涂有热反射涂层,炉外集热罩(3)得顶部与升降机构(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内管排(2)的内侧设有集热突刺(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内管排(2)的内壁则设有传热突刺(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突刺(6)的外壁还设有次级传热突刺(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外集热罩(3)的内壁顶部设有温度测量仪(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链条(41)和升降电机(42),所述升降链条(41)的底部与炉外集热罩(3)相连,升降链条(41)的顶部则连接在设置于炉外集热罩(3)正上方的卷筒(9)上,所述卷筒(9)通过转轴和传动齿与升降电机(42)相连。
说明书: 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背景技术[0002] 固定炉排燃烧炉是一种在刚玉加工时常用的设备,但是现有的固定炉排燃烧炉在使用时耗能较高,即使设计了余热回收机构普遍都是设置在炉体外,这样其实余热利用的
效率并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解决现有的固定炉排燃烧炉耗能高以及余热回收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包括炉体和余热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收集机构包括炉内管排和炉外集热罩,炉内管排环绕炉体的内腔壁设置,炉内管排的进
水端通过管道与炉外供水箱相连,炉内管排的出水端则通过管道与炉外热水集水箱相连,
所述炉外集热罩罩设在炉体外,炉外集热罩的内壁涂有热反射涂层,炉外集热罩得顶部与
升降机构相连。
[0006] 现有的固定炉排燃烧炉余热利用普遍走入了误区,通常都是在固定炉排燃烧炉外设置换热装置随时对逸散出来的余热进行利用,这样其实是加快了换热速度,间接的加快
了炉内燃料的消耗,并不能起到节能的效果,而该实用新型在炉体的外部罩设了炉外集热
罩,由于炉外集热罩采用的是隔热材料制作的,并且其内壁涂了热反射涂层,因此能起到良
好的集热作用,将从炉体逸散出来的热量约束在炉外集热罩罩设的范围内,这样炉体外部
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不易因为外界环境过低的温度而影响到炉体内部热量流
失的速度,更有利于炉体内热量的充分利用,而当炉体停止工作后,此时炉体的内腔仍然会
有较长的时间维持较高的温度,此时才是余热利用的最佳时间,不会造成燃料的浪费,此时
打开炉外供水箱给炉内管排供水,就能完成热交换,充分的利用了这部分余热。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炉内管排的内侧设有集热突刺。[0008] 设置集热突刺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热量收集更加快速。[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炉内管排的内壁则设有传热突刺。[0010] 设置的传热突刺则是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使热量的交换更加高效,而且降低了水流的速度,使其能被充分的加热。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传热突刺的外壁还设有次级传热突刺。[0012] 进一步增强了换热效率。[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炉外集热罩的内壁顶部设有温度测量仪。[0014] 能便于工人随时观察炉外集热罩内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能快速的将炉外集热罩提起,加快热量的散发。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链条和升降电机,所述升降链条的底部与炉外集热罩相连,升降链条的顶部则连接在设置于炉外集热罩正上方的卷
筒上,所述卷筒通过转轴和传动齿与升降电机相连。
[0016] 升降电机为市场上任意一种型号的升降电机,为现有技术,当升降电机的传动轴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转动,然后传动齿又带动转轴转动,最后卷筒转动将升降链条卷起或放
下,这样就轻松的实现了炉外集热罩的扣合和提起。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项:[0018] 1、改正了现有的余热收集的方式,达到了真正的余热收集利用,更节能,而且由于炉内管排是设置在炉体内的,所以余热利用效率高。
[0019] 2、便于观察炉外集热罩内的温度,不易因为温度过高而造成安全隐患,安全性更高。
[0020] 3、换热速度快。附图说明[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炉内管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
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4]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
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
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
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具体实施例1:[0030] 图1、图2示出了一种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包括炉体1和余热收集机构,所述余热收集机构包括炉内管排2和炉外集热罩3,炉内管排2环绕炉体1的内腔壁设置,炉内
管排2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炉外供水箱相连,炉内管排2的出水端则通过管道与炉外热水集
水箱相连,所述炉外集热罩3罩设在炉体1外,炉外集热罩3的内壁涂有热反射涂层,炉外集
热罩3得顶部与升降机构4相连。
[0031] 现有的固定炉排燃烧炉余热利用普遍走入了误区,通常都是在固定炉排燃烧炉外设置换热装置随时对逸散出来的余热进行利用,这样其实是加快了换热速度,间接的加快
了炉内燃料的消耗,并不能起到节能的效果,而该实用新型在炉体的外部罩设了炉外集热
罩,由于炉外集热罩采用的是隔热材料制作的,并且其内壁涂了热反射涂层,因此能起到良
好的集热作用,将从炉体逸散出来的热量约束在炉外集热罩罩设的范围内,这样炉体外部
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不易因为外界环境过低的温度而影响到炉体内部热量流
失的速度,更有利于炉体内热量的充分利用,而当炉体停止工作后,此时炉体的内腔仍然会
有较长的时间维持较高的温度,此时才是余热利用的最佳时间,不会造成燃料的浪费,此时
打开炉外供水箱给炉内管排供水,就能完成热交换,充分的利用了这部分余热。
[0032] 具体实施例2:[0033]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集热突刺5,所述炉内管排2的内侧设有集热突刺5。
[0034] 设置集热突刺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热量收集更加快速。[0035] 具体实施例3:[0036]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设了传热突刺6,所述炉内管排2的内壁则设有传热突刺6。
[0037] 设置的传热突刺则是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使热量的交换更加高效,而且降低了水流的速度,使其能被充分的加热。
[0038] 具体实施例4:[0039]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3的基础上增设了次级传热突刺7,所述传热突刺6的外壁还设有次级传热突刺7。
[0040] 进一步增强了换热效率。[0041] 具体实施例5:[0042]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炉外集热罩3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炉外集热罩3的内壁顶部设有温度测量仪8。
[0043] 能便于工人随时观察炉外集热罩内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能快速的将炉外集热罩提起,加快热量的散发。
[0044] 具体实施例6:[0045]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升降机构4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链条41和升降电机42,所述升降链条41的底部与炉外集热罩3相连,升降链
条41的顶部则连接在设置于炉外集热罩3正上方的卷筒9上,所述卷筒9通过转轴和传动齿
与升降电机42相连。
[0046] 升降电机为市场上任意一种型号的升降电机,为现有技术,当升降电机的传动轴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转动,然后传动齿又带动转轴转动,最后卷筒转动将升降链条卷起或放
下,这样就轻松的实现了炉外集热罩的扣合和提起。
[0047]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余热利用型固定炉排燃烧炉”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