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包括设置在转运点支架前、后方的输送机一和输送机二,以及连接在两输送机之间的溜槽组件,输送机一和输送机二均为带式输送机,两输送机的前、后端各自设置有尾部滚筒和头部滚筒,尾部滚筒与头部滚筒之间设置有输送皮带,头部滚筒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组件包括溜槽本体、
筛分机构和
破碎机,输送机一的头部滚筒架设在转运点支架上部,输送机二的尾部滚筒设置在转运点支架下部,溜槽本体为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的不规则管道,其顶部进料口连接输送机一的出料部,其底部出料口连接输送机二的进料部,所述筛分机构由至少一级筛分箕斗构成,所述筛分箕斗为簸箕状,其底部设置有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的
振动筛板,当筛分机构为多级筛分箕斗时,多级筛分箕斗按照阶梯式首尾相接的方式设置,所述破碎机设置在溜槽本体的出料口上方,破碎机固定安装在转运点支架上,所述筛分机构和破碎机均设置在溜槽本体内部,筛分机构的进料端设置在输送机一的出料部下方,筛分机构的出料端伸至破碎机的喂料口上方,破碎机的排料口位于输送机二的进料部上方,破碎机的喂料口前侧设置有分料板,筛分机构位于分料板前侧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本体顶部内侧设置有调节挡板,调节挡板位于输送机一的头部滚筒后上方,调节挡板顶部与溜槽本体的顶板可转动铰接,调节挡板下部可转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穿孔伸至溜槽本体外侧,调节杆上排列开设有多个调节孔,溜槽本体外侧设置有调节座,调节座上开设有调节长孔,各调节孔与调节长孔通过调节螺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箕斗底部前端通过回转轴与溜槽本体可转动连接,回转轴两端穿孔伸至溜槽本体外侧,且回转轴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筛分箕斗倾斜角度的调角器,调角器上连接有调节手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机为对辊破碎机,破碎机传动连接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设置在溜槽本体外侧。
说明书: 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背景技术[0002] 带式输送机又称
皮带输送机或胶带输送机,是矿山开采、隧道施工等工程中常用的散状物料输送设备,而且长距离输送往往需要采用多次转载的物料输送线,应用于矿山开采的带式输送机对于输送物料具有一定的粒度要求,因为物料粒度过大会对输送皮带造成一定损伤,尤其是物料在输送线转运点两节输送机之间进行转载时,大粒度物料随着溜槽直接掉落到输送皮带上,很容易造成冲击损伤输送皮带的情况。另外,矿山开采生产工艺也对产品粒度具有一定的要求,也需要对物料进行破碎和筛分,破碎机一般都是安装在转运点溜槽下方,但是,现有的带式输送机转运点溜槽对物料没有筛分功能,物料不管粒度大小都进入破碎机,必然造成破碎机工作负荷的增加和破碎能力的浪费。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使矿石物料在输送转运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筛选、分离和破碎。[0004]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包括设置在转运点支架前、后方的输送机一和输送机二,以及连接在两输送机之间的溜槽组件,输送机一和输送机二均为带式输送机,两输送机的前、后端各自设置有尾部滚筒和头部滚筒,尾部滚筒与头部滚筒之间设置有输送皮带,头部滚筒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0006] 所述溜槽组件包括溜槽本体、筛分机构和破碎机,输送机一的头部滚筒架设在转运点支架上部,输送机二的尾部滚筒设置在转运点支架下部,溜槽本体为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的不规则管道,其顶部进料口连接输送机一的出料部,其底部出料口连接输送机二的进料部,所述筛分机构由至少一级筛分箕斗构成,所述筛分箕斗为簸箕状,其底部设置有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的振动筛板。[0007] 当筛分机构为多级筛分箕斗时,多级筛分箕斗按照阶梯式首尾相接的方式设置,优选为三级筛分箕斗,所述破碎机设置在溜槽本体的出料口上方,破碎机固定安装在转运点支架上,所述筛分机构和破碎机均设置在溜槽本体内部,筛分机构的进料端设置在输送机一的出料部下方,筛分机构的出料端伸至破碎机的喂料口上方,破碎机的排料口位于输送机二的进料部上方,破碎机的喂料口前侧设置有分料板,筛分机构位于分料板前侧上方。[0008] 进一步地,所述溜槽本体顶部内侧设置有调节挡板,调节挡板位于输送机一的头部滚筒后上方,调节挡板顶部与溜槽本体的顶板可转动铰接,调节挡板下部可转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穿孔伸至溜槽本体外侧,调节杆上排列开设有多个调节孔,溜槽本体外侧设置有调节座,调节座上开设有调节长孔,各调节孔与调节长孔通过调节螺栓可拆卸连接。[0009] 进一步地,所述筛分箕斗底部前端通过回转轴与溜槽本体可转动连接,回转轴两端穿孔伸至溜槽本体外侧,且回转轴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筛分箕斗倾斜角度的调角器,调角器上连接有调节手柄,通过调整回转轴的锁止角度可实现对筛分箕斗倾斜角度的调节。[0010] 优选地,所述破碎机为对辊破碎机,破碎机传动连接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设置在溜槽本体外侧,实现将大粒度物料破碎成小粒度物料的目的。[0011]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其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如带式输送机、破碎机、筛分箕斗的振动筛板和调角器等,均采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使得转运点溜槽具备了对物料粒度的筛选、分离和破碎功能,小粒度物料筛选直接落到下游输送皮带上,大粒度物料继续进入破碎机,破碎成小粒度物料后最终也落到下游输送皮带上,既可以减小破碎机负荷,降低破碎机能耗,提高破碎效率,又能够保护下游输送皮带避免被大粒度物料冲击损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附图说明[0014] 图1为实施例中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的示意图。[0015]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0017] 实施例[0018] 如图1?2所示,一种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包括设置在转运点支架1前、后方的输送机一2和输送机二3,以及连接在两输送机之间的溜槽组件,输送机一和输送机二均为带式输送机,两输送机的前、后端各自设置有尾部滚筒4和头部滚筒5,尾部滚筒与头部滚筒之间设置有输送皮带6,头部滚筒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7。[0019] 所述溜槽组件包括溜槽本体8、筛分机构9和破碎机10,输送机一的头部滚筒架设在转运点支架上部,输送机二的尾部滚筒设置在转运点支架下部,溜槽本体为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的不规则管道,其顶部进料口连接输送机一的出料部,其底部出料口连接输送机二的进料部,所述筛分机构为三级筛分箕斗,三级筛分箕斗按照阶梯式首尾相接的方式设置,所述筛分箕斗为簸箕状,其底部设置有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的振动筛板11,所述振动筛板采用与CN201291200Y专利文献公开的振动筛板相似的结构设置,振动筛板一方面利用物料自身重力实现大粒度物料的倾斜下滑,另一方面利用破碎机的运行振动以及物料的掉落碰撞实现小粒度物料的振动筛分。[0020] 所述破碎机设置在溜槽本体的出料口上方,破碎机固定安装在转运点支架上,所述筛分机构和破碎机均设置在溜槽本体内部,筛分机构的进料端设置在输送机一的出料部下方,筛分机构的出料端伸至破碎机的喂料口12上方,破碎机的排料口位于输送机二的进料部上方,破碎机的喂料口前侧设置有分料板13,分料板为钢板折成的直角三角形板,其斜边朝前设置,作为导向面,对筛分机构筛选漏下来的小粒度物料起到导向和隔离作用,尽量避免小粒度物料进入破碎机喂料口,筛分机构位于分料板前侧上方。[0021] 所述溜槽本体顶部内侧设置有调节挡板14,调节挡板位于输送机一的头部滚筒后上方,调节挡板顶部通过铰接座15与溜槽本体的顶板可转动铰接,调节挡板下部可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6,调节杆穿孔伸至溜槽本体外侧,调节杆上排列开设有多个调节孔17,溜槽本体外侧设置有调节座18,调节座上开设有调节长孔19,各调节孔与调节长孔通过调节螺栓可拆卸连接。[0022] 所述筛分箕斗底部前端通过回转轴20与溜槽本体可转动连接,回转轴两端穿孔伸至溜槽本体外侧,且回转轴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筛分箕斗倾斜角度的调角器21,调角器上连接有调节手柄22,所述调角器采用与CN217243379U专利文献公开的调角器相似的结构设置,以回转轴代替其主轴,通过调整回转轴的锁止角度来实现对筛分箕斗倾斜角度的调节。[0023] 所述破碎机为对辊破碎机,破碎机传动连接有动力电机23,动力电机设置在溜槽本体外侧。所述破碎机采用与CN201921716U专利文献公开的对辊破碎机相似的结构设置,实现将大粒度物料破碎成小粒度物料的目的。物料由输送机一从上游输送到转运点支架上方进入溜槽本体,而后通过筛分机构先将小粒度物料筛选漏落到下游的输送机二输送皮带上,大粒度物料随着振动筛板滑落到破碎机进一步破碎为小粒度物料,最终也掉落到输送机二的输送皮带上,进而起到保护输送机二输送皮带的作用。[002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带式输送机转运点多功能溜槽结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