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及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

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及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

613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023-12-26 14:08:5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料单元一,其包括进料管一、进料管二、下料支管一和下料支管二,所述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均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下料支管一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一底部,所述下料支管二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二底部;

给料单元二,其包括进料管三、进料管四、下料支管三和下料支管四,所述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均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下料支管三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三底部,所述下料支管四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四底部;

所述给料单元二的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布置于给料单元一的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的下方,且进料管一、进料管二、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均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单元一的任意一根进料管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给料单元二的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之间;

所述给料单元二的任意一根进料管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给料单元一的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支管一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一,出料支管一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前拱端;

所述下料支管二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二,出料支管二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烟道;

所述下料支管三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三,出料支管三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前拱端;

所述下料支管四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四,出料支管四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圈梁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均为一端开口进料,另一端封闭,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的开口端通过三通接口一连通;

所述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均为一端开口进料,另一端封闭,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的开口端通过三通接口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单元一的各进料管的开口端朝向与给料单元二的各进料管的开口端朝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单元一和给料单元二的各进料管的开口端处均设置有控制阀一;

所述给料单元一和给料单元二的各下料支管处均设置有控制阀二。

7.一种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 6任意一条所述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所述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

布置于炉体的前拱端上方。

说明书: 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及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及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0002] 污泥的处理处置的目的与原则可概括为:一是稳定化,稳定化处理除了能达到效果也是为防附加滋生物的产生;二是无害化,即对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加以处理;三是减量

化,目的在于方便运输;四是物尽其用,尽量能使其中的资源性含有量得到再利用。而焚烧

是污泥最彻底的处理方法,焚烧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和较大程度地使污泥减容,并且在

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需存储设备。

[0003] 生活垃圾焚烧电厂掺烧污泥是将脱水污泥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令其均匀散落至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只需建立污泥输送及均匀出料管路系统,无需使用额外的能源,就

能将污泥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具有投资少、运行灵活及成本较低的特点;现有的垃圾焚

烧发电厂协同处理污泥技术,大多需要首先将污泥进行干化,然后再进行焚烧,其投入及运

行成本较高,且干化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导致二次污染的干化剂;或者将脱水至含水率80%后

的污泥通过管道简单的投放至料斗溜槽中,待垃圾焚烧的给料炉排将其推入垃圾焚烧炉中

进行焚烧,布料不均匀,经项目运行实践显示,其不仅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焚烧炉的燃烧

状况,且很大比例的污泥存在焚烧不充分的现象,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运行低成本、布料均

匀、燃烧高效率、控制精准且简便易行的技术。

[0004]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7438601U,公开日:2018年6月1日,公开了一种污泥布料系统及生活垃圾焚烧炉,污泥布料系统包括:污泥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污泥进

料装置中的若干个流量调节结构;和对所述若干个流量调节结构进行控制的控制结构。该

申请案的污泥布料系统,通过在污泥前进方向上的控制结构依次打开并关闭若干个流量调

节结构,使得污泥能够在前进方向上均匀布置,虽然能使得各位置处的出料量能更加均匀,

但是出料后均集中在炉内一处位置,难以充分燃烧。

发明内容[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06] 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包括:[0007] 给料单元一,其包括进料管一、进料管二、下料支管一和下料支管二,所述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均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下料支管一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一底部,

所述下料支管二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二底部;

[0008] 给料单元二,其包括进料管三、进料管四、下料支管三和下料支管四,所述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均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下料支管三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三底部,

所述下料支管四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四底部;

[0009] 所述给料单元二的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布置于给料单元一的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的下方,且进料管一、进料管二、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均相互平行。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给料单元一的任意一根进料管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给料单元二的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之间;

[0011] 所述给料单元二的任意一根进料管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给料单元一的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之间。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支管一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一,出料支管一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前拱端;

[0013] 所述下料支管二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二,出料支管二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烟道;

[0014] 所述下料支管三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三,出料支管三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前拱端;

[0015] 所述下料支管四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四,出料支管四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圈梁端。

[0016]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均为一端开口进料,另一端封闭,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的开口端通过三通接口一连通;

[0017] 所述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均为一端开口进料,另一端封闭,进料管三和进料管四的开口端通过三通接口二连通。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给料单元一的各进料管的开口端朝向与给料单元二的各进料管的开口端朝向相反。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给料单元一和给料单元二的各进料管的开口端处均设置有控制阀一;

[0020] 所述给料单元一和给料单元二的各下料支管处均设置有控制阀二。[0021] 一种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还包括上述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所述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布置于炉体的前拱端上方。

[0022] 有益效果[0023]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24] (1)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给料单元一和给料单元二在竖直方向上一高一低呈多层次布置,便于在垃圾焚烧炉内有限空间中布置,且通过各进料管与下料支

管,在焚烧炉内形成了多排多列的污泥布料位置,由此使得污泥进入焚烧炉内后位置分布

更加均匀,避免污泥聚集导致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布料均匀性和燃烧效率;

[0025] (2)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给料单元一与给料单元二的布置方式,构成了相互交错布置的多层次结构,空间利用率高,结构更加紧凑;

[0026] (3)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通过不同的下料支管将污泥均匀分布至垃圾焚烧炉内温度较高的三处位置,能使得污泥迅速被干化并燃烧,无需再设置专门的干

化设备,降低了污泥处理时的干化成本,并提高了燃烧效率;

[0027] (4)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给料单元一和给料单元二的污泥进料方向相反,使得整个进料管轴线方向上,各处位置均能有效的布料,提高布料的均匀性;

[0028] (5)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各进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一,各下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二,可远程控制各处管路的开闭,从而方便对污泥出料情况进行控制,根据实

时燃烧情况能及时改变出料策略,有助于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率;

[0029] (6)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能迅速干化并充分燃烧污泥,降低污泥处理成本,提高污泥处理效果;

[0030] (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附图说明[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结构示意图;[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003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侧视图;[003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示意图;[0036] 图6为实施例8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示意图;[0037] 图中:[0038] 1、给料单元一;10、进料管一;11、进料管二;12、下料支管一;13、下料支管二;14、出料支管一;15、出料支管二;16、三通接口一;

[0039] 2、给料单元二;20、进料管三;21、进料管四;22、下料支管三;23、下料支管四;24、出料支管三;25、出料支管四;26、三通接口二;

[0040] 3、控制阀一;[0041] 4、控制阀二;[0042] 100、炉体;101、进料口;102、给料炉排;103、焚烧炉排;104、前拱端;105、圈梁端;106、烟道;

[0043] 200、智能控制终端;[0044] 300、污泥料仓;[0045] 400、柱塞泵;[0046] 500、燃烧监测端。具体实施方式[004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8]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

用的“一”、“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

的组成部分。

[0049] 实施例1[0050] 本实施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包括:[0051] 给料单元一1,其包括进料管一10、进料管二11、下料支管一12和下料支管二13,所述进料管一10和进料管二11均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下料支管一12有若干个,均连通

于进料管一10底部,所述下料支管二13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二11底部;

[0052] 给料单元二2,其包括进料管三20、进料管四21、下料支管三22和下料支管四23,所述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均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下料支管三22有若干个,均连通

于进料管三20底部,所述下料支管四23有若干个,均连通于进料管四21底部;

[0053] 所述给料单元二2的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布置于给料单元一1的进料管一10和进料管二11的下方,且进料管一10、进料管二11、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均相互平行。

[0054] 现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理污泥技术,大多需要首先将污泥进行干化,然后再进行焚烧,其投入及运行成本较高,且干化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导致二次污染的干化剂;或

者将脱水至含水率80%后的污泥通过管道简单的投放至料斗溜槽中,待垃圾焚烧的给料炉

排将其推入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经项目运行实践显示,其不仅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

焚烧炉的燃烧状况,且很大比例的污泥存在焚烧不充分的现象,同时,在焚烧炉内的有限空

间中,也不适用于布置过多结构件。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次污泥布料装

置,可以对污泥进行均匀的布料,在进行焚烧时,可以免去干化步骤,降低了成本,且能保证

燃烧效率。

[0055]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由给料单元一1和给料单元二2组成,其中,给料单元一1的进料管一10和进料管二11为相互平行且均水平布置的管

路,用于通入污泥,进料管一10和进料管二11均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管路,开口端常与

存放污泥的污泥料仓300连通,通过柱塞泵400向各进料管运输污泥,在进料管一10的底部

连通有若干下料支管一12,各下料支管一12沿着进料管一10轴线方向布置,在进料管二11

的底部连通有若干下料支管二13,各下料支管二13沿着进料管二11轴线方向布置;

[0056] 给料单元二2的结构组成与给料单元一1基本相同,给料单元二2的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为相互平行且均水平布置的管路,用于通入污泥,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均

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管路,开口端常与存放污泥的污泥料仓300连通,通过柱塞泵400

向各进料管运输污泥,在进料管三20的底部连通有若干下料支管三22,各下料支管三22沿

着进料管三20轴线方向布置,在进料管四21的底部连通有若干下料支管四23,各下料支管

四23沿着进料管四21轴线方向布置;

[0057] 污泥输入各进料管后沿着进料管轴线方向流动,同时从进料管底部的各下料支管下料,最终向垃圾焚烧炉内布料。

[0058] 本实施例中,给料单元一1和给料单元二2在竖直方向上一高一低呈多层次布置,结构紧凑,便于在垃圾焚烧炉内有限空间中布置,且通过各进料管与下料支管,在焚烧炉内

形成了多排多列的污泥布料位置,由此使得污泥进入焚烧炉内后位置分布更加均匀,避免

污泥聚集导致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布料均匀性和燃烧效率。

[0059] 实施例2[0060] 本实施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给料单元一1的任意一根进料管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给料单元二2的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之间;

[0061] 所述给料单元二2的任意一根进料管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给料单元一1的进料管一10和进料管二11之间。

[0062] 给料单元一1的各进料管与给料单元二2的各进料管在竖直方向上相互穿插交错布置,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给料单元二2的进料管三2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

给料单元一1的进料管一10和进料管二11之间,给料单元一1的进料管一10在竖直方向上位

于给料单元二2的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之间。

[0063] 通过本实施例的给料单元一1与给料单元二2的布置方式,构成了相互交错布置的多层次结构,空间利用率高,结构更加紧凑,确保在垃圾焚烧炉中能够布置本装置。

[0064] 实施例3[0065] 本实施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支管一12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一14,出料支管一14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前拱

端;

[0066] 所述下料支管二13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二15,出料支管二15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烟道;

[0067] 所述下料支管三22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三24,出料支管三24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前拱端;

[0068] 所述下料支管四23的底部连通有出料支管四25,出料支管四25底部设有出料口朝向垃圾焚烧炉的圈梁端。

[0069] 垃圾焚烧炉的前拱端位于焚烧炉排靠近给料炉排的上方,垃圾焚烧炉的圈梁端位于给料炉排的上方,烟道位于焚烧炉排正上方。

[0070] 如图4所示,各进料管底部的下料支管相互平行布置,各下料支管的顶部相互平行布置,底部朝向特定的位置,由于垃圾焚烧炉内,圈梁端、前拱端及烟道均为炉内温度较高

的地方,通过本实施例的布料装置将污泥均匀分布至这三处位置处,能使得污泥迅速被干

化并燃烧,无需再设置专门的干化设备,降低了污泥处理时的干化成本,并提高了燃烧效

率。

[0071] 本实施例结合各种下料支管所处的位置及垃圾焚烧炉内三处位置的分布特点,设置不同种的下料支管朝向特点的位置,使得本装置的各下料支管间不会出现交叉情况,便

于本装置在垃圾焚烧炉内的安装设置以及后期维护。

[0072] 实施例4[0073] 本实施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管一10和进料管二11均为一端开口进料,另一端封闭,进料管一10和进料管二11的开口端通

过三通接口一16连通;

[0074] 所述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均为一端开口进料,另一端封闭,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的开口端通过三通接口二26连通。

[0075] 本实施例中,给料单元一1的进料管一10和进料管二11的进料开口端位于同侧方向,三通接口一16为Y型三通接口,其中两通接头分别与两根进料管连通,另一通接头与污

泥料仓300通过管路连通,污泥通入到三通接口一16后被分流分别输入进料管一10和进料

管二11中。

[0076] 同理,给料单元二2的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的进料开口端位于同侧方向,三通接口二26为Y型三通接口,其中两通接头分别与两根进料管连通,另一通接头与污泥料仓

300通过管路连通,污泥通入到三通接口二26后被分流分别输入进料管三20和进料管四21

中。

[0077] 实施例5[0078] 本实施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给料单元一1的各进料管的开口端朝向与给料单元二2的各进料管的开口端朝向相反。

[0079] 进料管的一端为开口进料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污泥在进料端流向封闭端时,若进料管长度过长,在靠近封闭端位置处污泥量会较少,因此,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对于两个

给料单元,污泥从不同的方向通入两的给料单元的进料管,使得整个进料管轴线方向上,各

处位置均能有效的布料,提高布料的均匀性。

[0080] 实施例6[0081] 本实施例的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给料单元一1和给料单元二2的各进料管的开口端处均设置有控制阀一3;

[0082] 所述给料单元一1和给料单元二2的各下料支管处均设置有控制阀二4。[0083]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控制阀一3和控制阀二4均为能被远程控制的阀门,用于控制对应管路的开闭,本实施例中控制阀一3和控制阀二4均为气动球阀,能通过远程控

制控制阀一3,控制各进料管是否输入污泥,通过远程控制控制阀二4,控制各出料支管是否

出料,操作人员可以远程对对应的管路进行控制,出现某处污泥堆积、燃烧不充分的情况时

可以及时关闭该处的管路,从而有效的对污泥出料情况进行控制,根据实时燃烧情况能及

时改变出料策略,有助于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率。

[0084] 实施例7[0085] 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100,还包括实施例1 6所述的多层~

次污泥布料装置,所述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布置于炉体100的前拱端104上方。

[0086] 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炉体100可采用常规的机械式炉排炉,如图5所示,包括进料口101、给料炉排102及位于炉膛内的焚烧炉排103,焚烧炉排103靠近给料炉

排102的上方为前拱端104,给料炉排102上方为圈梁端105,焚烧炉排103正上方为烟道106,

本实施例中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布置于炉体100的前拱端104上方。

[0087] 进一步地,结合本申请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的设计特点,出料支管一14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前拱端104,出料支管二15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烟道106,出料支管三24底部污

泥出料口朝向前拱端104,出料支管四25底部污泥出料口朝向圈梁端105,前拱端104、圈梁

端105和烟道106均为焚烧炉内温度较高的区域,由此,使得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

烧炉能迅速干化并充分燃烧污泥,降低污泥处理成本,提高污泥处理效果。

[0088] 实施例8[0089] 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还包括:[0090] 智能控制终端200、污泥料仓300、柱塞泵400和燃烧监测端500;[0091] 所述智能控制终端200与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的控制阀一3及控制阀二4信号连接;

[0092] 所述污泥料仓300用于存放污泥,并通过柱塞泵400向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的各进料管输送污泥,所述柱塞泵400与智能控制终端200信号连接;

[0093] 所述燃烧监测端500布置于炉体100内,监测炉体100内各区域燃烧状态,燃烧监测端500与智能控制终端200信号连接。

[009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以智能控制终端200为中心,以炉体100内燃烧监测端500的反馈信号为依据,经计算后发出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柱塞泵400来控制总的污泥给料量,通

过控制各控制阀来控制污泥出料的具体位置、频率及时长,当污泥进入炉膛后,对炉膛燃烧

产生影响,其燃烧状况再次被燃烧监测端500捕捉并反馈给智能控制终端200,从而继续进

行下一步的控制逻辑,能够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最大程度的保证焚烧系统的稳定、高效运

行。

[0095]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

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声明:
“多层次污泥布料装置及污泥处理用垃圾焚烧炉”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2024退役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