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

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

974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扬州市合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2023-12-18 15:50:12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包括壳体(1)和盘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端固定设有夹套(2),所述壳体(1)内壁上固定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壳体(1)内部分隔成上下分布的上腔体(4)和下腔体(5),所述盘管(6)设在上腔体(4)内部,所述盘管(6)一端贯穿隔板(3)与下腔体(5)内部相通,所述盘管(6)另一端穿过壳体(1)延伸入夹套(2)内部缠绕在壳体(1)外端且延伸出夹套(2)一侧,所述下腔体(5)内部顶端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与下腔体(5)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7)外端固定设有多个扇叶(8),所述转轴(7)一端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9),所述下腔体(5)内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外端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11),所述第二锥齿轮(11)啮合在第一锥齿轮(9)底端,所述转杆(10)外端固定设有叶片(12),所述叶片(12)设在第一锥齿轮(9)一侧,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圆锥形罩(13),所述圆锥形罩(13)顶端与壳体(1)底端之间设有连接管(14),所述壳体(1)与圆锥形罩(13)通过连接管(14)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设在叶片(12)正下方,所述叶片(12)底端固定设有外壳(15),所述外壳(15)内壁上固定设有过滤膜(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5)底端固定设有进气管(17),所述进气管(17)与外壳(15)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端固定设有进水管(18),所述进水管(18)与上腔体(4)内部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2)另一侧顶部以及另一侧底部分别固定设有进液管(19)以及出液管(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端与圆锥形罩(13)外端之间固定设有多个支杆(21),所述外壳(15)前端铰接有盖板(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端固定设有出水管(22),所述出水管(22)设在隔板(3)顶部且与上腔体(4)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22)设在夹套(2)底部。

说明书: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焚烧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

背景技术[0002] 废气焚烧炉是利用辅助燃料燃烧所发生热量,把可燃的有害气体的温度提高到反应温度,从而发生氧化分解的设备。废气焚烧炉有“直燃式”和“蓄热式”。所谓“直燃式”指仅

烧掉废气,热量不回收。实际上,“直燃式”和“蓄热式”的原理是相同的,其差异只是炉膛中

有否蓄热材料的区分。废气焚烧炉适用于喷涂和烘干设备的废气处理,及石油化工、医药等

行业散发的有害气体净化。

[0003] 现有技术中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将排出的尾气与直接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进行余热回收以节约成本,但是余热回收率低,且回收效率也较低。

[0004]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0007]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包括壳体和盘管,所述壳体外端固定设有夹套,所述壳体内壁上固定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上下分布的上腔体和

下腔体,所述盘管设在上腔体内部,所述盘管一端贯穿隔板与下腔体内部相通,所述盘管另

一端穿过壳体延伸入夹套内部缠绕在壳体外端且延伸出夹套一侧,所述下腔体内部顶端设

有转轴,所述转轴与下腔体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外端固定设有多个扇叶,所述转轴

一端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下腔体内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端固定设

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在第一锥齿轮底端,所述转杆外端固定设有叶片,所述

叶片设在第一锥齿轮一侧,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圆锥形罩,所述圆锥形罩顶端与壳体底端之

间设有连接管,所述壳体与圆锥形罩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设在叶片正下方,所述

叶片底端固定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上固定设有过滤膜。

[0008] 优选的,所述外壳底端固定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外壳内部连通。[0009] 优选的,所述壳体顶端固定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上腔体内部相通。[0010] 优选的,所述夹套另一侧顶部以及另一侧底部分别固定设有进液管以及出液管。[0011]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端与圆锥形罩外端之间固定设有多个支杆,所述外壳前端铰接有盖板。

[0012] 优选的,所述壳体外端固定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在隔板顶部且与上腔体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设在夹套底部。

[001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4] 本实用新型通过尾气排入外壳中,尾气穿过过滤膜进入圆锥形罩中,过滤膜对尾气进行过滤,而后尾气进入圆锥形罩中,尾气流速增大从而冲击在叶片上,使得叶片和转杆

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和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扇叶转

动,扇叶转动带动尾气快速流动,进而提高回收效率,而后尾气进入盘管中,与壳体中的水

发生热交换,而后尾气再进入夹套中与夹套中的再次发生热交换,有效提高余热回收率。

附图说明[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

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6]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

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

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

围内。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立体图;[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剖视图;[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图2中A部放大图。

[0020] 图中:1壳体、2夹套、3隔板、4上腔体、5下腔体、6盘管、7转轴、8扇叶、9第一锥齿轮、10转杆、11第二锥齿轮、12叶片、13圆锥形罩、14连接管、15外壳、16过滤膜、17进气管、18进

水管、19进液管、20出液管、21支杆、22出水管、23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

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

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2]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包括壳体1和盘管6,所述壳体1外端固定设有夹套2,所述壳体1内壁上固定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

壳体1内部分隔成上下分布的上腔体4和下腔体5,所述盘管6设在上腔体4内部,所述盘管6

一端贯穿隔板3与下腔体5内部相通,所述盘管6另一端穿过壳体1延伸入夹套2内部缠绕在

壳体1外端且延伸出夹套2一侧,所述下腔体5内部顶端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与下腔体5通

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7外端固定设有多个扇叶8,所述转轴7一端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

9,所述下腔体5内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外端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11,所

述第二锥齿轮11啮合在第一锥齿轮9底端,所述转杆10外端固定设有叶片12,所述叶片12设

在第一锥齿轮9一侧,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圆锥形罩13,所述圆锥形罩13顶端与壳体1底端之

间设有连接管14,所述壳体1与圆锥形罩13通过连接管14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设在叶片12

正下方,所述叶片12底端固定设有外壳15,所述外壳15内壁上固定设有过滤膜16。

[0023] 优选的,所述外壳15底端固定设有进气管17,所述进气管17与外壳15内部连通,便于尾气进入外壳15中。

[0024] 优选的,所述壳体1顶端固定设有进水管18,所述进水管18与上腔体4内部相通,便于壳体1的进水。

[0025] 优选的,所述夹套2另一侧顶部以及另一侧底部分别固定设有进液管19以及出液管20,便于夹套2的进水以及出水。

[0026] 优选的,所述壳体1底端与圆锥形罩13外端之间固定设有多个支杆21,提高圆锥形罩13的稳定性,所述外壳15前端铰接有盖板23,打开盖板23方便清理或更换过滤膜16。

[0027] 优选的,所述壳体1外端固定设有出水管22,所述出水管22设在隔板3顶部且与上腔体4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22设在夹套2底部,便于壳体1的出水。

[0028] 工作原理:[0029] 通过进水管18向壳体1中注水,水可通过出水管22流出使得壳体1的上腔体4中充满流动的水,夹套2中通过进液管19注水再通过出液管20出水,使得夹套2中充满流动的水,

通过进气管17将尾气排入外壳15中,尾气穿过过滤膜16进入圆锥形罩13中,过滤膜16对尾

气进行过滤,而后尾气进入圆锥形罩13中,由于圆锥形罩13内部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减小,根

据文氏效应,横截面减小,流体流速增大,故进入连接管14中的尾气流速增大从而冲击在叶

片12上,使得叶片12和转杆1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1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9和

转轴7转动,转轴7转动带动扇叶8转动,扇叶8转动带动尾气快速流动,进而提高回收效率,

而后尾气进入盘管6中,与壳体1中的水发生热交换,而后尾气再进入夹套2中与夹套2中的

再次发生热交换,有效提高余热回收率。

[0030]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

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声明:
“余热回收利用的蓄热式废气焚烧炉”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