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铝基复合材料面内各向同性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机械加工待轧制样品;(2)正交轧制变形:将待轧制块体置于液氮环境中保温一段时间,沿一个方向进行第一次轧制,轧制后将样品再次置于液氮环境中保温一段时间,并在水平方向倾转90°再进行轧制,单次下扎量保持不变,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样品总下扎量为50~70%。(3)对轧制后的样品进行退火处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硫化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材料由硫化锌纳米颗粒和多壁碳纳米管组成,其中多壁碳纳米管穿插在硫化锌纳米颗粒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硫化锌纳米颗粒直径在50‑100nm;将多壁碳纳米管加到去离子水中,制得多壁碳纳米管均匀分散的混合液;将醋酸锌加入到混合液中,加入硫脲,制得含多壁碳纳米管、锌盐及硫的混合液;将混合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水热反应釜内衬中,密封后进行水热。该多壁碳纳米管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能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同时还能抑制硫化锌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粉化和脱落,缓冲硫化锌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硫化锌作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公开一种硒化镍—二硒化三镍纳米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泡沫镍为镍源,Se粉为硒源,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在泡沫镍表面原位生成Ni3Se2/NiSe纳米棒复合结构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最大比容量为1068.0μAhcm‑2。本发明制备的过渡金属硒化物相较于普通所得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在作为电极材料的应用中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原料廉价易得,工艺流程简单,有望实现工业化制备过渡金属硒化物。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构件打磨设备及打磨方法,包括:控制器、机械臂、打磨装置及激光反馈装置,本发明中的打磨设备在打磨时,首先对构件表面进行扫描获得立体模型,再向控制器导入构件产品的目标模型,控制器通过对比驱动机械臂带动打磨装置对构件表面进行相应打磨,其精准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炭包覆钛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过程包括:在室温下将两亲性炭材料溶于水,制成悬浮液,加入钛酸锂均匀混合,升温至80~90℃,蒸干水分后干燥,烘干,在500~1000℃进行恒温热处理0.5~10h,然后得到粒径为100~400nm的钛酸锂为核,其上包覆厚度为3nm的两亲性炭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绿色环保,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大规模化生产。所制得的材料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时具有高的充放电容量、优异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稳定的循环性能,10C放充电容量160mAh/g,20C放充电容量达到143mAh/g,大电流20C放充电1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9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及利用阳极氧化装置一步制备方法,将纯钛片打磨光滑后,再超声洗净后干燥,接着用阳极氧化装置将纯钛片固定于阳极,铂片电极固定于阴极,两者置于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反应,其中电解液为氟化铵的乙二醇/水混合溶液,溶液中NH4F的浓度为0.1wt%-0.5wt%,水的体积比例为1vol%-5vol%,溶液温度保持在20℃-60℃,反应时间为16h-48h,阳极氧化电压为50V-70V。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的制备工艺,能够提供一种在微观结构上实现纳米管和纳米线的复合结构材料,并具有较好的光电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覆型Si基复合材料,包括Si基材料,Si基材料表面包覆有碳材料和碳的前驱体,其特点是:所述Si基材料表面包覆的材料中还有作为添加剂的铝盐。本发明Si基材料表面不仅包覆了碳材料、碳的前驱体,还在包覆材料中添加了易分解为氧化铝的有机酸或无机酸铝盐作为添加剂,在电化学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的基础上,降低了Si基材料的不可逆容量,大幅降低了材料的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波复合材料耐高温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有检测箱体,检测箱体顶部内壁设有对射天线,所述底板顶部内壁中心位置转动安装有转盘,转盘顶部一侧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顶端固定有样板置物板,所述支撑板顶端转动安装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底端转动安装有折弯板,折弯板与加热机构之间转动安装有复位机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底端与折弯板转动连接,所述样板置物板顶部开有导热口,且导热口内固定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倾斜的导热机构,导热机构的长度从左到右逐级增加。本发明能够对加热机构进行调节工作,能够对加热过程中热量进行保温传递工作。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复合材料的生产设备及其制备方法,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粉碎机、植物成分分解富集装置、厌氧发酵装置、燃气锅炉,所述植物成分分解富集装置还依次连接第一烘干机、研磨机、浸渍设备、过滤装置、第二烘干机、碳材料生成器、气固分离器、袋式过滤器,所述气固分离器和袋式过滤器均与压制机相连,所述压制机还依次连接回转窑、水洗设备和第三烘干机。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秸秆粉碎、固液分离、氯化锌浸泡、活化、与废弃农膜混匀压制成条、煅烧等步骤。本发明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和能源,降低制备成本,提高碳材料的吸附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质高强复合材料货车副车架横纵梁结构,包括横纵梁和连接帽,连接帽设有若干个,安装于横纵梁上,横纵梁通过连接帽可拆卸固定在车厢底板上端。本发明质量轻,承载能力强,装配效率高,带有连接点自定位功能,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使实际装配效果更符合设计要求,有效保证了副车架的质量;易拆卸,减少了资源与能源的浪费。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快速发泡法合成碳纳米管增强泡沫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催化剂前驱体制备:按照质量配比为18‑22:1的配比称取纯铝粉和Co(NO3)2·6H2O,并融入适量无水乙醇溶液,烘干得到前驱体粉末;2)CNT/Al复合粉末的制备;3)发泡前驱体的制备:将前述得到的CNT/Al复合粉末与7wt.%的Si粉和0.3wt.%TiH2粉末在三维混料机中混合0.5‑3h得到均匀的混合粉末使用冷压机在450MPa压力下保压得到发泡前驱体;4)泡沫铝的制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及制备方法。两个吸能盒的上端分别与防撞杆两端内侧面固接,下端与基座固接,防撞杆沿长度呈弓形分布且两端对称,凸面朝外。制备方法为:根据防撞梁的各部位受载荷的大小、抗冲击能力,设计防撞杆内衬和防撞杆外壳的厚度;根据防撞杆上、下内衬的厚度,在内模具上敷设对应的碳纤维层数及相应的角度,合上外模具,固化,脱模而成;将两防撞杆的直角过渡一侧粘结成矩形组合内衬,其外面敷设或者缠绕碳纤维编织布,用模压固化而成。本发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替代传统铝合金的防撞梁,重量减轻;根据防撞梁受力特点,将承受冲击和弯曲等不同性质载荷的位置敷设不同的碳纤维角度和密度,以增强抗冲击能力。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抗拉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由至少两层碳纤维布压制而成,碳纤维布的制备方法为:(1)制备碳纤维丝;(2)碳纤维丝束的表面处理;(3)将碳纤维丝束成品经纬交织的即可得到碳纤维布。本发明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高于普通钢10‑15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等孔径多孔硅基氧化锌薄膜复合材料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中等孔径多孔硅基底、Pt膜电极、中等孔径多孔硅基氧化锌敏感层和Pt电极组成,所述的中等孔径多孔硅基氧化锌敏感层由中等孔径多孔硅层和恒电位电化学沉积在其上的氧化锌薄膜组成。本发明通过在中等孔径多孔硅基底制备欧姆接触电极,然后利用电化学法在中等孔径多孔硅上原位生长ZnO薄膜的方法较为简单,所需控制的工艺条件较少,成本低廉;构造n‑n型异质结结构,可在室温下探测低浓度二氧化氮气体,具有灵敏度较高、响应/恢复性能较好、选择性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本发明为一种闭孔泡沫镁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镁合金锭切割成厚度相同的镁合金片,每片厚度为3~50mm;将切割好的镁合金片放置在模具中,其中,每相邻两层镁合金片中间都均匀铺有一层由空心陶瓷微球组成的覆盖层;所述的空心陶瓷微球的总体积为镁合金总体积的2-50%;然后包含镁合金片和空心陶瓷微球的模具放入熔炼炉中进行熔体发泡,最后空冷得到闭孔泡沫镁合金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闭孔泡沫镁合金孔径分布更加均匀,泡沫镁合金应力-应变曲线平台阶段由锯齿状变为平滑,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与当前的泡沫镁合金的材料相比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进步。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树脂基复合材料圆管密封实验装置,包括支撑筒体,在支撑筒体的两端连接螺帽,在螺帽的内部设置有压环,在支撑筒体中间的外圆、两个压环之间设置橡胶内衬,在橡胶内衬的外圆上套装待测圆管,在待测圆管外圆的两端设置套箍。在螺帽和套箍之间设置有垫圈,用螺栓将螺帽、套箍和垫圈连接。在支撑筒体的外圆中部形成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轴向孔和径向孔连通。在支撑筒体一端圆形壁厚上分别形成有介质接口和压力传感器接口、并分别与轴向孔、径向孔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在对被密封对象不施加轴向载荷的前提下进行密封,解决了轴向强度薄弱的筒体的强度考核及可靠性评估等问题。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镀覆工艺中采用的锌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用市售的氮化硼、氧化铝、碳化硅、碳化硼、碳化钨、碳化钒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分选、粉碎、酸洗、水洗等工序处理,制备出0.1—3μm的陶瓷微粉,而后再与锌粉、促进剂按一定配比混合用在机械镀锌工艺中。得到的金属镀层致密、光亮、稳定、不变色,防腐性能良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叶片的抗冲压检测装置,包括下底板和上底板,下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冲压板,上底板顶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输出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安装有冲压头,上底板关于中心处两侧对称活动套接有限位杆,两根限位杆下端分别与冲压头两侧固定连接,两根限位杆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柱,伸缩柱包括套筒和套柱,套柱上端套接于套筒内部,套柱两侧外壁开设条形槽,套筒底部两侧内壁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条形槽滑动匹配。本实用新型,吸附垫紧密吸附在待加工叶片表面,冲压头与冲压槽相互匹配,通过吸附垫的作用有效对叶片进行固定,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复合板叶片发生位移,导致产品的报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防切割护具及防穿刺服装的复合材料,包括防割层、防刺穿料板、第二加固边、上装饰层、机织层和聚氨酯薄酯层,所述上装饰层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加固边,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加固边,所述防割层的内部设置有防刺穿料板。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加固边和第二加固边,可以使防割层与防刺穿料板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可以提高防刺穿料板的使用寿命,设置了下装饰层和上装饰层,可以使整体更加美观,设置了聚氨酯薄酯层,可以使防刺穿料板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韧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粘合性,设置了芳纶层,可以使防刺穿料板具有超高强度、耐高温、耐酸耐碱性,本设计结构简单,具有防切割和防刺穿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镶嵌式复合材料冷轧辊,包括冷轧辊主体、工作面和耐磨层,所述冷轧辊主体外周为所述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镶嵌所述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高硬度合金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合金与基材形成冶金结合,耐磨性能优越,从而提高冷轧辊使用寿命10倍以上,并且平整度和光泽度明显提高,设备产能提高20%以上;操作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容器,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卫生箱采用无机复合材料预制成板块,而后将其组合成各种形状的容器。预制板块内部设有网板和加强筋,用来增加板块的强度、抗拉力和抗折力。卫生箱顶部设有向上突起的顶框,顶框内可摆放花盆或直接在上面栽植花草。本实用新型造价低,维修方便,具有抗腐蚀能力,并且造型美观多样,一物多用,为美化、净化、绿化市容开辟了一条新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锌‑硫化镉双层多孔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简便的水热反应技术,以氧化锌纳米棒为模板,经过部分硫化、镉离子交换、再进一步部分硫化、去模板等一系列过程,制备了具有高稳定性、高光解水制氢活性的硫化锌‑硫化镉双层多孔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半胱氨酸和亚铁化合物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半胱氨酸水溶液、含亚铁化合物溶液、含锌化合物溶液、碳酸盐溶液、有机酸或有机酸盐溶液在一定温度和pH值下进行混合、反应、沉淀。所得产物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仿生材料。该材料具有在近中性条件下吸附重金属的功能,而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程,印染工业,污水处理等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汽车用脚垫复合材料,上表层为羊绒毯层、下表层为纤维布,在纤维布下面均布硅胶粒,在上表层和下表层之间为XPE材质层。在粘合时,需要将羊绒毯层与XPE材质层先粘合,再将防滑纤维布下表面均布硅胶粒,然后再将防化纤维布与XPE材质层下表面粘合。本发明提供的材料包括硅胶粒防滑,能够有效透气防滑,有效防止脚垫的前后滑动,保证驾乘人员的乘车安全,同时保证乘客的舒适乘坐。
本发明为一种纳米金刚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纳米金刚石进行表面修饰,制备携带氨基的纳米金刚石。在搅拌分散作用下,纳米金刚石表面上的氨基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发生化学交联反应,由于在整个过程中,纳米金刚石始终保存在四氢呋喃中,避免了干燥过程引起的团聚;并且先制备纳米金刚石悬浮液,使纳米金刚石与环氧树脂在介质中更加充分的混合,从而提高纳米金刚石与环氧树脂的相互作用力。本发明对纳米金刚石表面进行修饰,提高纳米金刚石与环氧树脂的相互作用力,达到提高树脂机械性能的目的。过程中,纳米金刚石始终保存在四氢呋喃中,省去干燥过程,避免了干燥过程引起的团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用复合材料,由纤维部分、树脂部分、金属部分组成,所述纤维部分按照重量份包括玻璃纤维40-50份和碳纤维30-35份,树脂部分由聚酰胺树脂、抗氧化剂、抗老化剂与缓蚀剂组成,且各成分按照重量份包括:聚酰胺树脂15-22份、抗氧化剂4-9份、抗老化剂2-6份与缓蚀剂1-5份;金属部分按照重量份的成分包括:Cu3-8份、Al2-6份、Ti1-4份,制备时,将纤维部分、金属部分依次溶解在树脂部分中。本发明中的纤维部分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充分发挥纤维的高强高模特性,保证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整体机械性能。金属部分能够保证材料的抗腐蚀、优良的延展性与强度。制造的叶片对生产环境无毒无害,也可循环使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化学制备纳米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机械化学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化合物和含有还原性物质的绿色植物材料或其提取物按照一定质量比例混合后,放入研磨罐中并加入玛瑙或氧化锆小球;研磨罐充填惰性气体密封后,置于球磨机械上以50~800 rpm研磨0.5~96 h;采用非氧化性溶剂对获得的产物进行清洗,得到纳米材料。本发明结合球磨技术和绿色植物还原两种技术的优势,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产量大、操作性强、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而且对环境友好,是一种绿色环保合成工艺。
本发明公开一种升温可诱导热导率增大的聚乙二醇—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聚乙烯醇通过端基交联、冷冻干燥加工处理赋予形状记忆特性,并掺杂石墨烯作导热填料。该材料在常温下呈疏松多孔泡沫状态,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当环境温度超过60℃后,该材料收缩为密实块体状态,同时压缩石墨烯相互堆叠连接形成导热网络,导热能力显增强,热导率可由0.04W/(mK)增大为0.61W/(mK)。导热能力的转变使该材料具有温度响应的智能热管理特性,适用于轻量化、小型化系统的特殊热管理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纳米改性复合材料,其中所述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中的4-羟基丁酸酯的摩尔含量为15%--35%。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聚乳酸和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及填充物或助剂按照规定的比例配料,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搅拌5-8分钟得到预混基料;(2)将预混基料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挤出料条;其中双螺杆的设置参数为:主机频率10Hz、喂料频率8Hz、从喂料口A到机头设置为8段,各段温度设置值分别为0℃,150℃,160℃,170℃,180℃,180℃,180℃,180℃;注塑机料筒温度的设置参数为:HZ、H1、H2、H3为170℃,H4、H6为0℃或无加热;(3)挤出后料条经冷却造粒即得成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部分降解固土植被复合材料,本发明材料的质量组成为无机胶凝材料10份、水6~9份、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0.02~0.3份、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0.05~0.3份、改性麦秸纤维0.1~0.5份;本发明材料喷施后喷施层为微孔结构,便于雨水下渗,有着较高的强度、较强的吸水保水性、较强的耐冲蚀特性、较好的植生相容性和降解性能,且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无毒无污染;使用时施工工艺简单。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天津天津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