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宁夏青龙山200兆瓦/400兆瓦时新能源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使宁夏储能并网规模达到511.4万千瓦。作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宁夏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500万千瓦,装机规模达4132万千瓦,新能源占比从2020年的44%提升至55%。新能源外送电量2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23%,可再生能源“绿氢”年产能2.8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宁夏正构建新电力系统,去年新增20座储能电站,47座并网储能电站装机规模471.9万千瓦/944.1万千瓦时,累计充电18.36亿千瓦时、放电16.06亿千瓦时,有效改善了新能源的间歇性。
广汽丰田首款纯电SUV铂智3X上市,凭借超长续航和高阶智驾获市场关注,1小时订单超万张。EN+科技为其提供车规级充电桩,凭借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中标。充电桩遵循车规级品控,历经严苛测试,具备18重安全防护,选用车规级芯片,适配未来5年主流车型需求。此次合作推动EN+科技生产与质量体系升级,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繁荣发展。
石河子市晶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新疆天禧贵合云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共向第八师石河子市发展改革委申报了2个新能源项目,项目总规模高达1.8GW。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退役动力电池处理成焦点。绿捷环保推出新一代锂电池回收设备,以创新技术实现短流程、高值化资源再生。其核心设备采用智能化破碎分选系统,综合回收率超9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形成“退役即再生”闭环。该设备全流程绿色设计,实现零排放,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稀缺资源高值利用。其技术成熟,覆盖关键环节,适配多种场景,助力行业规范化、规模化转型。
北京固芯始终致力于固态/半固态电池新材料的研发、电芯设计、工艺开发、电芯试制和批量生产,以及模组和电池系统的设计与测试。公司总部位于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的北京中关村,并在北京、江苏、深圳等地设立了电芯和系统研发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研发网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团队成功研发超低温高比能锂电池。今年2月,该电池在漠河零下36摄氏度环境中适配六旋翼无人机试飞成功。团队通过创新电解液配方、负极材料改性以及自适应热管理技术等,使电池能在零下4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区间稳定输出功率,且将低温续航里程衰减率控制在常温10%以内。目前,团队正进一步优化性能,推动其在极地科考、边境巡检、灾害救援等领域应用。
至2027年,珠海将专注于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和材料突破,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计划布局一批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并设立5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同时,将培育5家具有影响力的固态电池企业。珠海将建立以固态电池制造为核心,上游生产设备和材料为支持的产业体系。在固态电池制造方面,将重点推进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和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阿联酋的投资计划为美国铝业的复兴提供了潜在机遇。新电解铝厂的建设,不仅能够缓解国内铝供应的压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这也将促进美国铝业的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洛阳钼业2024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为323.87亿元,同比增长108.38%,资产负债率则下降至49.52%,同比下降8.88个百分点,实现了三连降,优于同行紫金矿业的55.19%。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5元,预计派发总额达到54.56亿元,现金分红比例约为40.32%,这一比例高出紫金矿业近9个百分点。
光因科技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突破,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构建起覆盖多项核心工艺的完整技术体系。同时,通过深度融合半导体级精密制造与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技术,攻克了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均匀沉积、高节拍下工艺稳定性等产业化核心难题。预计量产组件效率将突破21.5%,为后续GW级产线的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国赛科技术集团的REMORA Stack项目,是一种利用等温空气压缩技术储存可再生能源的解决方案。它采用标准集装箱形式,可储存多余能源并在需要时释放,效率高达70%,使用寿命长且无污染排放。该技术模块化、可扩展,可根据需求调整储存功率和容量。REMORA Stack主要面向工业领域,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有望在不使用稀土或锂的情况下实现超十小时的能源储存。作为欧盟Air4NRG项目的一部分,首个工业规模试点计划于2026年启动,首批生产装置预计在2028到2029年推出。
根据协议内容,运达股份将分阶段在崇阳县实施一个总规模为80MW/32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旨在支持400MW的风电设施。这一电站将采用先进的全钒液流电池技术,该技术以其卓越的长时间储能能力、高安全性及环保特性而著称。项
中建八局新型建造工程公司成功完成了中广核汕尾后湖海上风电场的首次消缺工程。该项目位于汕尾陆丰市近海区域,场址面积80平方公里,离岸12公里,水深23至27米。工程内容包括对5.5MW风电机组及相关设施的防腐修补、钢格栅修复等工作,主要是解决海上风机和升压站因海洋环境侵蚀导致的腐蚀、锈穿等问题,保障机组平稳运行。此次项目的实施,为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契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海上风电的要求,也为公司转型发展、开拓新能源市场奠定了基础。
3月21日,芒市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业主优选中标结果出炉,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能力的主体。芒市现有新能源装机447.7MW,在建200MW,储备610MW,未来总装机预计达1257.7MW。为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供电稳定性,计划建设终期装机容量200MW/400MWh的储能电站,分两期建设,每期100MW/200MWh。中标后需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50个工作日内实质性开工。
施璐德文船重工位于广西钦州的海上风电单桩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完工,成为世界最大最先进的XXXL单桩生产设施之一。基地拥有8条生产线,年产能100根XXXL单桩,最大直径15米,重4500吨。二期新增400米长、54米宽、34米高的结构车间,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配有307米长、13米深的码头,承重20吨/平方米。还设有喷砂喷漆车间,安装7500块太阳能板,满足近20%用电量,其余能源通过长期协议采购绿色电力。目前正为苏格兰1.1GW的Inch Cape海上风电场制造单桩,计划2025年底交付。
巴西政府近日发布了新版关键矿产投资指南,旨在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其矿产领域。该指南详细介绍了巴西在全球锂矿、铜和镍等关键矿产的储量和产量,并提供了主要生产商的信息和许可审批程序。巴西希望通过这一举措,推动其采矿业向更安全和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美国内政部长道格·柏格姆在剑桥能源周上表示,政府将加快联邦土地上的矿产勘查与开发,以提升关键矿产的自给能力,减少对外依赖。此举旨在应对全球矿产供应链风险,并推动国内能源与矿产产业的协同发展。
近期,刚果(金)冲突再度升级,引发全球锌矿市场的广泛担忧。作为锌矿资源的重要产地,刚果(金)的局势变化对全球锌矿供应链和价格波动产生重大影响。Kipushi锌矿的生产和出口状况成为市场焦点,潜在的中断风险可能加剧锌价波动。
全球矿业巨头嘉能可近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透露未来几年铜产量增长战略。公司计划在2028年之前将铜产量恢复至每年100万吨,并探索新项目以实现产量翻番。这一战略不仅回应了全球铜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也展现了嘉能可在矿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甘肃省今年以来已成功出让48宗矿业权,成交总价达9.09亿元。其中,26宗矿业权在近期网拍中以4.28亿元成交,涵盖金、钒、铁等多金属矿种。此举标志着甘肃省在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近日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优选探矿权出让计划,共涉及58个区块,涵盖锂、铷、锑、铜、铅、锌、金、锰、萤石、重晶石等多个矿种。此举旨在激发矿业权市场活力,推动矿产资源快速增储上产,助力湖南矿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青川县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近日完成省级评审,探获锰矿资源量606.7万吨,刷新近十年四川单矿种勘查纪录。这一发现将为西南地区钢铁、新能源产业链提供重要资源保障,并助力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安全布局。
2025年3月20日,国内铜价大幅上涨,长江现货1#铜价报81,660元/吨,创下年内新高。全球铜市场供需紧张、经济复苏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铜价上涨,显示出市场对铜需求的强劲预期。
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齐塞克迪提出“矿产换安全”协议,允许美国企业获得钴矿开采优先权,以换取美军对叛军的军事遏制。这一提议可能冲击中国在刚果的矿业主导地位,并引发全球钴供应链的剧烈震荡。
湖南湘投新能源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签署6.5GW风光项目合作协议,通过“风光电+换电重卡”模式,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闭环。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投资120亿元,覆盖光伏、风电及储能设施,年减碳超百万吨,为资源型地区转型提供示范。
宁德时代在宜春锂矿的开发取得显著进展,项目采选冶关键环节陆续投产,预计2024年产量将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锂电行业的领先地位。
三姆森凭借在光学检测领域的技术积累,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三电”检测市场,推出多款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及智能包装车间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实现降本增效与品质提升。
宁德时代近期在国内储能市场频频中标,同时海外订单也取得显著进展。作为全球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合作,持续扩大其市场份额,推动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海辰储能厦门工厂近日获得PAS2060碳中和认证,成为储能行业首个“零碳工厂”。这一成果标志着海辰储能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行业树立了低碳转型的新标杆。
天力锂能近日宣布与鹏辉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新型储能及上下游产业链展开深度合作。此次合作不仅标志着两家企业在储能领域的强强联合,也为行业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