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0 近日,中电装储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显著成果,覆盖用户侧能源管理、电网级规模化应用等多个场景。从云贵高原到西北戈壁,其项目落地不仅展现了技术实力,更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动力。云南漠沙灯笼山项目首创“农林光互补”模式,配套15MW/30MWh储能系统,有效提升光伏消纳效率,助力乡村振兴与低碳转型,成为可复制的绿色农业样板。
青海铁盖储能电站项目采用构网型技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该项目位于共和县新能源基地,配备25MW/100MWh储能系统,通过重构电网稳定性,解决高原地区新能源间歇性问题。兼具调频、削峰填谷等功能,显著提升青海清洁能源外送效率,为西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标志着中电装储能在高比例新能源电网领域取得突破。
贵州老洼地煤矿项目开创储能“经济性+应急保电”新模式,配置5MW/10MWh储能系统,其中9MWh用于峰谷套利,1MWh作为矿井应急电源。该项目填补了煤矿应急电源领域的技术空白,既降低用电成本,又保障井下安全,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杆,验证了储能在高载能场景的降本潜力与安全价值。
新疆华电项目打造沙漠中的绿色能量枢纽,中电装储能成功交付250MW/1000MWh独立储能系统。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储放超20亿千瓦时电量,显著提升新疆电网稳定性,降低弃光率3.46%,相当于多输送3.5亿度清洁电力。作为西北最大沙漠储能电站,它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提供了重要示范,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
四川万华项目成为工商业储能典范,采用50MW/100MWh先进技术方案,具备多重安全防护与高效热管理。其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部署,通过峰谷电价差降低园区用电成本,缩短投资回收期。该项目为西南高载能企业提供“储能+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兼具经济与环保效益,推动区域工业绿色升级。
总结来说,7月,中电装储能在全国多地实现技术突破与项目落地,覆盖农林光互补、构网型储能、工业应急保电、沙漠独立储能及工商业应用等多场景。从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到保障电网安全,从降低用电成本到助力乡村振兴,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企业在多元化领域的领先实力,更为中国“双碳”目标达成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中电装储能正以技术为驱动,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