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达股份携手洪都拉斯电力企业EQUINSA,成功中标中美洲首个储能EPC项目,实现了国际储能业务的重要突破。该项目是洪都拉斯国家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提升电网稳定性,优化能源结构,助力可持续发展。此次中标也是中洪新能源合作的重要进展。运达股份克服多重挑战,展现出技术实力和执行能力,为开拓拉美市场奠定基础。未来,公司将以此为起点,继续与洪方合作推进微电网、风电等项目,聚焦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海外项目落地,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助力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埃及计划投资67亿埃镑推动Nawafi计划第一阶段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及并网,总装机3700兆瓦,储能装机2840兆瓦,预计2025年夏季并网。该计划旨在到2028年增加10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淘汰5吉瓦化石燃料发电,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合作方包括ACWA Power、Scatec及EBRD等。近期,埃及多个光储项目取得进展,包括Benban太阳能园区、Kom Ombo光伏电站和红海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非洲储能市场在电力短缺和电价上涨背景下,具有显著的市场潜力。
中电建玉门赤金100兆瓦风电项目传来喜讯,16台风机全部吊装完成,取得阶段性胜利。该项目位于甘肃酒泉玉门市中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地理环境复杂,但项目团队克服困难,采用16台单机容量6.25兆瓦的风电机组,并配套建设集电线路和升压站。作为酒泉市“十四五”第二批重点项目,它有力推动了玉门市赤金区域风电资源的开发。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近日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推动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高水平建设。该细则结合宁夏实际情况,明确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要求,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青海物产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近日启动2025年重点项目“铝电解系列设备优化更新项目”,采用CS-5半石墨质阴极炭素材料替代原有CS-3材料,预计年节能量达512吨标准煤,标志着公司在铝电解设备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楚江新材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7.51亿元,同比增长16.06%,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6.57%至2.3亿元。受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及铜价波动影响,铜基材料板块业绩下滑,但四季度市场消费回暖,需求明显好转。
英联股份控股子公司江苏英联与某知名汽车公司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合作开发复合集流体一体化新型材料。江苏英联计划在一年内向该研究院供应相关材料,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广晟有色2024年中重稀土开采指标为2700吨,完成率超过70%。这一进展表明公司在稀土资源开发方面稳步推进,为行业供应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反映了稀土开采技术的持续优化。
钧达股份2024年财报显示,尽管TOPCon电池出货占比超过90%,但受行业周期下行影响,公司全年亏损近6亿元。为应对国内市场挑战,钧达股份加速海外布局,计划通过产能出海构建稀缺电池产能,寻求新的增长点。
金川镍钴二矿区近日在采矿七工区全面应用湿喷及锚杆台车技术,标志着矿区支护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湿喷工艺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材料消耗和安全风险,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金川镍钴三矿区近日正式启用井下调度指挥中心,标志着其在智慧矿山建设中迈出重要一步。该中心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控井下生产数据,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矿山智能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加拿大资源公司谢里特(Sherritt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近日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精炼镍产量为7706吨,同比增长2.91%。尽管环比下降11.08%,但公司对2025年镍和钴成品产量持乐观态度,预计镍产量将达31000-33000吨,钴产量将达3300-3600吨,得益于Moa矿区扩建项目的完成。
中伟股份近日表示,其位于印尼和摩洛哥的生产基地运营未受到国外矿产出口限制的影响。公司通过伦敦交易所开展镍金属套期保值业务,并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这一举措为公司在全球镍金属市场的稳定运营提供了保障。
河北华电昌黎500MW海上光伏试点项目近日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主导,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作为华电集团首个海上光伏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7.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万吨,为绿色能源发展注入新动力。
南32公司(South32)近日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生产报告,其位于哥伦比亚的Cerro Matoso项目镍铁产量为0.99万金属吨,环比增长15.21%,但同比下降1%。2025财年产量目标保持不变,公司将继续推进对Cerro Matoso项目的战略评估,以优化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5年2月中国多晶硅进口量达3128吨,同比增长28.3%。1月至2月累计进口量为5444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6%。这一增长反映了国内光伏产业对多晶硅需求的持续上升,同时也凸显了全球多晶硅供应链的活跃态势。
全球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近日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生产报告,显示其镍产量为3.41万金属吨,同比下降5.8%。其中,镍板产量为2.54万吨,镍豆产量为0.87万吨。新喀里多尼亚的Koniambo项目因维护停产,整体自有来源镍产量为82300吨,较2023年减少15300吨。嘉能可表示,供应链限制及项目维护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印尼镍矿商协会(APNI)近日对政府计划提高镍矿及镍加工产品特许权使用费率的提议表示强烈反对。协会认为,当前全球镍价下跌及运营成本上升已对行业造成压力,上调费率将进一步加重企业负担。APNI呼吁政府实施更灵活的政策,并建议根据商品价格调整费率。
3月11日,湖南石化首批动力电池专用高端石油焦产品顺利出厂,发往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该产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核心原料,具有高纯度、高导电性等特点,可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湖南石化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攻克生产难题,实现日产量1000吨,助力新能源产业链升级,推动传统石化企业向高端碳材料转型。
快卜新能源成功完成匈牙利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采用宁德时代285Ah电池,配备16个379kWh储能单元,响应速度<20ms,实现行业突破。项目提供自动频率调节(aFRR)服务,助力中东欧电网稳定性。快卜依托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构建海外供应链,推动本地化运营,以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为欧洲及全球市场提供高效储能解决方案。
洛阳市还将致力于打造氢能产业装备生产制造中心,并初步实现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的本地配套。这将有助于补齐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短板,使各类氢燃料电池车辆的年产能达到5000辆。同时,洛阳市还将加强氢能示范应用,计划培育超过30家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并重点培育至少10家氢能相关优势企业。
项目一期工程租用古城镇的长汀绿色建材产业园标准厂房,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涵盖了综合生产厂房、智能仓储中心和现代化办公区等多个功能区。其中,6条智能化生产线及裂解炉、煅烧回转窑等174台(套)先进设备的配置,使得项目具备了年处理30万吨废旧电缆线皮的能力。
双方代表分别介绍了智能传感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合作推进计划。与会人员围绕领域建设的发展方向、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屠海令还分析了智能传感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挑战,并对双方未来的合作方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兴发集团保康楚烽磷矿通过引入遥控自动锚索台车、遥控装载机等智能装备,大幅提升磷矿开采效率与安全性,推动绿色矿山建设。2024年,该矿实现工业总产值5.67亿元,上缴税费1.24亿元,为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
据报告显示,宁德时代在2024年全年实现了总营收3620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507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净利润实现了15%的显著增长。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取得了累计装车量超过1700万辆的里程碑式成就。
湖南裕能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226亿元,同比下降45.4%;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62.4%。业绩下滑主要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行,导致磷酸盐正极材料销售价格降低。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的26.33%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7.88%,经营现金流长期为负。为应对挑战,湖南裕能调整战略,削减部分项目投资,聚焦核心业务,同时推进磷酸锰铁锂项目布局。
随着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需求激增,全球锂资源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2024年,全球锂产量达24万吨,澳大利亚、智利、中国位居前三,津巴布韦产量暴增。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也在加速布局锂产业。为满足未来需求,全球需在2030年前新建150座电池工厂并投入1160亿美元。锂资源的战略竞争已成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各国正通过投资与供应链重构争夺主导权。
根据规划,奔达模具将在这块新购得的土地上建设约6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并引进压铸、机加、打磨、表面处理等相关工序所需的先进设备。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将新增压铸产值2.5至3亿元。
近日,纤纳光电自主研发的钙钛矿小组件再次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的突破,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权威认证,其19.48cm²的钙钛矿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4.12%(正扫23.62%,反扫24.12%),全面积稳态效率也提升至23.93%。
杭州科林已拥有多项前沿技术储备。公司正在研发的高效新型柔性钙钛矿薄膜光伏电池关键技术、钙钛矿大面积柔性组件低温制备方法以及钙钛矿组件制备及其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等项目,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