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的竞争逐渐白热化。目前,392Ah和587Ah电芯成为两大热门候选规格。392Ah电芯凭借现有产线的升级改造和快速量产能力,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587Ah电芯则凭借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两者之间的竞争不仅涉及技术路线的选择,还涉及成本、市场接受度和量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预计到2026年二季度,市场将逐渐明朗化,下一代主流储能电芯的规格也将最终确定。
4月15日和17日,三峡建工分别在哈尔滨和上海组织召开了湖北南漳和清江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第一次设计联络会。会议通报了电站建设进展和机组合同执行情况,并围绕机组设计成果、水泵水轮机模型验收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湖北南漳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800MW,安装6台单机容量300MW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湖北清江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MW,安装4台单机容量300MW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三峡建工强调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机组设计制造工作,确保电站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近日,扬州成功举办了钙钛矿产业专题招商会,扬州开发区钙钛矿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招商会现场共有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约17亿元,涵盖产业类和科创类项目。这些项目的签约标志着扬州开发区在钙钛矿产业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动光伏、风电、氢能三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500万千瓦。方案还强调了成都、乐山、德阳等主要承载地的核心作用,以及宜宾、眉山、广元、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地的联动发展,旨在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随着浙江省2025年二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的启动,温州市5个“千项万亿”新建项目陆续开工,总投资达110.4亿元,其中瑞安2号海上风电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总投资68亿元,规划装机容量60万千瓦,拟安装30台单机容量20兆瓦的风电机组,并建设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25亿千瓦时,年上网电量约1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60.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6.2万吨,为浙江省的绿色能源发展注入新动力。
4月16日,云南玉溪市江川区举行新能源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江川区人民政府与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推动江川区新能源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初步规划总装机容量约40万千瓦,投资总额约20亿元,涵盖分散式风电项目和新型共享储能项目。
近日,广州储能集团在清远欧派集成家居储能项目成功举行投产发电启动仪式。该项目总投资2312万元,采用宁德时代314Ah磷酸铁锂电芯,并搭载阳光电源先进的全液冷却技术、新一代PCS及EMS系统。项目分4个子站接入欧派园区10kV用电系统,为园区提供削峰填谷节能优化服务。投产后,预计全生命周期内为园区供电1.5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15万吨,为企业节省电费支出达千万元,标志着广州储能集团在用户侧储能市场的又一里程碑。
4月21日,科力远披露了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旨在吸引和留住核心优秀人才,加快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根据计划,2027年度公司营业收入目标不低于1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3.50亿元。科力远主要从事电池及材料业务,以镍氢电池全产业链为基础,同时布局锂电上游产业链,建成一体化流程,为下游锂电及储能市场提供原材料保障,并全面布局大储能战略业务。
4月22日,德赛电池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69亿元,同比增长6.69%;归母净利润4866.18万元,同比增长10.96%。尽管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63%,但整体业绩仍显示出公司在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和储能电芯领域的稳健发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2亿元,同比下降21.72%。报告期内,德赛电池基本每股收益为0.126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74%。
4月21日,财政部印发2025年第一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总额达135.6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补贴合计83.08亿元,包括158家企业分享清算资金66.82亿元和38家企业分享预拨资金16.26亿元。此外,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预拨奖励资金共29.15亿元,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三年度奖励资金23.43亿元。此次补贴金额排名变化显著,特斯拉跌出前三,北汽以16.65亿元领跑新能源补贴清算资金。
4月21日,洛阳钼业宣布将以5.81亿加元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Lumina黄金公司全部股权。此次收购的核心资产是位于厄瓜多尔的Cangrejos金矿项目,该项目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优越,未来矿山寿命预计达26年。此次收购不仅将显著提升洛阳钼业的黄金资源储备,还将进一步拓展其在国际矿业市场的影响力。
4月18日,由苏州大学、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发的“汽车轻量化用高强韧抗疲劳铝合金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召开。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在全铝车身框架结构、底盘车架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月21日晚间,山金国际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1亿元,同比增长55.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4亿元,同比增长37.91%。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生产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贸易业务量的增加以及矿产品价格的上涨。
林洋能源高层与瑞典Suntrade集团在波兰华沙会谈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Suntrade将在2025-2026年向林洋采购300MWh储能系统用于北欧重点项目。双方合作被视为战略布局突破,彰显国际化项目执行能力。林洋凭借技术创新和高效执行力成为理想伙伴,助力Suntrade迈向欧洲清洁能源标杆企业。陆永华董事长强调北欧清洁能源转型中储能的重要性,看好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收益模式,期待双方在技术与市场拓展上构建共赢生态,为北欧储能市场注入新动能。
长风动力甘肃新能源发电侧20MWh储能系统成功交付。该系统采用高效液冷散热和智能温控技术,延长电池寿命,同时配备多重安全措施,可靠性高,安装方式灵活。此次交付验证了长风动力在大规模储能技术及交付能力上的优势。长风动力成立于2018年,位于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
比利时氢及衍生物咨询公司Hinicio提出建议,希望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港口在气候行动和氢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港口有潜力成为氢能枢纽,推动低碳物流链转型,为船舶、货运卡车等提供清洁能源实现脱碳。Hinicio建议港口制定长期战略愿景,明确减排目标,结合监管框架和行业政策,促进公私合作支持试点项目,并明确港口定位,为航运业供应替代燃料做好准备。短期内,欧洲市场的严格监管将为该地区带来战略机遇。
江苏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是国内首个光氢储综合能源利用与滨海生态治理示范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40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60兆瓦/120兆瓦时储能站和制氢加氢站,采用创新技术敷设海缆,减少生态破坏。项目通过治理互花米草、修复渔业用海、投放海洋生物苗种等方式,推动生态修复,同时为当地渔民增收。这一项目为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融合提供了新范例。
4月18日,万博新材料的氧化铝赤泥干化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悬浮态循环干化系统,通过干化加混合的工艺模式,相比常规系统节能30%-40%。其核心技术由北京中科领向环保研究院自主研发,可将赤泥分散至微米级,极大提高换热表面积,从而快速完成干化过程。项目投用后,每天能烘干5000吨赤泥,将初始含水率25%的赤泥烘干至21%,有效解决粘性问题,且烘干后的赤泥可用于胶凝材料、制砖、冶金和水泥原料等多个领域。
4月17日,力拓集团与AMG金属材料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印度开发低碳铝项目。该项目拟建设年产100万吨原铝的冶炼厂和年产20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设施,采用风光可再生能源供电。双方将开展选址研究,评估在印度建设首期50万吨/年原铝冶炼厂的可行性。力拓铝业首席执行官白睿明表示,这是扩大全球低碳铝业务的重要一步,印度凭借其经济增长和战略地位成为理想选址。AMG金属材料及Greenko集团总裁马赫什·科利则表示,期待通过该项目推动多行业全球供应链的脱碳进程。
2025年4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25年度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总量为58000吨,较2024年第一批的62000吨有所减少。这一政策旨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确保钨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政策不再区分主采指标和综合利用指标,对不同规模的矿山采取了差异化的管理措施。
4月21日,宁德时代在上海Tech Day上发布了三款重要电池产品。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和峰值12C的磷酸铁锂电池,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低温充电性能出色。钠新电池包括乘用车动力电池和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强,安全性和经济性显著提升。骁遥双核电池采用双核架构和自生成负极技术,能量密度大幅提升,还具备“电电增程”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智能调控电量分配,满足不同出行场景。
福建丰大集团的5.99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在中印尼“两国双园”核心区内成功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采用天合光能的至尊N型700W+高功率组件,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发电量、高可靠性及低度电成本等优势。预计年发电量达629.88万度,可减少碳排放1899吨,为园区提供清洁能源。项目还针对福建沿海强风环境,采用创新安装技术,确保系统稳定。作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的标杆,该项目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推动高功率组件在分布式光伏领域的应用。
丹麦Lillebælt South海上风电项目已启动海底勘测工作,一艘大型勘测船和两艘较小勘测船将利用3D技术收集水深、海床结构等数据,用于风电场设计和建设。该项目位于Als岛和Helnæs岛之间的海峡,装机容量165MW,拟安装11台15MW风机,由三家能源公司共同开发。预计2027年开工,2029年投运,建成后每年可为约15万户家庭供电。
DeepOcean与Vattenfall签订了为期四年的海底电缆运维服务框架协议,为Vattenfall在丹麦、英国、德国、荷兰和瑞典的海上风电场提供全方位的运维服务,包括项目管理、电缆安装、测试及受损电缆回收等。目前,DeepOcean已启用“Olympic Ares”号开展相关工作。Vattenfall在欧洲拥有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包括荷兰1.5GW的无补贴Hollandse Kust Zuid风电场,以及计划明年开工的德国Nordlicht项目,后者装机容量将超1.6GW。
近日,电气风电总裁王勇在印尼雅加达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及中资企业负责人会谈,还出席了纬达贝工业园区示范风电项目的并网仪式。该项目由永青集团与电气风电共同建设,是印尼首个中资投建风电项目,初期总容量5MW,后期将扩大。在建设中,双方创新模式,克服诸多困难,推动项目顺利并网。此次合作是双方“走出去”战略的实践,未来将以此为起点,加强园区新能源规划合作,探索产业融合,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宁德时代在达拉特旗的10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首座160米测风塔已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该测风塔采用坚固的桁架式镀锌钢结构,配备多个风速、风向及温压传感器,可精准采集不同高度的气象数据,为风机选型、机位布局及风功率预测提供有力支持。项目由鄂尔多斯市国投集团新能源公司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包含风电、光伏和储能设施,构建“零碳超级虚拟发电机组”,确保园区24小时清洁电力供应。
4月21日,诺德股份全资孙公司深圳百嘉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分别与天合储能和蜂巢能源签订重大合同。百嘉达将向天合储能供应4.5微米铜箔,合同金额约2亿元;同时与蜂巢能源达成战略合作,未来3年供应5万吨锂电铜箔。此次合作将助力天合储能和蜂巢能源在储能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巩固了诺德股份在锂电铜箔市场的领先地位,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
4月20日,大连市庄河海上风电场址V项目主体工程完工,这是东北地区首批平价海上风电项目之一,也是国内纬度最高、最寒冷的海上风电场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由招商局太平湾与三峡能源联合打造,位于庄河北黄海海域,离岸32千米,水深30米,包含24台9兆瓦、4台8.5兆瓦风电机组及海陆升压站,总装机容量250兆瓦。全容量并网后,年发电量达7.7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23.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4.9万吨,助力国家“3060双碳目标”实现,推动当地能源基地建设和经济发展。
4月19日,广东能源集团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成功实现永久接入系统受电,标志着该集团首个百万千瓦级深远海风电工程正式进入高效运行阶段。该项目位于阳江青洲近海深水区,水深37至44米,离岸50至55公里,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布置92台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陆上集控中心和海上升压站。
2025年4月18日,南瑞继保供货的世界最大容量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系统在青海宝库储能电站成功完成人工短路试验。试验涵盖离网和并网模式,验证了储能系统在电网故障期间的无延时响应和理想同步电源特性。该系统装机容量108兆瓦/430兆瓦时,将有效提升青海海西新能源基地的电网强度和稳定性,助力青海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南瑞继保的构网型技术为全球“双碳”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